新浪新闻客户端

袁隆平呼吁年轻人“务农”,广阔天地怎样“大有作为”?

袁隆平呼吁年轻人“务农”,广阔天地怎样“大有作为”?
2020年10月14日 10:29 新浪网 作者 中外管理

  唐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有9亿农民,还有多少农民在种地?有一说法引起了共鸣:“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00后不谈种地。”只剩下了2亿多的“老农民”。一直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贫穷”“辛劳”“靠天吃饭”……这些农民身上的“苦标签”,让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当土里刨食的“泥腿子”。但“泥腿子”可以不做,“现代农业”却是一个被很多年轻人忽视了的“职业沃土”。9月,一生耕耘在田畴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国丰收节”活动现场,深情呼吁年轻人投身农业。并表示:“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一时间,现代农业与“新农人”引发了关注。那么,现代农业发展有年轻人的职业机遇吗?年轻人务农与传统农民会有什么不同?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中的人才缺口在哪里?对此,《中外管理》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唐忠,对以上重要问题做出了回答。

  1、种地的人少了,是坏事吗?

  《中外管理》:目前的一个现实是,中国虽然有8亿人口“居住在乡村”,但真正种地的人却越来越少,且平均年龄已过50岁,怎样看待这种农业人口的锐减现象?唐忠: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都要根据产出来看投入。过去,农业很大的问题是农业劳动力过剩、就业不足,但产出却很低,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明显低于其他产业。而现在,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GDP中农业占比是7.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是30%左右,这么算来,农业的平均收入仍然低于其他产业部门。人是跟着收入走的,哪些行业收入高,人们就往哪里去。目前的我国农村的确存在非常明显的“386199”现象——妇女、儿童、老人,成为生活在农村的主体。壮劳动力则普遍外出打工了。而且二三十年过后,中国人口的城市化或工业化程度会更深,结果就是中国农村人口的流失。《中外管理》:您怎么看人们对未来农业可能后继无人的担心?唐忠:这其实是人们对农业结构性转型的一种焦虑和对现实的误解——并不是中国农业本身有多大问题,而是人们的认知还在参照过去,依然认为需要庞大的人口数量进入到农业中。除了农业人口锐减的趋势之外,还应看另一个现象:中国农业的产出并没有下降。机器代替了劳动力,使得更多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现代化的农业是“排斥”劳动力的产业。过去一个人只能种10亩地,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种100亩地,那么就有9个人不需要再种地。虽然农业人口在减少,但如果看各种农产品的产出,会发现每年都在持续增长。(注:1980年,我国农业劳动人口数量为9亿多人,总共产出4亿吨粮食。而到了2018年,我国农业劳动人口数量为4亿多,共产出6.5亿吨粮食。)

  2、是谁在种地?中国农业缺的并不是人数

  《中外管理》:那究竟是哪些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呢?

  唐忠:农业是人类的第一产业,先有农业,再有其他产业。所以,农业劳动力是在竞争中自然留下来的劳动力,而不是由其他部门转移进去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劳动力会发生短缺吗?如果短缺,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劳动者的收入就会高于其他产业,然后其他产业的人就会进入到农业部门。但是目前来看,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其他国家也都没看到这种现象。我国2019年成年人人均收入情况相当于美国1941年的水平,美国大概是1940年左右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当时的农业劳动力比例大概占15%-20%,而现在只占2%。很明显,80年过去了,农业劳动力不增反降。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是农业进入现代化的标志,如果需要很多人从事农业生产才能养活社会,那说明农业水平仍然不发达。

  3、未来,农业人口越来越少,“新农人”越来越多

  《中外管理》:现代农业的从事者,其实在袁隆平呼吁年轻人投身现代农业之前,就有了与之对应的称谓——“新型职业农民”,他们目前是什么状态?唐忠:袁隆平号召年轻人从事现代农业是可以理解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号召。正因为收入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美国的农业法中就在推动“新农民实施计划”,国家用补贴来号召年轻人从事农业。但即便如此,补贴依然很难发出去,因为人们如果有机会进入其他领域工作,且收入比农业要高,就很可能不从事农业了。但我并不赞同“新型职业农民”这六个字,因为农民是一个身份概念,不是一个职业概念。如果说有职业农民,是不是也有非职业农民呢?

  当然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从事农业,一般被称为“新农人”,他们分为三类: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本部门,即直接种田,占比非常小;二是进入农业生产的后部门,即流通领域,做加工、营销、品牌等,这一部分“新农人”相对较多;三是进入农业的纵向一体化,既生产也经营,一般来说经营规模比较大,附加值较高,这部分人的整体收入和普通农民的收入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4、最大的人才缺口在农产品营销环节

  《中外管理》:袁隆平在号召中提到“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这其中,年轻人可以做出怎样的职业选择?唐忠:其实并不是只有种地才算是从事农业,去做农产品营销,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这些人其实也是在农业部门里的。现在中国农业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会生产的人较多,但善于营销的人非常少。而农产品营销并不是传统种地的人所擅长的,懂营销的这部分人肯定是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人”为主体。农业新技术会驱动一些人提升自身水平,但与其号召其他行业的人,不如在已经从事农业的人里面挑选出一些人进行培训,他们会更容易成为专业农民。

  未来,也许从事农业的人都读过大学,但即使这样,农业也不可能成为比金融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更赚钱的行业。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离开土地就无法进行生产。凡是需要在土地上进行生产的,空间常是有限的。一家企业就算是把一个乡镇的土地都种起来,面积已经很大了,但是在全国来看,仍然是个小企业,没有任何垄断性,更谈不上有左右市场的能力。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去从事农业,但这是一个代际更替、缓慢进行的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