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女儿抑郁自残、儿子休学,她是韩国知名校长,却是失败的母亲

女儿抑郁自残、儿子休学,她是韩国知名校长,却是失败的母亲
2020年10月31日 21:01 新浪网 作者 觉醒的父母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Helen,用客观、独到的视野记录国际教育风云变化,阅读第一教育新锐观察家。

  韩国校长李柳南的前半生可以用“一路”高光来形容。

  她在知名学校担任校长一职,是当地教育圈为数不多的女性。她所在的学校,韩国众多家长挤破头想要送自己的子女就读。

  作为育儿专家,她出版过行业内畅销书《五十五个给孩子的学校生活成功策略》,并于2013年获得韩国教练式辅导大会“年度教练奖”。而最让她自豪的是一双儿女,他们不仅读书聪慧,而且成绩名列前茅。

  她从未想过,引以为傲的两个乖孩子会完全变样。

  有一天,女儿把自己关在房里,撕毁的衣服和书籍散落一地,双手满是鲜血,头发也剃光了,连坚固的衣柜门都被炸碎。

  

  李柳南从窗户缝隙里窥见这一幕,背脊发凉。

  在更早以前,儿子在高三时向她宣布要休学,即便成绩已在全校排名第一。在两人漫长拉锯中,儿子甚至对她恶言相向,把她逼到角落羞辱。

  噩梦成为现实:原来孩子们的优秀都是假象,他们早就“罢工”,只有自己还沉浸在精英式教育的成功喜悦中。

  在女儿逃学罢课的过程里,李柳南用尽了恐吓、威胁、劝诱等手段,还曾强硬地给女儿套上校服送进学校,但都无济于事。此前的“完美儿女”休学后整天“吃睡躺”,因无法承受变故,李柳南隔三差五被送进医院。

  “如果有消音枪的话,干脆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再自杀算了。”她在书中写道。

  这位名校校长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当过一个好妈妈吗?她将时间拨回至从前,去寻找答案。

  

  引以为傲”的教育,

  将孩子物化成炫耀的“资本”

  李柳南曾看到一个“父母等级测试”理论:孩子放学时,父母在回家路上的某个路口等待,观察孩子在见到他们时的第一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孩子兴高采烈奔向父母并索要拥抱,这样的家长被评为S级;孩子对父母只是笑着打招呼,这样的家长属于A级;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向父母打招呼,这样的家长只能是B级。

  当孩子假装无视父母,改走其他的路线,那这样的家长,无疑是C级。

  李柳南反观自己:从未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将自己未达成的愿望以“爱”之名,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许就是孩子想挣脱的累赘,想避开的视线。

  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当上学生会会长,她发动全家精心谋划助攻。自己反复修改儿子的演讲稿,爸爸联系广告公司完善竞选海报。幸运的是,孩子每年都是学生干部,加分项那一栏永远都是李柳南满意的加码。

  

图片来源于韩国教育电影《天空之城》

  

为了能让孩子进入更顶尖的高中,她将孩子送入了偏僻荒凉的寄宿学校。在这种学校里,有老师督促孩子五点起床,学习到晚上十二点,李柳南永远看不到儿女因过度疲劳导致的精神紧张,情绪自闭。

  在李柳南的高压教育下,两个孩子在她既定的“快车道”前进。只因李柳南的标准是:我的孩子至少要比我优秀,要比我教的学生中的最优秀的还要更优秀。

  

图片来源于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每当其他家长对这对“完美”儿女投来羡慕的目光,李柳南窃喜得意。

  只是这样铁腕式的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表面上,李柳南似乎得到了孩子们的顺从,乖巧地“配合”,但那远远不是尊重和感恩。

  李柳南在书里这样写: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教养方式是有期限的。孩子像我这样教的话,很难撑过小学五六年级。不过因为我和丈夫联手平定,我们家小孩稍微又比别人撑得久一点

  逆潮的临界点终于到来,毫无悬念,儿子高考前,选择退学,女儿亦是如此。

  李柳南一阵委屈涌上心头,“都在为你们付出,自己一无所得。”儿子挖苦道:“你自作自受。”而当母亲因屡次心情抑郁住进医院,他们冷眼旁观:“做什么秀啊!”

  

图片来源于韩国教育电影《天空之城》

  

李柳南终于醒悟道:自己已经把孩子物化成炫耀的“物品”,在儿女眼中,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爆发前夜:仇人式的对话

  至今还让李柳南后悔的另一件事是,自己迫切希望他们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从未好好称赞过他们,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仇人式对话。

  

图片来源于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李柳南回忆道,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是把手搭在电视上,根据电视发热程度判断孩子们在回来之前看电视时长,“电视都要着火了,作业还没做完”。

  孩子们羞愧地低头不语,李柳南更来劲了,“六点前把作业做完就能吃饭,否则不能上桌吃饭。”

  儿子把获得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希望得到嘉奖和鼓励,一阵枪林弹雨不期而至。李柳南批评:“语文进步,但数学又退步了。补习班的费用这么昂贵,我怀疑你们都在学校开小差。这样的成绩考不上名校的。”

  女孩感情细腻,而李柳南对此并无顾及。这也导致女儿患上严重的胃病。

  

图片来源于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住院的半个月里,李柳南为女儿学业着急,质问医生女儿的病是不是装出来的。直到医生拿着女儿做胃镜检查的光片,李柳南才知道,孩子胃出血严重,一直在坚强苦撑。

  李柳南虽然有些触动,但始终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在儿女突然辍学后,满腹怨恨:“你们为什么会这样?人生一步错,步步错!”

  儿子忍无可忍爆发:“我为何会这样你不知道吗?都是因为你!”

  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李柳南发泄道:“我是怎么把你养大的?想去的地方没去,想吃的东西没吃,想穿的衣服没穿,想买的东西也忍住没买,就这样含辛茹苦把你养大,这一点你比谁都清楚啊!”

  两人僵持着,李柳南伸手打儿子出气,而下一秒被身材高大的儿子逼到墙角。

  儿子那冷漠的眼神似乎控诉着,妈妈从来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强加的爱从来不是自己需要的温暖,她一直充当着控制者、监视者还有统治者的角色。

  

图片来源于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李柳南为一对儿女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终究没等来一声“谢谢”。

  

  暴风雨后的转身:马车夫的陪伴

  为了改善与孩子们的关系,她开始自救,疯狂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线下讲座。当她听到“教练型父母”这个概念时,她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

  学会做教练型父母,意味着能让孩子说话;能从容听孩子说话半小时以上;当孩子说话时,能注视着孩子表示赞同。

  教练型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充当马车夫的角色:乘客决定目的地,路线按照乘客的意愿前进,马车夫只是协助乘客到达目的地。

  

图片来源于韩国教育电影《天空之城》

  

李柳南反观自己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更像是火车车头,将他们一脚带到终点,却不曾料想,乘客用“逃学罢课”这样极端的方式突然叫停。

  彼时,李柳南及时刹车,迅速开启“马车夫”模式,让孩子在更为自由的氛围里,发挥更大的潜能。

  

图片来源于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有一天,她问女儿有没有想做的事,只要是你想做的事,妈妈都可以帮忙。

  女儿小心翼翼地试探,能否学习烘焙。

  听到这个答案后,李柳南开始有些失落,但学会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于是她交了大笔费用支持女儿学习烘焙。

  女儿通过苦学考上了著名烘焙的学校。证书颁发那天,女儿感到了自信,对人生有了更强的驾驭感。

  考上烘焙学校学习了两个月,她发现烘焙只能当作一种兴趣,因此想辍学重新开始学业。

  李柳南很恼怒,伤人的话语差点脱口而出。转过头看到女儿真诚的眼神,强压住心里的怒火。

  经过反复权衡,女儿准备考心理学。即使没日没夜努力,因此前落下的课程太多,她还是没能考上心仪的“中央大学心理系”,尝到挫败的感觉,她很失落。

  

图片来源于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李柳南为了安抚她,带她来济州岛散心,女儿重新规划人生:“妈妈,我想去美国。”

  虽然丈夫经商失败、家庭拮据,去美国上学很难,但李柳南想知道女儿真实的想法:你想去美国呀?到了美国想要做什么呢?”

  女儿想继续读心理学。母亲在脑海里盘算,学心理学是冷门专业,不好找工作,而且女儿英语又差,去美国读心理学似乎是天方夜谭?

  但李柳南还是强忍住:“你想读心理学专业呀?读完之后想做什么呢?”

  “我有勇气休学离开学校,但是很多有心理疾病的同学还在通过吃抗抑郁药物上学,甚至无法忍受压力时会自杀,我想帮助他们。”

  听到女儿想专攻心理学的真实原因,她感到内疚,也有一丝欣慰。她有一股冲劲去帮助他人,还是应该支持她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来到美国攻读心理学,历程艰难,她曾遇到语言沟通障碍、生活经济困难或者签证阻碍。

  但李柳南给予她支持与慰藉,尽可能提供经济支援,以助其顺利求学。就算是孩子曾一度想中断学业回国,李柳南依然愿意为她提供机票费,告诉女儿家是永远的港湾。

  这时候,女儿发现,无论自己是否优秀,妈妈都无偿爱着自己。

  她再无担忧和顾虑,并顺利通过心理学系考试,拿到了全A的成绩单。毕业后的女儿一边在权威教育机关工作,一边努力备考研究生,朝着自己制定的人生规划前行。

  休学的小儿子也在妈妈“马车式”教育的带动下,考取了哲学系研究生,立志成为一名作家,用文字探寻世界的颜色。

  

  结语

  曾经,美国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什么样的父母才是真正成功?孩子们高票选择的是,得到子女尊重的父母,才算真正成功。

  对于李柳南的子女来说,她的前半生无疑是一个不够合格的母亲;但是正如那句,“没有人天生就是一个好妈妈"。所幸,在争吵、痛苦、质疑、自救、与和解中,李柳南最终找寻到与子女相处的最融洽、智慧的方式,孩子得以走入生活的正轨。

  希望,你我都会成为得到子女尊重的父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