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技新闻速知:月球正面有水、南极臭氧洞、火星陨石坑、水熊虫等

科技新闻速知:月球正面有水、南极臭氧洞、火星陨石坑、水熊虫等
2020年10月28日 17:26 新浪网 作者 知识就是力量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知力君每周将精选

  青少年及公众最需要知道的

  热点科技事件

  一起来领略科技的力量吧

  美国发现月球正面有水

  比苏联晚了40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6日宣布,“首次证实在受到阳光照射的月球表面有水存在”。“这一发现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月球正面,而不仅限于寒冷、阴暗的地方。”

  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学》杂志公布了这个发现。最新数据显示,1立方米的月球表面土壤中,水的浓度为百万分之100至百万分之412——大致相当于340克水,仅相当于撒哈拉沙漠含水量的1/100。NASA科学探索司天体物理学部门主任保罗·赫兹说,“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月球表面的理解,也提出了有关探索深空资源的有趣问题。”

  不过俄卫星网表示,如果NASA科学家多了解一些苏联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就会意识到,苏联月球探测器“月球24号”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这一现象。1978年发表在苏联科学杂志《地球化学》上的一篇论文宣布,通过对“月球24号”带回的月球表面土壤样本分析后确认,月球土壤大约包含0.1%的水,月球表面以下的含水量更高。但西方科学家完全忽视了这一发现。

  图片来源/网络

                                               ——环球时报

  2020年南极臭氧洞

  “是近年来最大和最深的空洞之一”

  众所周知,地球的臭氧层对于帮助生命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至关重要。它的作用就像大气中的防晒霜,保护地球生物不受太阳紫外线损伤。

  欧洲航天局近日在一份声明中称,今年以来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为近年来最大最深的空洞之一。

  据悉,今年的南极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开始迅速增长,并在10月初达到约2400万平方公里的峰值。该空洞现在面积为2300万平方公里,高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并遍及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后称,当南半球春季后期大气平流层的温度升高时,臭氧消耗减慢,极地涡流减弱并最终破裂,臭氧水平则有望在年底恢复。

  欧洲航天局则表示:“臭氧空洞大小的可变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绕南极地区的强风的强度。”

  南极出现的臭氧层空洞 图片来源/环球网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南极臭氧空洞发出了警报并启动了一项全球项目以此来减少某些破坏臭氧层的气溶胶产品等物质的使用。在这类化学物质中,碳氟化合物、碳氯化合物和氟氯碳化合物使用得最为广泛,但同时对臭氧层造成的伤害也最严重。这些化学物质通常用于灭火器、冰箱、推进剂和溶剂。

  ——环球网

  人工智能助力发现火星新陨石坑

  据美国太空网25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发的创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犹如“火眼金睛”,帮助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过去10年中形成的一系列陨石坑。

  NAS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款新机器学习算法是一款撞击坑自动分类器,由NASA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人员创建,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用于识别火星上先前未知的陨石坑。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器(MRO)”上搭载的“情境”相机拍摄的6830张图像,对该陨石坑分类器进行了编程,这些照片包括人类先前已发现的撞击的照片以及没有陨石坑区域的照片,因此该工具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区分火星表面的特征。

  接下来,研究人员向该分类器提供了“情境”相机拍摄的112000张图像对其进行测试。该AI程序随后扫描这些照片,发现了一些火星表面特征的变化,从而在火星上一个区域识别出了一些新陨石坑。

  研究人员也使用MRO上搭载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仪器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经过分析后认为,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之间,有一颗流星撞击火星,形成了这些新陨石坑。

  此外,该AI工具还发现了其他20个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领域,他们计划对其开展更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多新陨石坑。

  JPL计算机科学家凯丽·瓦史塔夫在声明中说:“尽管人工智能无法像科学家那样熟练进行分析,但这种新算法工具可以作为人类的‘帮手’,节省时间,为人类和AI携手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铺平道路。”

  NASA希望在未来的“火星轨道器”上使用类似的分类技术。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缩小他们为了获得更完整的陨石撞击火星图像所需研究的轨道影像的范围。

  由人工智能工具识别出的火星上最新陨石坑群的高分辨率视图     图片来源/美国太空网

  ——科技日报 

  水熊虫用荧光“盾”抵御致命紫外线

  被称为水熊虫的缓步类生物,能够在极热、极辐射,甚至会杀死大多数动物的外层空间生存。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缓步虫,它可以忍受致命的紫外线,后者经常被用来清除难以杀死的病毒和细菌。

  这一发现纯属偶然:印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校园里搜寻水熊虫,然后将它们暴露在极端的环境中。他们碰巧在实验室里有一个杀菌紫外线灯,所以便用它来照射标本。

  每平方米1千焦耳的剂量,可以在5分钟内杀死细菌和蛔虫,而水熊虫在被照射15分钟后也会致命——大多数会在24小时后死亡。但当紫外线以同样剂量照射一种奇怪的红棕色物种时,这种神奇生物竟存活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当研究人员将剂量增加4倍时,大约60%的红棕色水熊虫能活过30天。

  研究人员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缓步虫,属于Paramacrobiotus属。该新物种是在印度班加罗尔一面混凝土墙上的苔藓中发现的,为了弄清它们是如何存活下来的,科学家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观察。

  令他们惊讶的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红色的缓步虫变成了蓝色。研究小组在近日的《生物学快报》上报告说,可能位于缓步虫皮肤下的荧光色素将紫外线转化为无害的蓝光。相比之下,色素较少的Paramacrobiotus属其他物种在紫外线暴露后约20天死亡。

  被紫外线照射的水熊虫

  图片来源:SUMA ET AL., BIOLOGY LETTERS

  接下来,研究人员提取了这些荧光色素,并用它们包裹普通水熊虫和秀丽隐杆线虫,结果使用临时“盾牌”的动物的存活率几乎是不使用盾牌的两倍。科学家说,在印度南部炎热的夏季,作为一种耐受高剂量紫外线的手段,这些缓步虫很可能进化出了荧光。

  ——中国科学网

  日本发明培养肝脏祖细胞的新技术

  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利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肝脏祖细胞的新技术。肝脏祖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等,该新技术或可用于重症肝病患者的移植治疗。

  来自九州大学、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细胞直接重编程技术,向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导入3个特殊转录因子,成功培养出了具有高增殖能力的肝脏祖细胞。

  肝脏祖细胞具有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能力。在肝细胞移植实验中,研究人员给罹患致死率较高的急性肝衰竭的实验鼠植入由肝脏祖细胞分化而来的肝细胞,成功将实验鼠的存活率从20%提高到80%。研究人员认为,将来有望利用该技术给重症肝病患者进行移植治疗。

  这一研究成果21日已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新华网

  从开始人类对月球、火星的畅想

  到现在的探测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探索

  曾经一个个小问号

  变成一个个脚印

  迈向壮阔的宇宙

  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

  他们勇敢地探索着这个世界

  《星际探险少年》对宏伟宇宙场景

  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兼具当下颇具真实感的科技现实

  让孩子在阅读中接受科学启蒙

  启迪想象力

  重新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

  地球太渺小,我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宇宙那么大,我们真的应该去看一看

  翻开《星际探险少年》

  给孩子一段奇妙的成长

  购买图书

  和火星叔叔共同遨游太阳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