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江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何东彪:传承“三线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大江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何东彪:传承“三线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2023年03月27日 16:22 新浪网 作者 融渥

  

  大江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何东彪

  在巴南鱼洞一带,穿过一条条街,见到斑驳的老旧厂房、黯淡的红色标语,无不在诉说着一段“特殊过往”,一种军工老厂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的老旧厂房是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九家三线军工厂,从上世纪90年代,历时10余年先后搬迁至巴南区,“九厂合一”,成为全国最大三线合并调迁企业。

  1991年,为解决厂内职工子女就学问题,重庆大江车辆总厂子弟学校(大江小学前身)应运而生。后来,这所拥有“三线精神”基因的学校转为地方政府管辖,改名为大江小学。

  如今,传承“三线精神”已融入到大江小学党组织建设当中,不仅成为学校教育树人的内容,更是教职工队伍的自我要求。大江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何东彪说,到这所学校担任校长半年多时间,深深地被“三线精神”折服,一定要赓续传承好“三线精神”,让师生汲取奋进的力量,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话说到心坎上重燃教师“三线”热情

  何东彪校长是2022年8月下旬调到大江小学的。刚到学校,忙完开学,又忙教师节的事情。

  在2022年教师节那天的座谈会上,何东彪校长对全体教师说,虽然刚到学校10多天,但查阅了学校的资料,了解到学校具有三线军工厂子弟校的历史与背景,也从教师们的身上看到了“三线精神”的传承……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段话,点燃了曾经从九家三线军工厂子弟校转过来的在职的10多名教师。座谈会一结束,就有一位老师跟何东彪校长讲,“你把话说到我们心坎上了”,重燃教师们的“三线”热情。何东彪说,听了这话,跟“三线”教师瞬间有了亲切感,感觉距离都被拉近了不少。

  

  从那以后,有“三线”背景的教师喜欢找何东彪校长聊一聊。何校长又细心查询资料得知,上世纪60年代,国家启动了“三线建设”,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在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地奉献他们的才华、心血和青春,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作为一所具有“三线”背景的学校,如何传承“三线精神”?何东彪校长想到学校党组织建设、校园文化阵地、育人环境可以跟三线精神结合起来,将三线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校园内形成传承“三线精神”的氛围,用老师们的一言一行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成长。

  

  令何东彪惊喜的是,跟“三线”教师交流这一想法时,得到了一致的赞同和支持。“老师的眼神都亮了!”何东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仍觉得历历在目。

  此时,区委教育工委开展党建品牌建设活动。何东彪认为,学校既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就更应该大力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运用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凝聚起广大干部教师开拓创新、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为学生们树立身边的榜样,涵养学生的品质和品格,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让“三线精神”在大江小学代代相传。

  于是,打造“三线精神 血脉流淌”党建品牌的行动在大江小学渐渐展开……

  

三线人讲故事 “三线讲坛”应运而生

  三线人的故事有多少人知道呢?何东彪问了几名年轻老师,几乎不了解。

  “如果三线精神得不到传承,学校将失去这一宝贵资源。”何东彪说。“三线精神”是纳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三线建设者们在实践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他想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学校有多少三线教师?何东彪找到相关数据,除了18名三线教师在职外,退休的三线教师达到136名,“这么多的三线教师,来自九家三线军工厂子弟校,从大山到城市,不变的教育情怀,肯定有故事。”何东彪说,这个资源太宝贵了,不能浪费,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让三线人来讲故事!”何东彪这一提议得到学校班子成员和三线教师的支持,“三线讲坛”应运而生。

  

  “三线讲坛”第一期邀请的是学校幼儿园园长张秀梅。她的母亲是原晋江厂的一名中层干部,曾负责群工科的工作,也曾连任3届当地人大代表。她对待工作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母亲的影响下,张秀梅也有着三线建设者的那种一丝不苟、奋发图强的精神,把学校幼儿园搞得有声有色。

  

  “三线讲坛”第二期邀请的是吴兴林老师。他5岁时,从北方随父母来到位于南川的庆岩机械厂,父亲是一名干部,母亲是一名工人。他说,父亲是一个工作狂,只会工作,尤其是冲锋陷阵的工作精神,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参过军,当过工人,考上教师从教,一直传承“三线精神”,把教书育人作为事业的追求。在人生中,最大的困难是自己患重病,通过骑行贵州、徒步金佛山等,战胜病魔。何东彪说,从吴老师的身上,折射出了三线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线讲坛”第三期邀请的是王卫东老师。他作了题为“三线塑我成长,我树三线形象”的报告。他说,他是随父亲转业来到重庆国营兴无机械厂,高中毕业,读技工学校,进厂当工人,担任过厂团委干事,后来进入大江小学从教。屈指算来,拥有40年工龄,33年教育生涯,28年大江情怀。他动情地说:“能够支撑着我成长的,是那铭刻于心、深及骨髓的三线精神。”

  在何东彪看来,“三线讲坛”铭记三线历史,讲好三线人的故事,就是对“三线精神”最好的传承。今后,将不定期举办“三线讲坛”活动。

  

打造有形化阵地 “三线精神”根植于心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两个场地。”聊到“三线精神”在校园如何彰显时,何东彪的兴致更浓。他说,传承“三线精神”,光靠讲还不行,还要让师生看得见“三线精神”,因此学校正在计划打造以“三线精神 血脉流淌”为主题的“三线精神”有形化阵地。

  

  在学校天井的廊道上,何东彪侃侃而谈,计划利用天井的四周围栏,打造一个“三线影集”,将三线人投身建设热潮的画面呈现出来,用“三线精神”耳濡目染师生心灵。同时,学校将会打造一支“三线精神 血脉流淌”学生宣讲团,对“三线影集”进行讲解,以此让学校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对“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楼背后的围墙边,何东彪边走边说,这一面围墙打造“三线精神”文创墙,将齿轮、机床零部件等嵌入围墙之中,成为“三线精神”的文化符号。“这一面文创墙,主要由学校三线教师来设计,因为他们最了解三线文化,更能从骨子里传承三线精神。”

  此外,大江小学还注重开展传承“三线精神”的文化活动。比如,在今年寒假期间,就开展了“大江一家亲”新年活动,团结校内少数民族师生。何东彪解释,大江小学有三线建设的背景,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们留下了团结协作的“三线精神”,如今他们也希望这样的精神能够继续在大江小学得到传承和发扬。

  由此,学校策划了“大江一家亲”活动,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入户给优秀教师、退休病困教师、优秀学生、优秀少数民族学生、特困学生拜年;校领导与来自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朝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们共度春节。

  

  “这次活动之后,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学校内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还有各民族之间,都更加团结和亲近了。”何东彪说,有了这样的先例,大江小学今后会组织更多能够体现“三线精神”内核的主题活动,增强校园的三线文化氛围,切实以行动来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

  何东彪表示,学校还计划与有三线历史底蕴的其它“三线学校”进行联动,架起“三线精神”传承的桥梁,让“三线精神”在川渝大地上薪火相传。

  致知力行,继往开来。在学校发展道路上,何东彪将带领大江小学从阵地、人员、宣传、影响等方面全面细致地传承“三线精神”,不断汲取三线建设的经验和智慧,知往鉴今,最大限度地整合集聚、融会贯通“三线”教育资源,形成以“三线精神”教育为主线,学校、家庭、社区、校际、基地协同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生态圈,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一线”绽放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重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