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陨石会更多地落在低纬度地区吗?

陨石会更多地落在低纬度地区吗?
2020年02月05日 10:08 新浪网 作者 天文在线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流星出现率确实会随着多种效应的产生而变化,其中一些与纬度密切相关。

  图解:一个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轨迹。

  第一个是昼夜效应。比起晚间,早晨有更多的流星,因为地球处于黎明的半球正是其沿轨道公转方向前导的部分(所以,是它正“撞上”流星体),而处于晚间的半球则是后随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流星雨总是在午夜后达到最佳效果。

  图解:地球公转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处于后半夜和上午的半球是在轨道公转方向前面的半球;处在前半夜和下午的半球则是后面的半球。同样,当地球在北半球春分点或秋分点附近时,南极附近和北极附近分别始终处在地球公转方向前面或后面。

  第二个是季节效应,这是因为流星体来自空间物质“流”。其中,最强的“流”会产生清晰而独特的流星雨,而较弱中的一些叠加在一起,意味着会有一个由零散流星组成的不均匀“背景”。这也会随着纬度而变化,因为不同的纬度会截取流星体云中的不同部分。然而,这个影响不大——6000千米(即地球半径)并不算长。

  图解: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留下的星际尘埃云的示意图——一个空间物质“流”。该尘埃云产生了英仙座流星雨。图源:meteorshowers

  第三个是纬度效应。在高纬度地区,地球的某些部分始终是前导半球或后随半球的一部分,因此它们总是能受到我提到过的第一种效应的影响。可以把它想成一种与“午夜太阳”效应有关的效应。在春季,地球的高纬度地区被遮挡,就像处在晚上一样。这主要是对阿拉斯加(靠近北极点)等地来说,影响巨大,而对赤道附近的地方(比如越南),则影响极微,甚至不会引起注意。

  图解: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列上空的流星。

  同样,住在城市(或其他有光污染的地方)意味着你能看到的流星更少;这跟看到的星星更少是一个道理。你看到的星星越多,看到流星也就越容易。

  与此相关的是,南极洲是收集陨石的好地方,但这并不是因为纬度高,而是因为这片大陆的天然岩石绝大部分都被埋在冰层下面,所以发现的任何岩石都更可能来自天上而不是地下。

  相关资料

  行星科学家经常用坠落陨石的统计数据来估算地球上真实的陨石流量。坠落陨石是指在被目击坠落后不久即被收集的陨石,而发现陨石则是在事后才被发现的陨石。虽然发现陨石的数量是坠落陨石的三十倍,但其原始类型分布并不能准确反映落到地球上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包含以下几条:

  某些陨石类型比其他的类型更容易被找到;

  某些陨石类型的风化分解比其他类型更快;

  某些陨石,特别是铁陨石,可能已在过去因为罕见或有利用价值而被识别出的人采集走,从而不在科学记录之内;

  许多陨石以石头雨的形式坠落,但当事件过去很久以后再收集它们时,可能已经很难分辨出哪些陨石块是来自同一次陨石坠落;

  许多陨石是由出售陨石的人发现的,那些有价值的、稀有的类型很快就会被科学界知晓,而那些价值低的可能永远不会被提及。

  针对上述影响中的某些影响,已有许多对发现陨石的统计分析作出校正的尝试,特别是估计稀有陨石坠落的频率。例如,已知的源自月球的发现陨石已有超过100例,但是从未观测到任何此类陨石坠落。不过,对于数量丰富的类型,坠落陨石统计通常是首选。

  图解:车里雅宾斯克陨石残片。其本体在穿过大气层时的亮度使它足够被称为“超级火流星”。图中的比例方块尺寸为1厘米。图源:wikipedia

  陨石是由来自外太空的天体,如彗星、小行星或流星体,在穿过大气层抵达行星或卫星表面之后残留下的固体碎片。当来自外太空的天体进入大气层后,诸多因素,如摩擦、压力和与大气中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它升温并辐射能量,接着便形成火球成为流星,也被称为“射星”或“陨星”。天文学家称其中最亮的为“火流星”。陨石的大小差异很大。对地质学家而言,火流星是指大到足以产生撞击坑的陨石。

  图解:穆恩佩维(Murnpeowie)陨石。这是一块铁陨石,现收藏于南澳大利亚博物馆。图源:James St. John

  在被观测到穿过大气层并撞击地球后找到的陨石被称为坠落陨石,其他的都被称为发现陨石。截至2018年8月,共约有1,412例有目击的坠落陨石在世界各地的收集中有样本。截至2018年,有超过59,200例记录详尽的发现陨石。

  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全书

  3. UniGasis- curious

  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UniGasis

  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