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彗星蓬松多孔?未来的星际探索者必须知晓的事!

彗星蓬松多孔?未来的星际探索者必须知晓的事!
2020年08月13日 10:31 新浪网 作者 天文在线

  欧洲航天局(ESA,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的罗塞塔项目(Rosetta mission)为太空科学家们提供了有关彗星的令人惊讶的庞大丰富的数据。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发现告诉我们,彗星的内部结构并没有那么紧密。也让我们能得以窥见 “雪球”的内部结构。

  

  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在《石板》杂志上指出,我们已然知道彗星的密度低于液态水,因为当液态水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加。 但是针对彗星的物理研究指出,其密度甚至低于我们的想象。

  这只有以下两种可能性:彗星是由蓬松的粉末状岩石构成的;或者它们的表层之下布满了孔和洞。最终,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决定使用67P作为案例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位于澳大利亚的新诺尔恰地面站,正如普莱特所说,这一答案的得出要归功于无线电波。当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绕着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运行轨迹而行时,它就将无线电波传输回澳大利亚的新诺尔恰地面站。根据随着时间变化的信号波长,科学家就能测量到探测器速度的每一次微小的变化。由此,天文学家们就能分析出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彗星的运动速度。可能是重力、太阳风,甚至是你能想到的——组成彗星内部结构的成分。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

  感谢这些无线电波,关于这颗彗星是蓬松还是多孔的问题已经得到解答——毫无疑问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是蓬松状的!

  作为一项太空学的新成就,我们得到的答案十分喜人。而当我们谈论到未来的太空探测,其前景也将更加广阔。本月初,另一组科学家证明,我们或许可以用算法预测出行星的组成部分。这对那些想要发现金属和水资源的星际探索者来说,不失为一个喜讯。而且,我们也能从中得知哪里才是采矿机器的绝佳着陆点。

  

  (着陆器“菲莱”拍摄的与“罗塞塔”分离的一刻)

  这次对彗星的新认知,利用无线电波来描绘其形状,或许能够进行相似利用。虽然彗星上没有金属,但彗星上的冰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成为航天器的推进燃料。

  

  (“罗塞塔”拍摄的“菲莱”)

  而且,因为彗星和其他类似的行星相比,性质更为不稳定,所以我们肯定要采用软着陆的方式。

  

  (着陆器“菲莱”工作模拟图)

  新诺尔恰站(也称为NNO)是澳大利亚的埃斯特拉克地球站,用于发射后在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深空与航天器通信。它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新诺尔恰镇以南10公里(6.2英里)处。它是欧洲航天局第一个深空地面站,随后是塞夫雷罗斯站和玛拉古厄站。

  该电台使用一个35米高的天线,名为NNO-1[3],能够使用2千瓦和20千瓦的发射机在S波段和x波段双向传输。天线重量超过600吨,高40米。未来的升级计划包括增加一个ka波段站,以支持国际任务。[1]

  

  项目于2000年4月开工,一直持续到2002年上半年。随后安装了电子和通信设备。空间站于2003年3月5日由当时的西澳大利亚总理杰夫·加勒普博士正式开放。建筑总成本为2800万欧元。

  彗星是一种冰冷的小型太阳系天体,当靠近太阳时,它变暖并开始释放气体,这个过程被称为释放气体。这就产生了可见的大气或彗发,有时也会产生一个尾巴。这些现象是由于太阳辐射和太阳风作用在彗核上的影响。彗星核的直径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不等,由冰、尘埃和小的岩石粒子组成。彗发的直径可能是地球的15倍,而彗尾可能延伸一个天文单位。如果彗星足够明亮,在地球上可以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它,它可能在天空中形成一个30度的弧线(60个卫星)。从古代起,许多文化就对彗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慧尾)

  彗星通常有高度偏心的椭圆轨道,它们的轨道周期范围很广,从几年到可能几百万年不等。短周期彗星起源于柯伊伯带或与其相关的散盘,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长周期彗星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这是一个由冰体组成的球形云,从柯伊伯带外延伸到离它最近的恒星的一半。[1]长周期彗星是由于经过的恒星和银河潮汐引起的引力扰动而从奥尔特云向太阳运动的。双曲线彗星在被抛向星际空间之前可能会穿过太阳系内部一次。彗星的出现被称为幽灵。

  

  (奥尔特云)

  作者: inverse

  FY: Seven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选文:天文志愿文章组-

  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 Seven

  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

  终审:天文志愿文章组-

  排版:天文志愿文章组-零度星系

  美观:天文志愿文章组-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原文来自:https://www.inverse.com/article/11698-are-comets-fluffy-or-holey-space-miners-of-the-future-need-to-know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 Seven翻译自inverse的作品,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运营者删除。

  注意:所有信息数据庞大,难免出现错误,还请各位读者海涵以及欢迎斧正。

  结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线(零度星系)

  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浩瀚宇宙无限宽广 穹苍之美尽收眼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