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海绵城市”建设为海南三亚高质量发展赋能

“海绵城市”建设为海南三亚高质量发展赋能
2019年12月14日 08:00 新浪网 作者 海口网

  原标题:城市变美游客多 基建扩内需促经济转型升级

  “海绵城市”建设为三亚高质量发展赋能

  逢雨必淹必堵的日子终于远去。

  然而,在三亚市交警王海文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多张“在城市看海”的图片。

  王海文长期在迎宾路、凤凰路一个交通岗亭值勤。“3年前,这个值勤点一下大雨就会发生内涝,我和同事们蹚着齐膝深的洪水指挥交通,还经常帮着推车。”12月13日,他感慨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现在好了,今年下了几场大雨都没有积水。”

  像这样的易涝点,在三亚主城区曾有13个,现在都已消除。

  是什么,改变了这座城市逢雨易淹易堵的旧状?

  2016年,三亚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试点区域面积20.3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0.61亿元,拟定实施122个项目。截至目前,该试点工作已投资40.54亿元,完成工程项目110个,在建项目12个。其中,“海绵化”改造老旧小区40个、改造与建设道路3条、建设公园7座、治理河道湖泊等3个、治理黑臭水体4个、建成管网及排水防涝设施93.4公里。

  12月13日,在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工作汇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对三亚该项工作给予了肯定,表示要把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推广。

  那么,三亚是如何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

  “我们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入了“海绵化”设计要求。

  丰兴隆桥头公园是三亚“海绵城市”建设样本之一。海南省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游耀介绍,该公园“海绵化”建设包括两部分:“小海绵”系统,从绿色屋顶、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生态草沟、植被缓冲带、透水铺装等六方面进行建设;“大海绵”系统,指周边小区的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接入本项目范围内的地下雨水分流设施,超出项目调蓄能力的干净雨水,直接溢流排入周边河道。

  全市治水则按照“上中下”空间布局:“上截”,就是将三亚金鸡岭山体雨水截流至东岸湿地和三亚西河;“中蓄”,就是利用东岸湿地、抱坡溪湿地、腊尾山塘、山水国际山塘等多个湿地山塘等水体调蓄;“下排”,就是对部分地势低的区域点用雨水泵站进行强排。

  当然,如果把水都排掉,也未免可惜。因此,三亚实施雨污分流,净化处理为中水,主要浇灌绿化带。目前,全市中水回用率达24%,超过“海绵城市”试点批复污水再生利用率20%的指标。

  除了中水回用,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还催生一批环保型新型企业,三亚瑞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建筑垃圾废弃处理厂负责人陈秀介绍,将废弃砖石打成石粉后,制成植草砖、透水砖等,用于“海绵城市”建设。

  统计表明,目前三亚本地“海绵化”相关企业注册资本达2.48亿元,年产透水砖总计达180万平方米、透水混凝土20万吨。

  对三亚而言,“试点海绵”正向“全域海绵”迈进。在试点区外,现有170余个项目按控规要求,将“海绵化”设施作为标配落实。

  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变得更美更有魅力,发挥出了集聚效应。

  从人气上看,三亚年游客量突破2000万人次;从市场主体上看,截至今年11月,全市新增商事主体34358家,同比增长86.75%。尤其是经过“海绵化”改造的迎宾路两侧凤凰海岸、月川、东岸、海螺4个单元,逐步打造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亚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启动区。

  “三亚的‘海绵化’试点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三亚市副市长刘钊军表示,要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着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海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