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避免磺脲类降糖药在应用中出现低血糖?听听医生怎么说

如何避免磺脲类降糖药在应用中出现低血糖?听听医生怎么说
2019年10月18日 11:07 新浪网 作者 寻医问药

  磺脲类降糖药是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一般建议患者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佳。

  但作为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药物存在的一个缺点就是患者若不能合理控制用药量,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另外这些药物绝大部分是在肝脏代谢分解,口服后会加重肝脏负担,所以,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在选用口服降糖药时要慎重考虑,合理选用。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好处及副作用:

  (1)不刺激胰岛素的合成,促进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促进钙离子纳入腺苷三磷酸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即磺脲类降糖药的共同受体。

  (3)提高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让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从而促进胰岛素释放。

  (4)细胞内三磷酸肌醇水平升高,促使细胞内存储的钙离子释放,进而胰岛素释放。

  (5)通过对靶组织受体或受体后作用,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6)促进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的产生。

  (7)降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改善动脉硬化与微血管病变。

  但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也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血糖反应是磺脲类药物最为常见的严重副作用。主要特征为乏力、饥饿、焦虑、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反应迟钝、恶心等。

  (2)消化道反应。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通常反应轻,无须中断治疗。还会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损害。

  (3)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血小板或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溶血性贫血等。第一代磺脲类药物比较常见。

  (4)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皮炎等特征。

  (5)神经系统反应。一般发生在剂量过大时,有头痛、头晕、嗜睡、视力减退、耳鸣、震颤等症状。

  (6)高胰岛素血症与肥胖。

  这些副作用也是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时需要高度重视的,另外磺脲类药物是一种中等强度的口服降糖药,当空腹血糖大于11mmol/L时,单用磺脲类药物很难降至正常。因此,对磺脲类药的降糖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磺脲类药物什么糖尿病都能治。糖尿病合并以下情况就不适合磺脲类药物:

  1、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能使血糖恢复正常者。

  2、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

  3、有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等严重感染及各种应急并发症。

  4、特别肥胖的2型糖尿病。

  5、糖尿病严重感染及各种应激因素如妊娠、分娩及外科手术等。

  6、肝肾功能衰竭者。

  7、有黄疸、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缺乏者。

  8、有磺脲类药物过敏史,或重度反应病史者。

  在服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这对老年人来说,有时会造成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所以要避免磺脲类药物在应用中出现低血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当连续几次低血糖均发生在每日同一时间,可将前一次服用的剂量减少。

  2. 饮食与服药一定要配合与协调,一定要饭前服药,服药后及时吃饭。

  3. 运动量增加或外出旅游,血糖比较容易降低,磺脲药物应及时减量。

  4. 原来肥胖的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体重恢复正常时,须及时减少服药剂量。

  5. 老年患者或伴有肾病变者,最好选择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以防磺脲药物在体内积聚,导致低血糖。

  购买血糖仪,及时查血糖,早期发现“未察觉的低血糖”。若用药量较大时,可一日分两次服用,但分为早、中两次,而不是早、晚两次,尽量不要在晚上服用,以免半夜发生低血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胰岛素糖尿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