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的孩子才8岁就得了1型糖尿病,以后这胰岛素该怎么用啊?

我的孩子才8岁就得了1型糖尿病,以后这胰岛素该怎么用啊?
2019年11月20日 15:07 新浪网 作者 寻医问药

  一个苦恼的妈妈找到我,“我的孩子得了1型糖尿病,她才8岁,以后这胰岛素该怎么用啊?”

  孩子得了病,家长肯定非常着急,特别是这种目前看来短期内尚无法治愈的疾病,作为一个同样疼爱孩子的妈妈来说,我能理解那感受。但孩子既然已经得了病,就要积极对待,要鼓励孩子,让孩子认为每天的胰岛素治疗、监测、饮食就是生活的常态,不要让她有和周围孩子不一样的感觉。要让她感觉这就是她的一个朋友,要学会和它好好相处。

  1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要伴随孩子的成长、学习、青春期等各个历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要为孩子准备饮食、陪孩子运动、用药、监测,还要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低血糖。但是孩子总是需要大人的帮助,有意识的培养她自己用药、监测、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习惯。8岁的孩子可以逐渐学习,不需要事事不要依赖家长,要学会独立照顾自己。

  要让孩子学习糖尿病的知识,了解自己这个不太受欢迎的朋友的特点,掌握和它打交道的方法,知道如何处理这个朋友的小脾气。

  1型糖尿病的特点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治疗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由病毒感染、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炎症等因素导致,其病因有两大部分构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我国是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但目前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孩的发病率较男孩高。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因此1型糖尿病人群的数量并不少,估计在200-300万左右,每年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约1.5万例,对于如何维护如此巨大群体的健康,需要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做出共同努力。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绝对缺乏胰岛素,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和合理的注射方式,以达到最便利、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效果。生理情况下,胰岛B细胞具有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在进食以后,胰岛素分泌量会相应升高来降低餐后血糖。所以,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类似模式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来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

  常见的胰岛素种类

  动物胰岛素:在胰岛素刚发现的时候使用,挽救了无数1型糖尿病儿童的生命,但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皮疹、发烧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现在已经不作为首选胰岛素,也许在少数经济欠发达地区仍还在使用。

  人胰岛素:是以DNA重组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植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通过复制、转录、合成提取获得,其过敏反应较动物胰岛素少。

  人胰岛素类似物:是利用生物技术将人胰岛素氨基酸B链羧基端的氨基酸进行改装后的产物,其理化和生物学特征及皮下吸收动力学都发生了改变,血浓度曲线更加类似进餐时的生理状态。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各不相同。

  各种胰岛素的特点

  门冬胰岛素:起效迅速,约5-15分钟起效,30分钟到1小时达峰值,维持3-6小时,用于降低餐后血糖,他们起效较快,持续时间段,注射后可直接进餐,或者也可在餐后立即注射,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能有效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对于难以按时进餐的婴幼儿,可在餐后注射或者加餐后追加注射。目前在中国、欧洲批准门冬胰岛素用于6岁以上的儿童,美国批准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

  不同类型的胰岛素作用曲线

  短效胰岛素:起效需要30分钟,1.5小时达峰值,持续时间3-8小时,在许多国家被作为基本胰岛素,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它也是最适合静脉使用的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围手术期均可安全使用。

  中效胰岛素:持续时间更长,可达10-18小时,注射后2-4小时起效,4-10小时达峰值,可持续整个白天或者整个夜晚,因此而是预混胰岛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餐前30分钟注射,也可作为基础胰岛素在睡前或者早餐前注射。

  超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是目前作用时间最长的胰岛素,注射后2-5小时起效,没有峰值,能较长时间持续稳定的释放,性质稳定,可有效控制控制空腹血糖。为强化治疗提供平稳的基础胰岛素,但因不能降低餐后血糖,因此需要与短效或者速效胰岛素联合使用。目前诺和平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来得时可用于6岁以上1型糖尿病儿童。

  胰岛素治疗模式

  目前尚没有一种胰岛素注射方案能完全模拟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胰岛素治疗的原则是提供足量的胰岛素,覆盖全天的基础需要,给予较大剂量的胰岛素来匹配进餐引起的血糖变化。

  胰岛素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年龄、病程、生活方式、代谢控制目标及患者和家庭的意愿来选择。

  儿童因为饮食、运动的不规律首选基础-大剂量治疗方案。可选择3短1长的注射方案,即在用餐时注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睡前应用基础胰岛素。

  也可以选择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能够模拟正常胰腺,分别以基础释放量和餐前大剂量的模式输注胰岛素,是胰岛素的释放更符合生理特性,胰岛素泵可设定24个不同的基础给药量,可通过适当减少夜间基础梁或者增加凌晨基础量来避免夜间低血糖及力明显向。DCCT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相比传统治疗,可使糖尿病眼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下降35-90%。但是需要进行频繁的血糖检测和评估来达到血糖平稳的目的。

  胰岛素模拟*胰腺,最符合生理模式

  胰岛素泵目前是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小婴儿也可使用。患儿进入青春期后激素水平特别是生长激素分泌的急剧增加,使血糖波动大,特别是黎明现象更加明显,胰岛素抵抗明显加重,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用量明显加大。这时通过调整胰岛素泵的夜间基础胰岛素可有效避免黎明现象的发生。

  患儿的血糖控制目标

  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需要权衡血糖控制及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力求减少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血糖控制目标不能像成人一样严格,国际权威指南都提出了各年龄段的血糖控制目标,指出餐前控制在5.0-10.0mmol/L。睡前或夜间血糖在5.6-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要小于8.5%。

  当患儿一贯平稳的血糖突然变得控制不理想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注射方式是否正确?胰岛素笔是否损坏?胰岛素是否因为过期或因保存不当失效?注射部位是否更换?检测血糖的时间点是是否变化?生活作息是否更改?有否突发生活事件使孩子的情绪出现明显波动?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等?

  如何保证患儿应用过程中的安全?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如果不能通过减少胰岛素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那么就需要更换胰岛素的剂型。如果在使用短效胰岛素时出现下一餐前或者夜间低血糖,则需要将短效胰岛素更换为速效胰岛素。若在使用中效胰岛素时出现夜间低血糖,则需要更换为长效胰岛素。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时,建议使用胰岛素泵。

  1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血糖的检查

  但患儿出现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要口服含葡萄糖或者蔗糖的饮料、糖块、凝胶均可。如果患者处于嗜睡或者意识不清的状态,一定不要往嘴里放糖块类固体,防止误吸窒息,需要尽快注射胰高血糖素,并在10分钟内评估效果,如血糖无明显上升,则需要静脉使用葡萄糖。待清醒后给予适合吞咽和消化的食物,并由有经验的人员陪护,防止再次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改善后的进食非常必要,可有效补充碳水化合物,防止再次低血糖

  如果自我血糖监测提示经常发生低血糖时,需要重新评估胰岛素方案:现在使用的胰岛素剂型和注射时间是否合适?重新评估生活作息如进食习惯、体育活动、自我注射方式、注射部位以及服用其他影响血糖水平的药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胰岛素糖尿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