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CHERRY G80-3000S FL RGB 机械键盘简单晒单

CHERRY G80-3000S FL RGB 机械键盘简单晒单
2022年01月31日 10:15 新浪网 作者 什么值得买

  作者:值友3227669222

  购买理由

  有几个背景要介绍下

  1、我2013年开始玩机械键盘,一共购买10把,和朋友换着玩了4把,不算很早,也不算很多,经验有限,仅供交流。

  2、只玩CHERRY轴,借来玩过的3把也就1把静电容,2把CHERRY轴。本文不讨论轴体优劣。

  3、其实2021年这把FL刚发售的时候就买了,简单写过一篇,发过知乎。现在用了两个多月了,在张大妈简单再分享下。

  4、这是我买过的唯一一把带灯的机械键盘,当年借朋友的贼船玩,差点被红灯闪瞎眼,从此打消了买带灯键盘的想法。

  其实已经半退坑5年了,这次买键盘,纯粹是因为一张图。

  G80-3000是我入门的机械键盘,目前手头一共2把,一把茶轴,一把黑轴,基本是是我最常用的机械键盘。放办公室码字很给力,早年用的茶轴,后来指力见长,换成了黑轴,甚至拿着这把键盘拿过打字比赛的奖。

  这次CHERRY推出了G80-3000的更新版,登录德国官网确认了不是CHERRY中国自己鼓捣的东西后,下了一单。

  给个链接参考下,我买的价格是639。

  3000S有两个衍生型号,80%的TKL和全尺寸的FL。无灯版的80%编号是3830,RGB版的80%编号是3831,RGB的全尺寸是3836。现在想想似乎应该买3830的。

  外观展示

  极简的外包装,似乎有点在致敬老CHERRY的包装,但是真的有点简陋。

  和3.0s的尺寸一样。3.0s的包装更张扬一些。

  简单的包装

  3000S(这里以及下文的3000S特指G80-3000S FL RGB,也就是G80-3836)键盘本体,毫不起眼,塑料外壳,设计已经变成现在比较流行样式,不再是老式的傻大粗,尤其是被很多人诟病的F区距离太远的问题(适合放支笔)。

  黑色的G80-3000在办公室,和家里的白色版对比下,基本上没啥像的。

    和3.0S对比(上面那把是3.0S,我的是早期的非RGB版本),3.0S的设计更紧凑一点,但是两者还是挺相似的。3.0S采用了铝合金底座,比3000S重了很多。

  比CHERRY早期的版本要更紧凑一点,也多了5个键,其实我宁可他没有那些多出的键。

  键盘重量814克。由于加了一个扎线带,可能实际应该更轻1-2克。重量在全尺寸键盘里算是很轻的了,主要得益于无钢板全塑料框架的设计。

  细节 

  接下来看下细节,既然名字里有RGB,那么就是RGB轴,我这把继续购买了黑轴,我大部分键盘都是黑轴,个人比较习惯,响应速度快,快速录入不拖沓。我写这篇文章用的是FILCO的青轴,速度不太能上的去,还很累。(以上仅为个人主观感受,如有不同意见,懒得交流……)

  轴体倒装,灯位在上,键帽特别设计过,上标的选项和标点被改到了下面。非盲打的用户,视觉感受会有点怪。另外,自己配透光键帽也会有点问题。

  空格大键依然采用了轴体偏置的带平衡杆卫星轴方案,但是不像老款的G80-3000,采用压力克数更大的灰轴,而是采用了普通的黑轴,导致该键的实际按动手感略软于其他键,不过不特意留意,感觉还好,一旦注意到,会觉得有些遗憾。好久没玩了,难道是RGB轴没有灰轴版本?

  因为3000S相对于3000是倒装,所以两把的平衡杆方向也是反的。

  底部,个人最遗憾的是,没有保留3.0S可换线、可选不同方向走线槽的设计,依旧采用了固定键盘线。

  脚撑倒是改进的更为宽大了。

  稳定性更好。

  不过键盘本身的倾角平时就够用了,一般而言不需要撑开。如果用了腕托,就需要撑起脚撑了。

  但是3000S整体的高度和倾角都是低于3000的,有个好处是,不用腕托感觉也还好。

  亮灯,等效从来不关注,拍几张凑合看吧,亮度还可以,不算很刺眼,主要点亮上部区域,亮度均匀度不错,过度自然,常见的呼吸式样、渐变色都有。由于状态指示灯灯位被占了,所以大小写切换键和数字区开关键都是用不同灯来表示的,激活时会锁定在红色。

  其实标点是不怎么亮的。

  键帽不是二色成型,是镭雕ABS,实际触感比光面的FILCO略糙一点,有磨砂设计,希望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再打油。高度维持了原厂高度,保留了不同行的阶梯高度差。

  手感

  这部分极度主观,看看就好。

  官方宣传3000S采用了无钢板设计,完美还原了3000的手感。但考虑到3.0S也宣传了“创新”无钢板工艺,但(非RGB版)的手感和3000天差地别。我其实并没有太大期望。

  3000S和3000的键盘实际使用手感(都是黑轴),虽然很相似,但还是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的。

  由于影响键盘手感的差别的因素不算特别多,我第一反应就是键帽导致的差异,白色3000是PBT键帽,黑色3000S是ABS 键帽,ABS键帽更厚。 但我试着交换了两个键盘的键帽,交换后的键帽和交换前对比,差异极小。 因而进一步猜测应该是PCB板的支撑方式或者轴体本身的区别导致的。

  后续查了下百度,最常见的说法是,RGB轴体在触底和回弹方面与传统的MX轴体存在差别,其描述和我感受到的差异基本吻合。因而推测两把键盘手感最主要的差别成因是轴体差别。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百度搜索“cherry RGB轴和MX轴区别”。

  在实际使用时,尤其是高速录入,按键不触底,感受到的差异会更小,基本实现了用更现代化的外观还原G80-3000的键盘手感。整体还算满意。当然,其他轴体没有对比,我也不好说,毕竟黑轴还是比较简单的。

  至于灯,我只能说,不刺眼,可以常开没问题。由于基本不看键盘,灯几乎没开过几次。

  没有拆解和全键无冲测试,毕竟全键无冲很基本,拆解我也不是专业人士,看不出什么,名堂。

  至于坏,每天码万把字的使用频率,使用了2个多月(工作日),目前未见异常,希望能够维持老G80-3000皮实耐用的优良传统吧。

  总结

  这把键盘就CHERRY轴体的机械键盘来说,还行,用比较现代化的设计重造了经典的G80-3000,手感的改变尚可接受,如果价格合适,你又是古典机械键盘爱好者同时xia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设计机械键盘RGB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