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重阳节,我们来聊聊没人能绕得开的话题

重阳节,我们来聊聊没人能绕得开的话题
2021年10月14日 17:3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重阳节为什么又被称为老人节?

  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九有长久的意思,九九有久久的意思,再加上九是最大的数字,中国人图吉利,因此九月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九月九的重阳节慢慢有了老人节的称号。

  其实早在汉代《西京杂记》中就有重阳求寿的记载:九月九日,配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为什么在汉朝重阳节就有求寿的的习俗呢?

  古人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的。春天树木发芽生叶,秋天叶落草枯,是必然的轮回。重阳时,自然生机减弱,人的生机也减弱,但菊花却在重阳时节开花,所以人们纷纷通过赏菊、喝菊花酒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生机。也就是“求寿”。

  当然,重阳节被称为老人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是贯穿始终的。“老、病、死”的话题,也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

  百万畅销书作者岸见一郎先生在《活在当下的勇气》中提出,死亡并非人的终结,我们还要从衰老和病痛中学习。

  衰老和疾病是只有老年人才会看的话题吗?

  有些读者一看到书中有两个章节在讲老病死,立马失去兴趣,理由是,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我不想谈。

  01 一个小故事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乔达弥的妇人。她挚爱的儿子在出生几天后就离开人世,这令她痛不欲生。乔达弥千辛万苦找到佛陀,求佛陀救救她的孩子。佛陀让她去从未办过葬礼的人家手机白色芥菜籽儿。

  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她终于明白根本没有从未办过葬礼的人家。

  年轻人往往觉得明天会理所当然地如期而至,但当自己或身边的人生病或遭遇生命危急的时候,会开始思考,明天到来的必然性,也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高。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产生“今年也许是最后一次看到樱花了”“今年是我最后一次穿演出服上台表演了”“今年是最后一次玩越野了”之类的想法。使人产生这种想法的是衰老、疾病等人生中的重大变故。

  岸见一郎承认,衰老和疾病一般都被认为带有消极色彩,所以他在《活在当下的勇气》用两个章节的篇幅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02 衰老≠价值的下降

  “所有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一起发生变化,但患者却被冲到了没有时间的岸边”。

  ——班登·贝尔克

  班登·贝尔克说,“对人生无界最厉害的事谁呢?难道不是那些健康的人吗?”倘若人被冲到了没有时间的岸边,也就是当明天不再理所当然地到来的时候,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就会发生变化。

  岸见一郎20多岁的时候,就经历了母亲病痛离世,那个时候他的老师积极鼓励他去学习哲学,所以他对衰老和死亡的理解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不过那时候,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面对亲友的离开。

  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岸见一郎,常常会因为身体不好而住院,有时候连在大学的课也上不了了。我们常常听到老年人会经常唠叨:我年纪大了,不中用了,你们眼里还有我这个老太太(老头子)吗?岸见一郎也一度在想,人的衰老是不是意味着个人价值的下降?

  当然不是。假如衰老和生病只是身体或者精神机能的劣化或退化的话,倒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动不动就因为衰老和疾病而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下降了。

  阿德勒说一旦身体开始衰弱,或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忘加剧,并进一步影响生活的话,人们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进而产生自卑感。

  自卑感又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种形式。阿德勒说自卑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存在。那种觉得自己不够好而努力去改变现状的人,他的自卑感是相对健康的;一个人如果在与他者的竞争关系中感到自卑进而想要胜过他者的话,这种自卑感就是相对不健康的。

  人在衰老和生病之后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这是消极或者失败的象征吗?

  我们往往把人的生存看作是“进化”的过程,而衰老和生病就是“退化”。岸见一郎觉得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这一过程当做是人的“变化”,而非“退化”。身残志坚的人遍地都有,却未必会比健全的人活得差。

  我们活着,并非为了健康。

  健康是什么呢?可以说是“工具”。这个工具处于好的状态或许比不好的状态更有利。我们可以去追求健康的状态,但是我们不是为了获得健康而活,是为了幸福而活。

  阻挡人生去路的病痛、受伤或衰老并不一定会令人变得不幸福。我们要学会的是接纳目前的自己,然后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人仅仅是活着,就算是幸福了。重要的是活在当下,而不是遗憾失去的能力,也不是憧憬未来的“成功”。

  要知道,即便是衰老或疾病,我们的价值也不会消失。这种价值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标准。

  03 死亡并非终结

  电影《寻梦环游记》记录了西班牙亡灵节的传统,那就是,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记得你,在另外一个世界,灵魂就不会消失。

  岸见一郎也觉得,死亡并非人的终点。

  死亡是分别,所以我们免不了要悲伤。但是,我们迟早都要分别,就像乔弥达的故事一样,死亡是逃避不了的现实。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惧,感到消息,是因为我们觉得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其实,死究竟是否恐怖,这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死亡同“衰老”一样,认为是人的一种“变化”就好。

  作者:[日]岸见一郎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