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春意盎然,诗意清明——古诗文里的追思与踏青之旅

春意盎然,诗意清明——古诗文里的追思与踏青之旅
2024年04月04日 14:10 新浪网 作者 蓝媒视频官方微博

  清明,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便是人们追思先人、踏青赏春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时节,我们不妨跟随古人的足迹,通过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去感受那份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以及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清明古诗中的追思先人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这个时节,人们通过扫墓、祭奠等形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雨纷纷”不仅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也隐喻了人们内心的哀愁与思念。而“欲断魂”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

  此外,南宋诗人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中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开篇即点明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氛围——扫墓。诗人放眼四望,只见山头墓田遍布,人们纷纷前来祭扫,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也透露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后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人们的哀思和悲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清明已经成了追思先人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设法回到故土,祭拜祖先,以寄哀思。

  清明古诗中的自然之美

  清明时节,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宋代诗人王禹偁在《清明》中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燕子归来,梨花飘落,一切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而“新社”则指的是春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

  宋代哲学家程颢也曾在《郊行即事》写道:“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描绘了清明草木生长,万物复苏的美景和诗人的愉悦心情。芳草绿野、遥山碧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在柳巷中穿行,欣赏着落花流水,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清明古诗中的赏春踏青

  既然清明时节大自然如此美丽,踏青出游,就成了古人最大的乐趣之一,尤其对于文人,沽酒赏春是风雅之士的时尚。

  宋代诗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描绘了清明时节西湖苏堤的春景,梨花盛开,春风拂面,游人们纷纷出城寻春,享受春天的美好。傍晚时分,笙歌渐歇,但杨柳间仍有流莺啼鸣,春色依旧。

  南宋诗人周端臣《清明湖上》:“谁家园里一声莺,啼向春风似有情。惊起少年游冶兴,插花沽酒醉清明。”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湖上踏青的欢乐场景。园中的黄莺啼鸣,仿佛有情地向春风倾诉,激起了少年们游玩的兴致。他们兴高采烈地插花、沽酒,陶醉在这美好的清明时节。

  这些古诗都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赏春踏青的美丽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清明古诗中的家国情怀和真挚友情

  在璨若星河的古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清明节时,诗人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长河中的生死离别和民族苦难的深切哀悼,同时也体现了其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唐朝诗人贾岛的《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期待相聚的情感。诗人在清明时节,看到园林中的美景,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希望能与其一同赏花饮酒,共度佳节。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应当铭记先人,珍惜眼前的亲人,同时也要走出户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清明古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