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区块链与社会共治

区块链与社会共治
2022年12月27日 11:31 新浪网 作者 民主与法制社

  区块链与社会共治

  ——浅谈《区块链治理:原理与场景》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共治这种社会治理模式,可谓抓住了传统社会治理问题的要害。共治是在注重自上而下治理的同时,加强自下而上的治理机制,以实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治是政府与民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其理念是树立大社会观和大治理观,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这是高效社会治理的关键。民众如何有效参与共治,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与防篡改性质让用户之间在信息交互方面始终保持畅通状态,降低甄别和纠错成本。区块链分布式性质可以让民众有效监督政府事务,打破信息“孤岛”,简化交互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区块链技术可以借助其他数字技术助推人际网络的有效协调,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由上可见,研究区块链在实现社会共治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由王延川、陈姿含、伊然撰写的《区块链治理:原理与场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是国内少有的讨论区块链与社会共治关系的著作之一。该书在第四章重点讨论区块链如何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实现社会共治的路径。

  该书系统地展示了区块链在社会共治中的作用,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传统社会治理的弊端分析。提出要改善社会治理架构,其中一个思路是向社会共治模式转变。区块链可以作为社会共治模式的底层技术。

  第二,区块链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可以实现“自治”或者“共治”,原因是区块链存在“共识机制”,所有节点在不受任何外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交互,交互结果为所有节点信任,不受质疑。同时,“共识机制”提升了交互效率,降低了交互的磋商成本,使得点对点的平等交互在缺乏中心机构的情况下成为可能。

  第三,联盟链在经典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可信任节点,是区块链这种“无须信任的信任”机制和“信任机制”的结合。联盟链通过挑选可信节点,排除恶意行为人,可以节省为了验证而消耗过大的计算力,同时保持区块链的优势。群众和有关部门直接沟通系统可以联盟链作为其底层技术,即由主管机构发起并作为主节点,同时选择可信任部门作为副节点组成区块链网络,作为主节点的主管机构可以发挥指引作用,纠正副节点的不规范行为。

  联盟链非常灵活,可以针对链上信息权利进行区别设计,构建节点权限区分机制。在社会治理区块链系统中,节点的权限有信息的发布、审核、验证、投票、记录和查看权利,区块链发起人可以针对不同的节点设计不同的权限。另外,主管机构可以存储和查看区块链数据库的所有副本,业务节点只能存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副本,是否可以看到相关信息,要经过主管机构的审批。

  第四,联盟链保证多方监督的机制得以实现。区块链可以为数字社会共治提供多重监督。区块链本身就包含了“连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业务节点之间必然形成监督关系。链上可以引入相关监督机构,见证链上交互的可靠和公平。

  第五,社会共治与优质大数据的生成。运用区块链支持数字社会治理,区块链上汇集起来的数据最终可以形成优质大数据:其一,数据非常集中,全都是数字社会治理某个领域的信息;其二,数据无法篡改,是真实数据,没有杂质;其三,数据按照时间有序排列,可以看到相关事务发展和处理的脉络;其四,数据反映社会事务从需求开始回归需求解决的整个过程,形成一个信息闭环。这些优质大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数字社会治理的发展变化,并为未来事务处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优质大数据为政府开发数字社会治理人工智能算法系统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撑。

  本书在社会共治的研究上,实现了多项创新:

  第一,将社会共治的理念落到实处。第二,区块链可以为数字化赋能,一方面数字化是区块链发挥作用的基础,另一方面,区块链可以助推数字化,塑造高效、互信、互助和互担的共治机制。第三,探索数字社会共治通过区块链实现的可能性和具体路径。将区块链的优势与目前数字社会治理的困境之间进行有机关联,提出区块链可以助推数字社会共治理念,并提出区块链帮助促进数字社会共治的路径。第四,提出联盟链支持下数字社会共治的多重监督机制的实现方式。

  当然,区块链治理是一个新兴、复杂的重要治理问题,本书不可能全部涵盖,也存在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作者敢于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阐释新理论,无疑体现了青年学者的理论勇气和时代担当。而且,该书抓住了数字社会治理的核心,详细分析区块链技术与社会共治的关系,并论证区块链技术作为社会共治底层技术的可行性,给出的解决方案明确,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相信该书能够促进以技术促进数字社会共治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各级政府在数字社会治理实践创新上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区块链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