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成绩单显示,广东文旅市场温和复苏

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成绩单显示,广东文旅市场温和复苏
2020年05月06日 22:06 新浪网 作者 珠江频道

  2020年“五一”假期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第一个五天假期,记者5月5日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假期安全有序、温和复苏。据初步统计,“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861.5万人次,全省旅游总收入103.6亿元;纳入监测的百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15.7万人次;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3.5万人次。

  假期全省旅游市场以省内游、自驾游为主,众多游客选择自然生态游。阳江海陵岛,湛江角尾乡、硇洲岛、特呈岛等地滨海风光吸引了珠三角地区等游客慕名前来,沿海岸线乡村景点成为广大自驾游客的重要出游目的地。

  云浮新兴县象窝山景区、天露山景区,罗定市长岗坡渡槽,郁南县大王山森林公园等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融合了乡村美景与渔耕文化的云安区湾边村,成为云浮生态游、乡村游的新名片。珠海斗门十里莲江农业观光体验园在“五一”期间举办以“疫去春来、乐游莲江”为主题的游园活动,推出野趣活动如套鸡鸭、急速拼图、果蔬大作战等,让游客体验“五一”农村生活的乐趣。

  受疫情影响,我省部分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实施有限度对公众开放,各地结合实际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文旅活动。省博物馆在实行预约、限量、有序开放的同时,同步推出线上观展与文物鉴赏活动。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广东粤剧院等文化机构加大线上推广力度,通过新媒体平台吸引公众关注,丰富居民假日文化生活。

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成绩单显示,广东文旅市场温和复苏

  “五一”假期线下消费市场“回暖”

  今年“五一”假期阳光灿烂,不少市民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后纷纷出来逛街购物,各大商场、超市、餐饮店人气明显增多。

  5月5日,记者从广州友谊、广百、新大新、东山百货等多家百货公司以及部分购物中心获悉,今年“五一”期间,广州线下多家购物中心、商家和周边商圈跨界合作,联手积极开展直播、秒杀、派发千万消费券、推新品等促消费活动,打造消费亮点,拉动消费回暖。有部分零售企业表示,假期门店销售恢复到去年同期。

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成绩单显示,广东文旅市场温和复苏

  近日,记者在广州环市东路广州友谊、天河广百、东山百货商场等线下门店看到,许多市民携家人出来逛街、吃饭。在就餐、购物前先上购物中心APP或饿了么、美团等平台下载优惠券或抢消费券,成为不少市民的新习惯。

  同样,线下商场人气回升,高端商品销售增长快。“我们今年‘五一’加大优惠折扣力度,市民消费意愿增长明显。”广州友谊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生活、工作恢复正常,家居装修者增多,前来购买大件家电的市民增加,其中换季电器类商品有20%以上的增长。

  今年火爆的直播营销模式,在“五一”期间也发挥了积极的带货作用。记者获悉,广州多家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每天都会推出多场品牌直播。例如,广州友谊搭建起“友谊LIVE直播间”,“五一”期间为市民直播了30多场,内容包括时尚服饰、国际美妆、超值家电、新款鞋包等。

  广铁六天运客 590万人次

  高铁发送旅客占总发送量的79%

  记者从广铁集团获悉,今年“五一”假期运输期间(4月30日至5月5日)共计6天,共发送旅客590万人次,其中,高铁发送466万人次,占总发送量的79%。

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成绩单显示,广东文旅市场温和复苏

  5月5日,铁路迎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当日广铁集团发送旅客101万人次。其中,广州南站发送旅客13万人次,到达旅客16万人次;深圳北站发送旅客6.8万人次,到达旅客8万人次。广深地区往返湖南、湛江、梅州等地,湖南地区往返广深、华东等地的高铁动车持续受到热捧。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应对返程客流高峰,广铁集团继续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每位旅客进出站实行测温,加强对车站、电梯、厕所以及客服设备设施的消毒力度,并采取分时进站、分区域候车进行客流疏导,避免旅客聚集扎堆。

  此外,根据同程旅行的假期盘点,“五一”期间全国交通出行客流量超预期,日均客流量创下了自春节黄金周以来的最高纪录,假期前三天的铁路、民航日均旅客发送量创下了自春节黄金周以来的最高纪录。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民航客流量(进港和出港)较大的城市主要有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昆明、上海、北京、南京、杭州、郑州、西安等,铁路客流量(出发及到达)较大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杭州、成都、重庆、郑州、西安等。客流结构方面,探亲及旅游客流占比最大。

  乡村游升温:

  大湾区城市群近郊的乡村小镇成为文旅新“网红”

  与孩子一起采摘时令水果,陪伴父母漫步在花海中拍照留念,买上新鲜的农产品作为伴手礼……从广州市区出发,开车约1小时就来到位于广州从化的宝趣玫瑰世界,现在是玫瑰花期,人们徜徉在百余种玫瑰构成的“花花世界”,感受夏日好时光。

  今年的“五一”假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乡村旅游也在逐步复苏,位于大湾区城市群近郊的农业公园和特色小镇游作为结合农业、文化、旅游的新形态,既带旺了农村人气,也为市民提供了田园牧歌般的慢生活。

  疫情突如其来,更让人们感受到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生活价值。望山见水忆乡愁,一个个美丽乡村群串成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乡村旅游的加快复苏推动全省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注入信心。

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成绩单显示,广东文旅市场温和复苏

  乡村游“火”了:打好特色牌引来湾区客

  清风和煦,万物吐绿,浓浓的春意荡漾在从城青山绿水间。草坪上,拽着风筝线的小孩快乐地奔跑着;河岸边,人们三三两两地休闲漫步,并不时拿出手机拍下眼前的美景……

  广州从化生态设计小镇鸭洞河生态廊道建成,不仅为周边村民打造了一个休闲活动空间,更为当地增添了新的“网红”打卡点。

  莲麻、米埗、生态设计、温泉、南平、西和、西塘等特色小镇沿着广州母亲河——流溪河的生态廊道从北向南依次铺开,以点带面,以特色农业、文化为主题的乡村群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尽显自然生态的绿色魅力。

  广州市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欢告诉记者,整个“五一”假期,从化乡村旅游备受欢迎,因此必须在做好防疫前提下,让游客安心游玩。“在特色小镇路口,我们设置了服务点,做好人员车辆入内登记,并做好测温、查验健康码等防疫措施。”她说。

  “一拨一拨的游人纷至沓来,入园赏花游玩、野餐烧烤,好不热闹。”珠海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永呈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李海涛说,台创园永呈种植基地种植有莲雾、青枣、草莓、荔枝、杨桃等多种水果。“五一”期间,平均每天入园人数超千人。

  数据进一步佐证了乡村游的火爆。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斑点图显示,5月1日,东莞成为全国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乡村游贡献不小。“五一”假期,广州全市共接待乡村游游客249.14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量的47.22%。

  农业公园“走红”,防疫到位有序迎客流人流

  “因为疫情防控每天限流3000人,‘五一’假期每天都达到上限。”广州友生科技有限公司宝趣玫瑰世界创始人潘翠玲说,5月依旧是玫瑰的花期,这里成为不少家庭假期出游的首选。

  “五一”前夕,广州106个农业公园集中开园,在现有29个省、市级农业公园基础上,筛选77个具有农业公园发展雏形的园区作为市级农业公园创建单位。宝趣玫瑰世界是国内首个玫瑰主题公园,成为农业公园后进一步打响了名气,假期前就有不少游客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提前预约。“五一”假期供不应求,为此该公园与周边其他农业公园合作,实现了游客分流。

  立夏时节,中山市伟丰生态农场的瓜田花海迎来了许多亲子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宝莹告诉记者,“五一”假期的前三天,客流情况都比原先预计的更理想。据悉,中山农业公园建设事业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中心,创建了一批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创意、田园景观、农产品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公园,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以休闲度假游为目的的游客。

  在东莞麻涌镇的古梅生态农业园门前,昔日的热闹又重现了。“我们每天限量400人,总共接待了1500人次的游客。前三天游客爆满,后两天临近上班日,游客数量少些。”古梅生态农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之前的乡村旅游热到现在的农业公园热,农业农村一直吸引着城里人。”潘翠玲希望,借助农业公园的发展势头做出有深度的农旅融合,用最生态的农耕田园气息留住游客。

  市场潜力大,美丽乡村担当湾区“后花园”

  “近水楼台先得月,市场广阔,后劲十足。”在广州从化耕山小寨联合创始人冯文彬看来,大城市近郊的乡村有着市场的优势,今年“五一”假期充分展现了其潜力。

  东莞传统古村落成为市民节假日期间的另一个打卡选择地。在茶山镇的南社古村,游人如织,他们或驻足浏览、或拍照留念,让古村发展信心更足了。东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此前东莞发放了一批适用于农业观光的满减消费券,并且29家农业企业(农场)“五一”前“上线”了消费优惠,带动了一批游客前来消费,提振了自身发展信心。

  “现在村里一亩地保底一年都有超过3000元的营收。”广州大稳村党委副书记郭志坚说,此前村民种植作物单一,经济收益看当年市场价格的高低,得“靠天吃饭”。发展乡村旅游后,村民根据游客的偏好种植农产品,更加“旱涝保收”。

  “大湾区市场广阔,农产品变成了旅游纪念品,经济效益高。”广州从化西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海涛表示,稻草农业公园已经名声在外,加上研学基地、文化创意等项目完善,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新冠肺炎疫情使“三农”的基础地位和保障功能更加凸显。与此同时,“双区”建设和广州、深圳“双城联动”等重大机遇也给大湾区“后花园”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来源 | 南方杂志

  编辑 | 蓝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疫情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