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导致手脚坏死脱落的元凶,竟藏身于麦子中!

导致手脚坏死脱落的元凶,竟藏身于麦子中!
2020年08月12日 13:56 新浪网 作者 蝌蚪五线谱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SME科技故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手指上捆绳子的经历,无论是出于排遣时间,还是因为手部受伤。然后可能会有人提醒你不要捆太紧,否则长时间下手指头会缺血坏死。

  听起来很可怕,但是更恐怖的是,有一种病不仅会使人断手指脚趾,严重时还会导致全身肌肉剥落,而且病因与我们常吃的小麦、黑麦等谷物有密切的关系。

  今年7月2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起奇怪的病例,一名24岁的女性患者在就诊的两天前,腿部突然出现了严重的灼烧感,疼痛感从大腿中部一直延伸到脚趾,并伴有脚部变色和行走困难。

  此外在检查中发现她的双腿发冷,腿部脉搏难以触及。CT结果显示她双腿内的动脉都变狭窄了,从而导致流入腿部的血液减少。

  治疗前(A)与治疗后(B)

  基于这些症状,医生怀疑是麦角中毒。在及时治疗后,她的疼痛减弱了,双腿也变得温热了,不幸的是,最后她还是损失了一根脚趾——因为组织坏死腐败,她左脚第二根脚趾不得不被截肢

  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咎于她在就诊四天前开始,每天两次服用麦角胺治疗偏头痛。

  提到麦角胺大家或许不那么陌生了,除了治疗偏头痛,麦角胺是迷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可以作为血管收缩剂抑制产后出血。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另一个身份——真菌毒素,而它所属的麦角碱大家族,在现代科学发现它们的药用价值之前,曾造成中世纪欧洲数万人死亡

  麦角中毒患者

  麦角碱由麦角菌属真菌产生,是六大霉菌毒素之一。麦角菌又通常寄生在黑麦、小麦等粮食作物中,由此进入人类的餐桌。

  当摄入的麦角碱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患上一种叫做“麦角中毒”的疾病。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听到麦角中毒事件了,但它对我们的影响不只是断断手指脚趾那么简单。

  作为由真菌毒素引起的最古老疾病之一,早在5世纪就有麦角中毒的相关记录。而9世纪欧洲突然的大规模爆发,夺去了莱茵河流域数万人的生命,其规模不亚于一场瘟疫。

  17世纪法国的一位历史学家记录了10世纪时,灾难席卷下法国南部的景象:“受难者们涌向教堂向圣人祈求,悲痛的哭声和烧伤脱落的肢体激起了人们的怜悯之心,腐肉的恶臭令人难以忍受。”

  因坏疽而脱落的脚

  麦角中毒在整个中世纪都很流行,患者出现了可怕的症状,他们觉得自己被火海包围,手部和脚部出现灼烧感和坏疽,严重时只能看着自己“烧焦”的手指和脚趾一根根脱落

  一直到18和19世纪,科学家才发现这种疾病是由于食用了被一种叫做麦角菌的真菌感染的谷物引起的。

  麦角菌通常寄生在植物子房内,菌丝体随时间逐渐收缩成一团,形成菌核。这种菌核的外形如同麦粒,且形似公鸡腿上的突刺,紫黑色或黑褐色,在法语中被称为“麦角(ergot)”,因而得名。

  黑褐色的麦角

  菌核是麦角菌的休眠体,麦角从植物上脱落后,遇到合适环境就会长出子实体,之后依靠黄蜂、苍蝇等昆虫传播孢子,侵染更多植物。

  各种各样的麦角碱就存在于菌核中。其中最主要的是麦角新碱、麦角胺、麦角辛、麦角克碱以及它们的同分异构体。

  比如麦角胺-麦角克碱能够引起血管收缩,阻断人体四肢的血液供应,这会影响血管较远端的结构,如手指和脚趾,从而使四肢产生坏疽,即身体组织坏死和腐烂。

  脚部坏疽

  现在也有证据表明,人们似乎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这种病与谷物有关。公元前7世纪,亚述人的石碑就提到了谷穗上的菌核,而印度拜火教徒在公元前5世纪也曾记录了谷物会导致孕妇流产或在分娩时死亡,这是麦角中毒的另一个可怕后果。

  除了关节坏死脱落与流产,麦角中毒还会导致一种“跳舞病”的发生。在15、16世纪的德国、意大利等地,很多人出现了无法自控地跳舞、尖叫甚至乱扔东西的症状,这种病症被称为跳舞病。

  为什么麦角中毒在两次大流行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临床症状呢?事实上麦角中毒可以分为痉挛型、坏疽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坏疽型麦角中毒从症状出现到肢体溃烂不足24小时,剧烈疼痛,严重时致人截肢;痉挛型麦角中毒则会使人出现神经失调、瘫痪和痉挛等症状。

  痉挛型麦角中毒

  200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不同种类以及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麦角菌可以产生不同组成的麦角碱。这可以解释麦角中毒在不同暴发中的不同表现。

  比如欧洲莱茵河以东的麦角中,高浓度的生物碱可能导致了痉挛型麦角中毒,而西部的麦角则会导致了坏疽型麦角中毒的流行。

  黑麦、小麦和黑小麦等多种谷类植物在阴凉、潮湿的天气条件下都可能被麦角菌感染。食用这些谷物产品,特别是黑麦,是导致麦角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较于小麦和大麦,黑麦更易感。而且在经过碾磨后,麦角会变成一种红褐色粉末,这在小麦粉中很明显,但在黑麦粉中很容易被忽略。

  混在麦粒里的麦角

  在中世纪,黑麦可以说是欧洲第二大谷物,大多被用来制作面包。这就导致大部分人都面临着麦角中毒的风险,以至于麦角中毒看起来就像是传染病。

  有趣的是,黑麦面包在当时主要是穷人的食物,被认为是众麦之首的小麦价格最贵。所以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到穷人,由此也闹了一个乌龙。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可怕的疾病,于是将其归因于宗教,认为这是“圣火”在作祟,并相信神灵的干预能治愈这一切。

  埃及基督教徒圣安东尼的信徒设立了医院来收治这些患者。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宗教迷信,可在当时这些信徒确实治好了不少患者,所以这种病也被称为“圣安东尼之火”。

  其实现在看来这些资金充足的医院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有可能是因为它们给病人提供了用小麦等未受感染的谷物制成的面包。

  随着小麦取代黑麦,以及面粉工业的改进和发展,麦角中毒在19世纪慢慢得到了控制,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不太富裕的国家,麦角中毒仍然存在,20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和印度也经历了麦角中毒大爆发。

  目前在大多数国家,被麦角菌污染的谷物已经禁止给人类食用,而是被转用作牲畜饲料,误以为动物对麦角碱的敏感性不如人类,事实上并非如此。

  人们曾记录了麦角中毒的奶牛蹄子和尾巴产生坏疽并脱落,然后停止产奶,随之而来的便是死亡。

  奶牛蹄部坏疽

  麦角碱也会抑制妊娠母猪促乳素的分泌,造成乳房发育受阻和产后泌乳不足,甚至无乳,还可引起黄体酮水平下降,从而引起流产和早产。

  此外鸟类也容易受到麦角中毒的影响,严重时鸡冠以及颔下皮囊会部分坏死并脱落。

  因此,麦角中毒对动物来说仍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哪怕很低含量的麦角碱,就能够对动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实验室中因麦角中毒而脚部坏疽的小鼠

  现在还发现,除了麦角菌属的真菌,一些稻科植物的内生真菌(生活在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部的真菌)也会产生麦角碱,特别是在牛毛草中。牛毛草中毒在澳大利亚的沿海和高原地区很普遍,每年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麦角的特性,并利用其毒性,进行重要药物的开发。比如我们在最开始提到的,麦角碱可以作为子宫或内脏的止血剂。

  这就导致了新时代的麦角中毒问题。美国微生物学会(ASM)表示,目前大多数的麦角中毒病例都是因为麦角碱治疗,比如说剂量过多或者疗程太长。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只服用正常剂量的麦角药物,仍然会出现麦角碱中毒。

  这是因为当同时还服用其他药物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就会造成血液中麦角碱含量的升高。1999年BMJ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治疗HIV的药物利托那韦,会抑制分解麦角化合物的酶。

  在我们开头提到的案例中,患者就有艾滋病史,为此她服用了利托那韦等药物,由此才导致了麦角中毒,最后损失了一根脚趾。

  话说回来,我国早在2016年就对麦角碱类衍生物在疾病治疗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定,删除了“偏头痛预防”等八类适应症。

  虽然现在受麦角侵染的谷物可以通过现代工业及时清除,但如果因为其他疾病需要服用麦角碱类药物的时候,药物的剂量及禁忌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1] Kamal Kant Kohli. Severe Burning Pain In Legs After Taking Migraine Medicine: NEJM Case Report. Medical Dialogues. 2020.7.23.

  [2] Angel Sanchez Crespo. Killer in the rye: St. Anthony's fire. National Geographic. 2018.11.27.

  [3] Kim Stanford, Tim McAllister, Barry Blakley, et al. Impacts of Cereal Ergot in Food Animal Production.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2016.

  [4] Rachael Rettner. Woman's migraine medication caused a bizarre 'medieval' disease. Live Science.

  [5] 李凯年. 麦角生物碱可引起严重动物健康问题. 中国动物保健. 01(2011): 96.

  [6] 李萌. 偏头疼不能用麦角碱了. 人民网. 2016.12.23.

  责编/Sirens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