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2020年01月19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物种日历

  相比寒冷海域里生物质朴而务实的生存策略,那些栖息在热带珊瑚礁区域的物种,保命手段近乎于“炫技”。稀缺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物种分布,使它们为了赢得生存竞争不得不绞尽脑汁整出各种“幺蛾子”,永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也带来了五彩斑斓的珊瑚礁众生相。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华丽的鱼类。图片: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粒突箱鲀[tún]就是这样一种外表浮夸的小鱼,它的杀手锏是卖得一脸无敌好萌,使发现它的天敌无不内心融化而后心生怜惜(雾)。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大家好,谢谢你们夸奖我很萌。图片:zsispeo / Flickr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珊瑚丛里的艺术品

  粒突箱鲀(Ostracion cubicus),鲀形目箱鲀科箱鲀属鱼类,英文俗名“yellow boxfish”,小黄盒子般的外形恰如其名,在水族市场又俗称“木瓜鱼”。粒突箱鲀是一种活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水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以及红海的潟[xì]湖(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或珊瑚礁区域。

  粒突箱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别致的外形和辣眼的体色,鱼身近似正立方体或长方体,鳞片特化成骨质盾板,衍生出了四棱状的坚硬外壳,表皮粗糙,就像充了气然后又石化了一般。鱼口较小,唇厚而向前突出,一副“憋说话,吻我”的表情。主要依靠体侧和尾部的小鳍来敏捷地游动并保持身体稳定。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憋说话,吻我。图片:Ingo Arndt / Minden Pictures

  粒突箱鲀迷幻鲜艳的色彩造型像极了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极简的超现实抽象表现力,无穷的圆点和艳丽的色彩重叠成一片海洋,在绚丽多彩的珊瑚丛中,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只有阵阵眩晕和不知寄身何处的迷惑感,活生生能把天敌看傻的节奏。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草间弥生的艺术,我是谁我在哪?图片:Piqsels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岁月啊,是把钝了口的刀

  粒突箱鲀幼鱼的头部及身体呈现鲜艳的明亮黄色,周身均匀散布着许多与瞳孔大小相仿的黑色斑点,外壳的棱角还不明显,神似一颗黄底黑斑的小球,直径只有1~2厘米。

  随着幼鱼渐渐长大,黑色斑点的比例也渐渐变小,鲜亮体色逐渐趋于暗淡,转变为暗黄的芥末色;鳞片特化成的骨质盾板的外壳轮廓越发清晰,宽宽的带有圆角,身形也渐渐拉长。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我开始方了。图片:Pascal Kobeh / NPL / Minden Pictures

  成年的粒突箱鲀,鱼身呈黄褐色或蓝灰色,体甲每一片中央都有镶黑缘的淡蓝色、白色斑块或黑色斑块。雄鱼个体偏蓝灰色,骨板接缝处镶有淡黄色,雌鱼体色则略带橄榄色。粒突箱鲀最大体长可达45厘米左右,不得不感慨,时间就是一把忧伤的锉刀。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岁月是把杀鱼刀,桑心,我走了。图片:Hatem Moushir / Wikimedia Commons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珊瑚丛中的生存高手

  粒突箱鲀的繁殖期一般在春季,一条雄鱼通常会拥有2~4条“后宫”,亲鱼交配产出浮游性的鱼卵。孵化出的仔鱼经过一段时间的随波逐流,渐渐迁徙至内湾或半遮蔽的珊瑚礁坡上。

  幼鱼喜欢栖息和藏匿于珊瑚丛,比如鹿角珊瑚(Acropora spp.)的阴暗处。主要以有机碎屑、藻类、海绵、小蠕虫等为食,成鱼一般在岩礁边缘近沙地的半遮蔽或洞穴附近出没,除了上述猎物也会摄食甲壳类或小型鱼类。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躲藏于海胆刺之间的粒突箱鲀。图片:Magnus Lungren / Wild Wonders / NPL / Minden Pictures

  粒突箱鲀通常独立生活,尤其是幼鱼生性胆小,但对于御敌它们也很有一套。体表那种明亮色彩和斑点对于任何潜在的捕食者都是一种警告色,因为当它们感受到压力或受到伤害时,会迅速由皮肤释放一种箱鲀科鱼类特有的神经毒素(Pahutoxin),这种溶血性毒素存在于它们体表的黏液中。

  有意思的是,这种神经毒素对于附近水域的任何鱼类都是致命的,当然也包括自身。如果它们身处相对封闭的水域,例如在水族箱内,毒素达到一定浓度就可能造成整缸鱼的“团灭”。正常情况下,为了不让自己中毒,它们都是现合成现用的。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有点害怕所以选择躲开。图片:Peter Scoones / Wild Wonders / NPL / Minden Pictures

  除了装备了凶险的毒器,箱鲀们的身手也极其出众,虽然速度不快,却几乎可以算是珊瑚礁区域最敏捷的鱼类之一,它们整日在错综复杂的珊瑚枝杈和礁石缝隙中腾转飞挪,遇到一丝丝危险它们就能在极小的空间内近乎零半径转身,轻盈地飞掠到隐蔽处,仿佛一架外星飞行器。

  遇到天敌追捕或受到惊吓时,它们还会迅速冲刺一段距离,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之际,立刻“拉起手刹”,猛打方向再“油门踩到底”,如同弯道漂移一样,猛地一头扎进阴影之中。然而箱鲀的身形看起来既不修长也不流线,端庄笨拙得像一整块吐司,这种体型在游动时会增加不稳定性和水流阻力,到底是什么机制保证了它们游动时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表面动作笨拙,实际转向灵活。图片:AanPiX / youtube

  原来这一切都得益于它们那些看似很不起眼的鱼鳍,特别是尾鳍和胸鳍。箱鲀游动时会持续地、协调地同步摆动它们的鱼鳍;如同轻盈的蜂鸟翅膀一般,摆动的鱼鳍可以给运动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保证高机动性,让箱鲀平稳得简直像一架陀螺仪。

  以箱鲀为代表的鲀形目鱼类,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抛弃了普通鱼类那些标志性特征,牺牲了闪电般的速度和流线型的体态,却换来了毒素、盾甲、棘刺和自由膨胀身躯等另类的生存技能,以卖萌的姿态,享受着珊瑚礁间的生活。

  你看这枚“箱子”,像不像草间弥生的波点?

  一群小呆萌。图片:Tropical Marine Centre / youtube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作者是@萨鱼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鱼鳍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