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2019年11月27日 12:00 新浪网 作者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黄河中地理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河流,尤其是一些大的河流,历来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在与河流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河流有关的成语、谚语或传说,往往蕴含着很有趣的地理知识。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黄河有关的典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船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鲤鱼跳龙门":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北距壶口瀑布65公里。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因其东龙门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100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就是指跳跃此处。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争跳这个成龙的门关。能跳过者,立时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传说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博,奋斗不息。古人认为此龙门峡为大禹所开,故又称之为"禹门口"。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黄河流域示意图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携带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黄河中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因而入海口常有变化。

  今天的黄河在山东东营的河口镇一带注入渤海。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它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450平方公里。

  二、黄河入海口为何没有大城市?

  1、开发历史短

  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1855年黄河改道经由山东入渤海,这导致黄河三角洲的历史只有150余年,而今天的黄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长三角、珠三角的土地形成有几千年历史,城市有充足的时间发展。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黄河改道示意图

  2、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黄河成陆时间晚,再加上受海水倒灌等因素影响,土壤与水质淡化进程慢,土地盐碱化严重。

  黄河入海口降水较少,再加上黄河水量不稳定甚至断流,区域内水资源短缺。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黄河三角洲植被景观

  盐碱化的土壤,短缺的水源,让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率极低,生态环境脆弱。

  3、航运环境差

  黄河水量不稳定,下游地区曾多次出现断流,再加上含沙量极大,下游河床泥沙淤积严重,因此内河航行条件差。渤海是浅海,平均水深只有18米,黄河裹挟着年均10多亿吨泥沙注入渤海,河口海域多滩涂、浅滩,不适合海港建设。

  河口城市最大优势是可以河海联运,但黄河入海口却河运、海运都不行,航运环境差。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黄河入海口

  4、农业生产受限,人口密度低

  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使海岸线平均每年向海洋推进约2千米左右,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但黄河三角洲地多水少,土质贫瘠、盐碱化严重,生态脆弱,农业发展受限,所以人口密度低。

  3 还有哪些没有大城市的三角洲?

  其实,大河入海口没有大城市的现象还不少,原因也是各有差异。

  1、因为太热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包括入海口在内的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不太适宜人类居住,因而人口稀少,入海口最大城市马卡帕仅20万人。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2、因为太冷

  鄂毕河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俄罗斯第三大河,也是世界上的一条著名长河。

  由于鄂毕河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人烟稀少,尤其是下游一带多为不毛之地,而且其所注入的水域为冰所充塞,入海口也无城市分布。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鄂毕河流域示意图

  3、因为太陡

  刚果河全长约4640千米,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

  由于刚果河流经植被茂盛的热带雨林地区,河流含沙量小,泥沙也主要在中游盆地沉积,的再加上入海口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沉积少,没有形成三角洲。由于河口平地少,刚果河入海口没有大城市。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刚果河流域示意图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三角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1.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    )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

  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②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

  ③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存在差异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工业基地概况。

  1.由图表可知,长三角地区人均GDP与珠三角相比从1995年到2000年呈下降趋势,A错误;长三角出口依存度远小于珠三角,从从1995年到2000年增速慢,B正确;从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尽管长三角1995年和2000年分别为51.7和48.7,但这是一个相对值,实际上长三角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可能高于珠三角,因此其绝对值可能比珠三角高,在这里注意不能将绝对值和相对值混淆起来看待,C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高于珠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D正确。故选D。

  2.珠三角受北部南岭地形阻隔的影响,经济腹地小,国内市场比长三角小,同时珠三角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基地,因此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A.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均处于劣势

  B.长江三角洲地区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接近全国市场

  C.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秦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D.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明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其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并且可以依托长江、铁路等更接近全国市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随着全国开放范围的扩大,二者之间的政策优势没有太大的差别。故答案选B项。

  【考点定位】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

  4..关于湄公河、红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

  B.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影响

  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

  D.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应为湄公河三角洲(10°N附近)、恒河三角洲(23°26′N附近)、尼罗河三角洲(30°N附近),A错误;尼罗河三角洲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而其他两个三角洲受季风环流的影响,B错误;尼罗河三角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而其他两个三角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C错误;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分别是柬埔寨首都金边,越南首都河内,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埃及首都开罗,故D正确。

  考点: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其发展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               B.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

  C.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               D.长江三角洲土地价格低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以平原地区为主,故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不足;地价较高,而珠三角的发展直接得益于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

  扇三角洲指邻近高地直接进入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指发育在断陷盆地缓坡的由辫状河流进入湖盆所形成的三角洲。白音查干凹陷(由断层活动形成)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相邻处。下图是腾格尔期(地质时期)白音查干凹陷的沉积体系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6.根据三角洲沉积规律推测,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1—泛滥平原,2—扇三角洲,3—辫状河三角洲

  B.1—扇三角洲,2—泛滥平原,3—辫状河三角洲

  C.1—泛滥平原,2—辫状河三角洲,3—扇三角洲

  D.1—辫状河三角洲,2—泛滥平原,3—扇三角洲

  7.白音查干凹陷(  )

  A.基岩主要以沉积岩为主    B.北部沉积物粒度较南部小

  C.南北断层的坡度无差异    D.北部沉积物颗粒混杂,分选差

  8.腾格尔期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规模变小,可能是因为(  )

  A.周围气候变得暖干    B.湖盆深水区扩大

  C.周边森林破坏严重    D.北部泥沙沉积量增大

  【答案】

  6.    A    

  7.    D    

  8.    B    

  【解析】

  【分析】

  扇三角洲指临近高地直接进入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发育在陡坡,河流流程短,对应2。陡坡河流流速快,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沉积物颗粒混杂,分选差。三角洲规模变小,可能是因为湖盆深水区扩大,三角洲被淹没的面积多。

  6.根据三角洲沉积规律,扇三角洲指临近高地直接进入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发育在陡坡,河流流程短,对应2。辫状河三角洲指发育在短线盆地缓坡的由辫状河流进入湖盆所形成的三角洲,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水系是辫状,对应3。河流泛滥平原形成在河流两岸,不直接注入湖泊等稳定水体中,对应1,A对。B、C、D错。

  7.结合上题分析,白音查干凹陷北部扇三角洲发育,是陡坡,河流流速快,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沉积物颗粒混杂,分选差,D对。材料不能判断基岩类型,A错。北部沉积物粒度较南部大,B错。南北断层的坡度差异明显,南部坡度缓,北部陡,C错。

  8.腾格尔期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规模变小,可能是因为湖盆深水区扩大,三角洲被淹没的多,B对。周围气候变得暖干,蒸发量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三角洲面积增大,A错。周边森林破坏严重,泥沙沉积量增大,三角洲面积增大,C错。北部泥沙沉积量增大,扇三角洲面积增大,D错。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图,回答25~27题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9.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的变化是

  A.珠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不断下降B.珠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不断下降

  C.长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不断上升D.长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不断上升

  10.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A.一直比珠江三角洲高B.一直比珠江三角洲低

  C.1996年后呈上升趋势D.2000年后超过珠江三角洲

  11.下列不属于上述两图比重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A.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下降

  B.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下降

  C.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D.长江三角洲的科技人才优势

  【答案】

  9.D

  10.D

  11.B

  【解析】

  9.由两幅图曲线的变化可以判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波动下降,长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波动上升,珠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波动下降,长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不断上升。正确的是D。

  10.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2000年一直低于珠江三角洲,2000年后超过珠江三角洲。

  11.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下降,长江三角洲的科技人才优势导致图中曲线的变化。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两个三角洲,都是平原地形,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1)说明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气温特征的主要差异。

  (2)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说出与长江三角洲相比黄河 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答案】(1)长三角纬度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或答:黄河三角洲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大。)

  (2)劳动力价格低廉;土地廉价;石油资源丰富;

  【解析】

  【详解】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距冬季风源地远近、海陆位置等。长江三角洲纬度比黄河三角洲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年平均气温较高。长三角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

  (2)长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气候、土地、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技术、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即可。黄河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其开发潜力巨大主要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目前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更广阔廉价。

  13.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共5分)

  【地理解码】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附考点设计)

  (1)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3分)

  •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   粮食作物

      水稻

  •   油料作物

      花生

  •   耕地类型

      水田

  (2)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2分)

  【答案】(1)

  •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解析】

  试题分析: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黄河三角洲位于该线以北,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江三角洲位于该线以南,耕地主要为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但该地区能源资源缺乏,建核电站可以最大限度缓解当地能源短缺状况;而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该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可以满足经发展的需要。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河口尼罗河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