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考地理】石油资源与能源安全!从高考试题情境来源和设计找解题思路!建议收藏!

【高考地理】石油资源与能源安全!从高考试题情境来源和设计找解题思路!建议收藏!
2024年04月28日 00:01 新浪网 作者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石油资源与能源安全

  【人地协调观】结合相关材料,理解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增强节约使用石油资源的意识;结合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应对石油及能源安全危机的策略,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综合思维】借助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石油的实例及数据,说明石油资源的战略意义;在了解世界石油供需格局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开发利用石油资源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尝试从多个维度分析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理解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及原因。

  【区域认知】借助读图和阅读材料等途径,说明世界石油的分布及供需特点,阐述我国主要油田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借助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我国不同石油进口战略通道的优点和缺点。

  【地理实践力】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某一地区的能源消费构成和形成原因;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生活体验,明确个人在哪些方面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石油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工业的血液”。石油的分布、生产、消费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包括石油在内的各类战略性矿产资源都与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石油资源的战略价值:

  石油是我国24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提供了当今世界85%的能源。在1965年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为39.4%,超过煤炭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并在此后一直保持较高比重,2017年的比重为34.2%。

   世界主要能源的消费量变化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石油不但被用作重要的能源,还通过石油化工产业制成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化肥和药品等工业原料和制成品。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石油深深影响并改变了整个世界。

  常用的石油产品及其用途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关系都有较大影响。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石油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油状可燃混合物。人们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

  石油形成之初,有机物在浅海或陆地上沉积,形成一层有机淤泥,成为生成石油的原始材料。随着地壳下沉,有机淤泥层被一层层的泥沙覆盖并封闭起来,与空气隔绝。在高温、高压和缺氧等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沉积下来的有机物形成了石油。

储油构造示意图

  生成石油的岩层(通常是页岩或石灰岩)叫作生油层。石油生成后呈微滴状分散在生油层里。由于生油层岩性致密,不能储藏大量的石油。在地层压力和毛细管作用下,生油层的石油被挤到有较大孔隙的岩层(如砂岩)中聚集起来。这种孔隙较大可聚集石油的岩层,叫作储油层。

  石油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从东半球和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分布在东半球;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北纬20°~40°和北纬50°~70°两个纬度带内的石油资源较多。

  世界石油分布及其输出方向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关系都有较大影响。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石油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供需格局明显不均衡。

  首先,世界石油生产供应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1985年后,世界石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产油大国大部分都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此外,美国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也较大。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的石油产能,主导着全球石油的供销格局,但近年来其石油产能的增速不及美国和俄罗斯。

  世界石油日产量变化

  其次,世界石油消费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世界石油消费量近50年来稳步上升。石油消费增长的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与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消费占比出现了趋势性的转变,石油消费的增量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

  世界部分国家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2016年)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但过度依赖石油等化石能源也产生了很多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在遭受几次石油危机打击后,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开辟新的油源地和石油来源渠道,发展替代能源。但是目前,核能、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5%。今后一段时间里,石油仍将是最主要的能源,而且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

  我国石油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和南海中南部盆地等大型含油气盆地。

  我国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增长比较稳定。

  中国含油气盆地和主要油田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3.3%,能源消费增长量占全球的33.6%。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消费增长最快的一种资源。我国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产量保持稳定,消费持续增长

  ②石油生产技术不断提升

  纵观我国石油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探索试验阶段发展到分层开采阶段,再到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采油工程智能化等,不仅深化了地质勘探理论,而且开发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技术,在核心技术国产化上取得了突破。

  中国“蓝鲸1号”海上钻井平台

  ③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在稳定国内石油生产的同时,我国基本完成了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战略通道的布局,油源、进口通道和运输方式逐步实现多元化,增强了我国石油的综合保障能力。

  【建设中的我国石油进口陆上战略通道】

中国石油输入管道路线示意图

  我国在勘探开发石油资源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石油的产量、勘探技术和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但在确保石油供给安全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国内生产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增大

  一方面,由于石油勘探工作周期长、风险大、投入大,近年来我国对这项工作的投入尚不能满足需要,石油探明储量增长有限。而且我国的一些大型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总体进入低品位时期,经营成本较高,产量大幅增长难度大。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与日俱增,国内石油产量的增幅远不及消费量的增幅,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

  ②进口地区及运输路线存在风险

  我国进口石油的来源地主要为中东等地缘政治不稳定地区,风险较大。运输进口石油依赖一些关键海峡、运河、运输管道,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阻断或者不安全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整个石油运输的安全。

  ③应急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石油的储备规模及应急水平、国际合作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近年来国际油价波动幅度加大的形势。虽然我国海外石油投资增长迅速,但控制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盈利不多。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国正在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确保石油安全。

  加强勘探开发,保障国内石油产量。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快开发海上油田,支持开发低品位资源,实现国内石油产量基本稳定。

  推进原油和成品油管网建设。优化和提升陆上、海上原油进口能力。解决区域油品产销不平衡问题,提高管道运输比重。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和安全高效的现代石油管道网络。

  提升石油储备能力,坚持节约利用石油,发展清洁替代能源。推进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做到节流与开源并举,确保石油安全。

  我国某石油储备基地

  经过三期项目,我国已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以确保我国石油供应安全。

  石油是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既要重视其战略价值,大力开发利用,同时又要将其纳入我国能源保障体系中,科学合理地规划和保护,从源头上解决石油等能源安全问题。

  ①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面对全球性的石油资源紧张形势,我国将保持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合理比重,完善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确保长期稳定地供给能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②加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我国正在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同时,我国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发展核电,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轻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运送压力。

  “十三五”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工程分布

  ③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调整能源结构和实现能源总体战略,需要与时俱进的法律制度作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步推进能源领域的立法工作。我国自1995年颁布第一部能源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后,已陆续颁布了5部能源法律和15部能源法规,为国家经济安全和能源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浙江卷)

  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 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B. 生产量大幅提升

  C. 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D. 生产量大幅减少

  16. 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15.A  根据材料,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A对,C不对。图中反映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直接反映生产量的变化,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提升或者减少,BD不对。

  16.C  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减少石油净进口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②④对。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不能减少进口量,故①③不对。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2021年辽宁卷)

  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 年以来,墨西哥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墨西哥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由于

  ①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

  ②天然气发电比石油清洁

  ③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

  ④天然气开采比石油容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图中椭圆形区域的是

  A. 水能           B. 风能

  C. 太阳能        D. 生物能

  16. 6 月 1 日,在 M 城海滨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绚丽的日落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A. 6 月 1 日 4:20

  B. 6 月 1 日 19:00

  C. 6 月 2 日 8:00

  D. 6 月 2 日8:20

  参考答案

  14.A    根据材料,墨西哥天然气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在石油资源丰富,但加工能力弱的情况下,利用石油成本高,说明天然气的进口价格较低,能替代石油;天然气相对石油清洁,造成的环境污染较小;材料无信息支撑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图中显示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差不多;天然气为气态,石油为液态,天然气开采难度更大。

  15.C    椭圆形区域位于墨西哥西海岸,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风力较小,风能缺乏;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能缺乏;植被少,生物能缺乏。

  16.D    M城位于西经90°附近,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M城早14时左右。6月1日M城日落时间在当地时间18:00之后,也即此时北京时间在6月2日8:00之后,所以选D。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2018年海南卷)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参考答案

  1.B  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也即煤炭转化为石油,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需靠近煤炭产地,属原料指向型。

  2.A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短缺,长期用水宜采用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长期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地面沉降等问题,远程调水工程量大,成本高,建地下水窖储水量较小。

  3.C  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同时通过技术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可以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通过煤制油不会改变能源的总量,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是石油进口国,煤制油不会改变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从高考试题情境来源和设计找解题思路

  一、新高考选择题试题特点:

  1.题型数量

  项目

  浙江、上海

  北京、天津、

  山东、海南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新高考开始

  实施时间

  2014年

  2017

  2018

  新高考

  高考时间

  2017年

  2020

  2021

  选择题

  题型分布

  浙江:总55分

  选择题Ⅰ:20道,40分

  选择题Ⅱ: 5道,15分

  上海:总40分

  单选20题,40分

  15道,45分

  河北、湖北、重庆:15道,45分

  辽宁、福建、广东、湖南:16道,每题3分,共48分

  江苏:22道或23道,每题2分

  综合题分布

  浙江卷:4道综合题,共45分

  北京、山东、海南卷:

  4道大题,共55分

  天津卷

  3道大题,共55分

  河北:3+1(选做题8分),总55分

  湖北:3道大题55分

  辽宁、福建、广东、湖南:3道大题,总52分

  江苏:3道大题

  二、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

  地理高考试题情境的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

  从高考地理情境命题的角度看看解题思路,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试题的特点以及能辨析出题者组织表达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据情境任务进行信息的对应。

  (一)试题来源特点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情境来源的途径多样,主题性质反映出以生产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主的情境类型,时空分布反映出当代的各种现实问题。

  1.试题来源途径:学生做题的基础是材料,认识试题来源途径只是作简单的思维扩展。

  试题情境主要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知识应用,以及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试题情境来源的应用性和科学性。结合来源的途径来看,同一组试题的情境主题可能同时反映和联系着几种情境类型。

  【案例1】2021年北京卷第16题(节选)。

  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5分)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000~1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4分)

  【解读】此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为情境主题,整体来看,其情境来源的途径主要是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研学活动”的主题性质属于地理学科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任务一”与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记录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桥子沟流域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对应,表明情境主题与地理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相联系,因此该题的情境类型属于学术情境。但“任务二”反映的

  是甘肃省天水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几点做法和成效,其内容与农业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此试题情境的类型综合联系了学术情境与生产情境。

  2.试题的空间分布:

  试题情境来源的空间分布是构成试题情境的空间信息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试题情境本身的区域性和地理知识考查的分布。例如2021年地理高考试题情境来源的空间分布广泛集中于中国国内,主要关注我国在社会生产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和变化,当然还有中国与国外区域的联动考察,以及一些试题设计到国外,且欧洲地区的占比较高。

  【案例2】2021年河北卷5-6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图3)。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56题。

3

  5.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6.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 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 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解读】 此题以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为情境主题,主题性质反映的是地理学相关的学术理论,

  说明此试题情境的类型属于学术情境,试题情境的来源在空间分布上联系了中国和欧洲的交通布局。而此试题的情境任务正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该学术情境,对比总结出其空间结构的等级关系与变化发展,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高考地理试题的情境设置

  1.试题情境的信息组织

  为了符合高考试题的情境命制要求与考查要求,命题者需要对情境来源的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重组和处理,形成试题情境的具体信息及其结构。

  根据试题情境信息中的地理事件或地理活动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可知,试题情境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主题信息:对事件发生总过程的中心概括,构成情境的主题;

  (2)条件信息:支持事件发生的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等前提和背景,是情境产生的条件支撑;

  (3)过程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总过程中的空间、时间和其他特征等信息,组成了情境中的具体环节;

  (4)隐藏信息:包括事件背后隐藏的结果、规律和后续发展方向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常识等信息,即试题情境所隐含的信息。

  【案例3】2021年全国卷甲卷1-3(节选材料部分)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

  【组织形式】文字

  【信息类型】

  信息类型

  主题信息

  条件信息

  过程信息

  隐藏信息

  空间

  时间

  其他

  内容

  医用注射剂瓶及其玻璃管建厂投产

  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

  中国浙江丽水某小镇

  2017年-2020年

  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

  良好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工业生产发展需时间、自然要素和市场、政策等人文要素支持

  【案例4】2021年全国卷甲卷12(节选材料部分)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组织形式】文字+经纬地图

  【信息类型】

  信息类型

  主题信息

  条件信息

  过程信息

  隐藏信息

  空间

  时间

  其他

  内容

  英国某海湾沿岸湿地的开发与治理

  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

  英国东部某海湾沿岸湿地/沼泽

  罗马

  时代

  至今

  几百年排水开发后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英国东部降水比西部相对少;湿地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和不合理开发易发生的问题

  【案例5】2015年辽宁卷3~5(节选材料部分)

  服装加工业是南非重要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00~2009年南非服装加工业的国际订单量和就业人数都出现了减少趋势,为此政府拨款帮助企业提高服装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就业人数在2010~2014年稳定下来,并在2015年后实现了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组织形式】纯文字

  【信息类型】

  信息类型

  主题信息

  条件信息

  过程信息

  隐藏信息

  空间

  时间

  其他

  内容

  南非服装加工业的发展变化

  南非服装加工业的国际订单量和就业人数都出现了减少趋势

  南非

  2000年以来

  重要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大,自动化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

  大部分试题情境的信息组成完整,但也有少数试题情境结构不完整,或缺少信息条件等,学生需自已领悟或具备缺乏的情境信息以准确完成其情境任务,因此解读此试题情境存在一定的难度。

  【案例6】2021年海南卷4~6(节选材料部分)

  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组织形式】纯文字

  【信息类型】

  信息类型

  主题信息

  条件信息

  过程信息

  隐藏信息

  空间

  时间

  其他

  内容

  我国不同生态农业模式的比较

  无

  我国/热带雨林地区

  无

  图示生态农业活动发生过程

  热带雨林地区经济林并结合图推测为橡胶;“猪沼果”模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解读】情境的信息由少量和简单的文字及农业模式示意图组成,即表达形式为文字+示意图,表明此试题情境的信息组织结构较简单。图文信息虽明确了相关生态农业活动发生的过程,但示意图代表了两个不同区域的农业活动且无明显的条件信息和时间信息,表明该题情境的信息组成不完整。而实际上条件信息是指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或目的,学生需自已领悟或具备缺乏的情境信息以准确完成其情境任务,表明解读此试题情境存在一定的的难度。

  2.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类型对应着部分试题情境的信息,除主题信息外,与隐藏信息的对应最多。情境信息又为问题设置提供素材基础,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和试题情境的信息相辅相成,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试题情境的解读难度。

  根据问题设计及其提问要点,可将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总结为以下五种类型:

  ①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②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③分析影响及措施型;

  ④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规律及过程型;⑤地理计算或绘图型。

  根据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问题设置类型中“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的占比最多,其次是“分析影响及措施型”和“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规律过程型”,而“地理计算或绘图型”且只在选择题中出现。

  【案例7】2021年辽宁卷12-13题

  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   )

  A. 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   

  B. 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

  C. 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   

  D. 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

  13. “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   )

  A. 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   

  B. 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

  C. 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   

  D. 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

  【解读】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计看,其提问要点分别为导致湖岸宽度差异的原因和湖底深厚软泥层的成因,均对应着梳理试题情境中的地理因果关系的问题设置类型。

  【案例8】2021年广东卷5-7题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棉区贡献率(%)

  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5.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6.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7.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读】第5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和隐藏信息;

  第6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地理计算或绘图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和过程信息;

  第7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规律及过程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过程信息和隐藏信息。

  【案例8】2021年广东卷第20题。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读】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计看,其提问要点为:热融湖的产生和继续发展所需的条件,以及对当地岩石、水圈、大气圈、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对应着四种问题设置类型: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和知识,先梳理试题情境中展现的地理因果关系,即热融湖的产生原因;然后总结地理特点并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过程,即总结、推测和描述其继续发展的所需的条件、特点和过程;最后分析总结其对当地岩石、水圈、大气圈、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影响。

  【案例9】2021年广东卷第18题。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

  (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解读】其中第(1)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和过程信息;第(2)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过程信息和隐藏信息;

  第(3)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分析影响及措施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条件信息、过程信息和隐藏信息。

  (三)试题情境的考查要求

  1.考察基础知识和能力

  (1)基础知识:

  新高考地区的试题,考查的自然地理知识则主要分布于地图阅读、地球运动、大气、水、地表形态塑造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相关知识,其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占比最大。人文地理知识广泛集中于产业区位因素、乡村城镇和交通运输布局等相关知识,其中产业区位因素的占比最大。值得注意的是,一组题目往往对应多类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对应的题目也多与其他分类的地理知识有联系。

  (2)能力考查。

  ①地理信息能力:获取与解读地理试题情境中文字和图表等信息的能力。

  ②地理空间能力:包括观察并判定空间的位置,确定空间分布的类型及范围,以及分析各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等

  ③地理思维能力:包括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推理地理因果关系,

  归纳和描述地理事物的概念、特征、要素和过程能物的时空和各要素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等,综合分析、评价和预测地理事力。

  【案例10】2022年广东卷第9题。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解读】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计与提问要点来看,此试题情境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旋的形成、离岸风等相关知识。同时,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主要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由此可知,此试题情境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归纳地理要素和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2.试题情境的活动层次和结构

  根据试题情境信息的完整度和人为重组其来源信息的程度,以及试题情境的难度系数,可判断试题情境结构的良好与不良。其中,结构良好的情境是指经由人们结构化重组和处理过的、信息组成完整的情境,且其显性信息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相匹配和对应,难度系数适中或偏小;结构不良的情境则指几乎没有经过结构化重组和处理的现实情境,多表现为情境的信息组成不完整且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不匹配和不对应,或其隐性信息多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相匹配和对应,难度系数偏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案例11】2021年全国卷甲卷4~6。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5. 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 全天性减少   

  B. 时段性增加   

  C. 时段性减少   

  D. 不发生变化

  6. 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 火力发电技术   

  B. 光伏发电技术   

  C. 特高压输电技术   

  D. 电能储存技术

  【解读】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与其信息相对应来看,第4题和第6题都涉及了2种问题类型,分别是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地理计算或绘图型,及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和分析影响及措施型,对应着过程信息中的其他信息和隐藏信息,难度较大,系数为0.4,说明此试题情境有着不良的结构。同时,此试题情境的表达形式为文字+坐标关系图,坐标关系图中参数和轴线较多,存在为陌生的学术词汇和公式,解答情境任务时需用到地球运动和区域地理等多种地理知识,以及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定位地理空间能力和迁移地理知识能力等多种地理能力,表明此试题情境的活动层次是复杂的。

  3.试题情境考查的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主要有四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和地理实践力。

  判断试题情境的活动层次和结构是分析其考查的地理核心。同时,结合试题情境中地理核中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广度,即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心素养的水平等级可判断试题情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