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天大学子两年申请9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篇论文被录用!

天大学子两年申请9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篇论文被录用!
2020年11月30日 11:40 新浪网 作者 天津大学

  一个人对科研的热爱可以有多深?

  天津大学第十九届学生科学奖得主

  中国航空航天CASC一等奖学金获得者

  (全校本硕博仅3人)

  天津市优秀学生

  校三好学生天津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建工学院第十五届十佳杰出青年(提名)

  曾任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

  国际同行评议会代表

  获得39项校级及以上荣誉

  申请9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篇论文已被录用

  ……

  他就是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白纪韬

  

  01

  因爱而始,抱爱一生

  白纪韬同学能获得如今的成绩并非偶然。他自小喜欢读书,尤其喜爱科学类书籍。小时候除了上学外,他几乎全部时间都在阅读中度过。在排满一屋子的书架上,差不多有一半都是科普书籍和科学人物传记。科学发现对世界观的重塑、学术大师们的人格魅力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从那时起,“科学家”成了他心中“长大后的理想”。而对科学始终不变的爱,成为他探索未知的原初动力,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爱,也是他积极参与科创最根本的原因

  02

  热情不灭,实干求学

  同时,搞科研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基础。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截至目前,白纪韬同学已累计修满115学分课程,其中71学分对应课程达到90分以上,总加权排名位居专业前15%。多门重要课程取得较好的成绩,例如,高等数学总评成绩达到97.2分、土力学成绩达到97分等。英语四级笔试621分、六级笔试594分、六级口语等级B+……这为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03

  投身科研,锐意进取

  白纪韬的科研之路起于土木专业的科研立项。从大一下第一个国家级大创“基于压电陶瓷传感器的新旧超高性能混凝土界面性能研究”立项到今年上半年第二个国家级大创“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研发”获批,国家级立项达到2项

  万事开头难。在回忆自己走过的科研历程时,白纪韬同学语气中带着些许怀念:“科研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刚起步时。”那时,知识欠缺,经验不足,能够找到的队友非常有限,有时还得不到认可。回忆起那段时间经历,白纪韬同学语气坚定:“大学四年我已经想好怎样度过,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对于选定的道路就要坚持走下去。知识欠缺,那就学;经验不足,那就练。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困难也就一一克服了。”最后他微笑着说道:“科研本就是一段难忘的旅程啊

  

  而现在,他的科研荣誉已不止于此:

  在第四届全国土木工程材料作品设计大赛中,主持设计的作品采用“新型减震石膏”等多项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凭借独到的创新性,最终获评优秀作品,并在同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展览

  

  在自主科研的道路上,创新性提出“光合建筑”的概念,将光电催化以装配式机构的形式应用于建筑领域并建立了系统化的使用方法和理论,实现了建筑群落的超低能耗与超低排放。上述成果斩获了“挑战杯”等多个重量级学术竞赛奖项,并申请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录用论文1篇

  

  主持设计了以内置光源驱动且能根据指令输出特定动作的软体水下机器人——光驱动仿生章鱼软体水下机器人(“海光—1”),并在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斩获总决赛一等奖,该奖项成为了天大历史上的首次,也实现了天津市该奖项从无到有的突破。

  

  海洋航行器技术效果图

  曾带队以“校长杯”大赛复赛第三名的位次获得“互联网+”市赛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市赛的推荐,并斩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天津市金奖,成为天大唯一获此荣誉的纯本科生团队

  04

  服务生活,注重人文

  “科学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类的科学,因此我十分注重科技的人文关怀。”白纪韬认为“一个合格的科创者不应只是单纯的科研工作者,更应是‘科技服务社会’的践行者、科学思想和理念的传播者。

  白纪韬曾与团队实地走访秦皇岛滨海社区,针对儿童福利与海洋环境保护,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海洋垃圾建造儿童教育建筑的可行路径,并在远洋集团的社区开发方案征集中荣获银奖。此外,还参加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海洋开发与保护发声,在众多作品中进入Top 9%并获评佳作奖。

  

  05

  热爱生活,发展兴趣

  白纪韬提到:“学习与科研固然是‘主业’,但艺术与体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在遇到科研难题时,是它们给予我解决问题的灵感与启发;当压力很大时,是它们帮助我及时调整状态,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

  白纪韬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之美。摄影作品多次被天大官微、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引用,曾获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奖

  

  

  

  也曾加入北洋交响乐团,用钢琴、小提琴奏响音乐。

  

  对于未来,他也做出了展望:

  “成绩只代表着过去,未来还要靠奋斗创造。我将带着这些鼓励继续前进,不负青春韶华,勇攀科学高峰,努力为科技进步与民生福祉贡献更大的力量。”

  内容来源 / 白纪韬 建工新媒体工作室

  责任编辑 / 李家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科研论文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