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2019年12月26日 23:22 新浪网 作者 文史道

  在上古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绝对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传说他用一颗牙齿化作利斧,一挥而就斩开了混沌之物,而后才有了天和地。最后他还用自己的身躯,化作了山川河流、自然万物等,于是才有了生机勃勃的万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历来备受学者关注。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那么,盘古开天辟地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他开天辟地之前,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最早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三国有一位叫徐整的学者写了一本《三五历纪》,有着这样的记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也就是说: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是混沌的一团,就像一只鸡蛋,盘古就孕育在其中。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原来混沌的状态突然破裂,从而开辟了天地,其中清的东西上升成为天,浊的东西下降成为地。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盘古处在天地之间,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了,地变得非常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非常长了。所以,天地之间的距离有九万里。

  另外,在《三五历纪》的姊妹篇《五运历年记》中,还有着盘古死后的记载: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也就是说:盘古临死的时候,身体发生了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雷,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胡须变成了星星,皮肤汗毛变成了草木,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金属和石头,人体的精髓变成了珠宝玉石,汗水变成了雨露。

  对于这样的传说,很显然是古人对于解开宇宙之谜的一种臆断。古代先民始终希望有一位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大神,在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中,终于出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与古人相比,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如今,为了找到宇宙的起源,无数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为此呕心沥血地建立了自己的“宇宙论”之“宇宙模型”。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才从新发现的天体“黒洞现象”推导出了“大爆炸宇宙论”。按照这一理论推断和星团同位素测定,大约在147亿年前宇宙在一次大爆炸中开始形成,此后不断膨胀,混沌的宇宙物质在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演化中,又不断形成星系和星球。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原来宇宙是从无到有而自生的,其产生的时间是有始点的,空间无论再大也是有边际的。这一点竟与我国上古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不谋而合!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对盘古开天辟地缜密的思索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盘古开天辟地至少印证了3个学说:

  其一,“一元生成”说

  整个宇宙是自然生成的,是从无到有,再从元初混沌为一的状态中分化出阴阳,阳清上升为天,阴浊下降为地,然后化生万物,始成世界。

  其二,“天人一体”说

  文献记载“盘古生其中”、“盘古在其中”、“盘古极长”,贯穿了天地万物生成的全过程,甚至盘古死后也化身为日月、山川、草木、金石。

  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与现代“宇宙论”,不谋而合!

  其三,“万物之灵”说

  在万物有灵的世界中,人虽生于自然,却在万物中是“神于天,圣于地”的。它有异于人类因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而犯有“原罪”之西方宗教观,也有异于以人类为中心而对自然征服毁灭的西方哲学观,而是敬畏自然、顺其自然、利用自然、并以“参天地而化育”万物,为其“人之为人” 的担当和使命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