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展映丨《罗马》:私人记忆影像诗

北京展映丨《罗马》:私人记忆影像诗
2020年08月25日 02:10 新浪网 作者 北京国际电影节

  

  

  你的童年是什么颜色?

  吕克·贝松的童年是蓝色,印刻着大海和潜水的记忆,于是有了《碧海蓝天》;

  波兰斯基的童年是灰色,在苦痛与流离失所中回望,于是有了《钢琴家》;

  费里尼的童年是马戏团的梦幻色,让他一生在马戏团的记忆与梦境中探索;

  而对于卡隆来说,童年的记忆或许是莉波妈妈,也是院子里总铲不完的狗屎,是天空低飞而过的飞机,是宇航员的未尽之梦。

  

  -  罗马  -

  

  阿方索·卡隆,这位在好莱坞闯荡多年的“墨西哥三杰”之一,用摄影机为自己绵延的童年记忆作了一次深情的复写——这就是为他带来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的《罗马》。幸好你不会错过它,来此与《罗马》约会吧,就在8月21日-9月22日举办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线上影展。

  -  私人记忆  -

  《罗马》中的“罗马”地标,并不在意大利。它是卡隆的童年地标,是当时墨西哥城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名字。影片最后,字幕上写着“献给莉波”。卡隆说,“我们成了她家庭的一部分,她也成了我们家庭的一部分,她是我的代理母亲”。孩子们都叫她“莉波妈妈”。

  

  影片开始,是一个长达4分钟的定焦镜头,地砖,水冲漫过来,散去,反复数次。镜头里是鸟叫声、脚步声、水桶声、倒水声、冲刷声。这4分钟展示的是女佣克莉奥的日常工作,也是影片世界观的集中体现。《罗马》讲述的就是女佣克莉奥(也就是莉波妈妈)和女主人索菲亚两个并行的故事。

  《罗马》很明显是一个女性与孩童主导的世界,男人是缺席的。父亲与情人私奔,克莉奥的恋人听到她怀孕后也消失了。妈妈索菲亚对克莉奥说:“我们女人,总是孤独的”。其实,一起孤独并恐惧着的,还有和女人一起长大的孩子。那些孩子中,同样有年幼的卡隆。这是在奶奶、母亲和保姆身边长大的卡隆,对记忆中的情绪最诚实的表达。

  

  但《罗马》更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真正的主人公或许不是克莉奥,也不是索菲亚,而是上世纪70年代的墨西哥。

  卡隆不曾掩饰《罗马》之于他的意义:“电影中百分之九十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

  

  就像《罗马》的另一个名字:México '68 ,即墨西哥68。1968年的墨西哥,举办了第19届夏季奥运会。1968,被历史学家冠以“墨西哥奇迹”的鼎盛之年。从1940到1970,墨西哥发展迅速,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经济就翻了5.5倍。但从1970年开始,墨西哥坠入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摆脱的噩梦里。经济危机的暗影降临,产业升级失败、经济泡沫破裂。

  也在这一年,10岁的卡隆站在墨西哥那个叫罗马的社区里,注视着大门内外发生的一切,47年后,他拍摄了这部名叫《罗马》的电影。

  -  墨西哥苦难  -

  在《罗马》里,暴力正在渗透到墨西哥社会各个方面。

  在街头巡逻的队伍,小男孩讲述着他亲眼所见另一个小孩被随意开枪的场景。电影里一家人回到乡下度假过节,听到的故事是村民们因为争夺土地互相伤害报复,即使连一只狗都不放过。

  女佣克莉奥家里的土地,也被利益集团强征取走。所以她对着度假的那片土地感慨道:这里和我的村庄很像,这里更干燥些但感觉很像。

  

  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墨西哥30年“经济奇迹”背后,是墨西哥工人、农民和城市贫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苦和凄惨。

  而墨西哥的崩塌,在最鼎盛的1968年就已经显露出各种征兆。比如在影片中克莉奥目睹了一场贯穿了整条街道的动乱。当时她正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出去购买婴儿床,这一事件也成为墨西哥普通人克莉奥的人生转折点。在动乱中,她最后一次见到了昔日的恋人,也因为受到惊吓,羊水破裂,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

  

  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在这里,发展是大多数人遇难的航行。

  而《罗马》里这些残酷的情节,实际显现了卡隆这部“回忆录”的野心。《罗马》呈现出的不仅是卡隆感官与记忆的某种再现。还展现了存在于墨西哥人记忆中的历史重要转折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