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没了它,《甄嬛传》起码少演20集

没了它,《甄嬛传》起码少演20集
2024年05月07日 11:56 新浪网 作者 青年文摘

  作者:陈之旸

  今天要讲的这类动物,各路网文、宫斗剧中都常常有它们的现身。它们身上的“麝香”大名鼎鼎,却少有人亲眼见过它们的真身。

  可别把我认成鹿了

  这就是低调罕见的“

  它们为什么会分泌麝香,又是如何因为麝香而惨遭杀身之祸的呢?如今香水中的麝香,还会有残忍的取香过程吗?

  只闻麝香,难见“麝”容

  在中国古代,“麝香”既是一味名贵药材,也是一种稀有香料。

  在各路网文、宫斗剧开发出“流产神器”这个梗之前,很多人可能说不出麝香有何功效,但都知道它和虎骨、犀角一样,是个很贵很厉害的东西。

  麝香:没了我,《甄嬛传》起码少演20集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麝香的记载。汉代《神农本草经》首次介绍了它的药用功效:“味辛温,生川谷,辟恶气。”唐代之后,麝香应用越发广泛。除了当药材,它还能与其他香料一起做成熏香、精油、香包等,提供芬芳而持久的香气。

麝香一般呈深色的小颗粒状或糊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稀释后才能做香料/attarchian

  通过丝绸之路,麝香还远播国外。中世纪的波斯、阿拉伯医学书籍和旅行笔记,对麝香的功效多有记载。近现代的欧洲香水业,也常用到麝香,并把它与灵猫香、河狸香以及抹香鲸的龙涎香,并称“四大动物香料”

  然而麝香的来源——麝,却是一类低调罕见的动物。它们在野外行踪隐秘,人们很难窥见其真容,国内也没有一家动物园展出它。

  似鹿非鹿,走自己的路

  麝是亚洲东部特有类群,现存共一属七种:林麝、原麝、马麝、黑麝、喜马拉雅麝、安徽麝和克什米尔麝。我国是麝类的大本营,境内分布有六种麝,安徽麝这个特有种,野生种群数量占全球70%以上。

  林麝

  原麝

  马麝

  喜马拉雅麝

  黑麝

  安徽麝

  中国的六种麝/孟凡萌

  各种麝的外表大同小异,都生得小巧玲珑、身材纤细。较小的林麝头体长63~80厘米、体重69公斤;较大的马麝、喜马拉雅麝也不过80100厘米长、916公斤重。它们的皮毛一般是暗黄、棕褐或棕黑色,有些种类还有白色斑纹。最醒目的特征,是雄麝有一对发达的上犬齿,突出嘴外形成獠牙。

獠牙外露的雄性原麝。麝的脸上比鹿“干净”,没有大开口的额腺和眶下腺/wikipedia

  由于麝长得像小型鹿类——獐、麂、毛冠鹿等,动物学家曾把它们归入鹿科。但与鹿科动物相比,麝有一些明显不同:头上不长角,没有分泌气味的额腺、眶下腺和跗腺,体内有胆囊(鹿科没有),雄麝还有麝香囊,内耳形态也和鹿科不同。

  原麝头骨,成年雄麝有细长的上犬齿,可以用来求偶打斗。近代欧洲学者对此十分惊奇,给它们起了个“吸血鬼鹿”的外号/Didier Descouens,wikipedia

  基因测序还表明,麝与各种鹿的遗传差异较大。因此目前分类认为,麝并不是鹿,应自成一个麝科。

  最像麝的鹿

  獐/wikipedia

  鹿科动物中最接近麝的是,其体型仅比麝稍大,雄性同样头上无角且有獠牙,但没有麝香囊。所以,麝在古代又名“香獐”。

  雄麝才有香,雌麝惨“躺枪”

  让麝出名的麝香,是雄麝的一种身体分泌物。雄麝的肚脐和阴囊之间,有个大小、形状类似鸡蛋的“麝香囊”,内有分泌麝香的香腺,以及储存麝香的空腔。

麝香囊(过去称为“毛壳麝香”),约有鸡蛋大小/freepsdov.live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到,麝得名自“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虽说到不了“香气远射”的程度,但雄麝确实身有异香。雄麝1岁后就会分泌麝香,平时用它来标记领地、辨认邻居。到了夏季繁殖期,雌麝进入发情状态,雄麝则相应出现410天的泌香旺盛期,“体味”更重。

  繁殖期的雄麝食量减少、体温升高,麝香分泌增多,在麝香囊内凝结成呈酱黄色或紫红色,有光泽、香气浓烈的小颗粒。这时雄麝会有“遗香”行为,用脚踩、爬行、挤压树木或岩石等方式,把麝香擦在领地各处,吸引雌麝前来约会。

  对麝来说,麝香是日常交流、求偶繁衍发信息用的。然而,自从人类发现麝香的价值,它们就招来了杀身之祸——麝在古代无法养殖,只能像杀死大象、犀牛获取象牙犀角一样,直接杀麝取香。从一头麝身上,只能获取1020克麝香,还连带许多没香的雌麝“无辜躺枪”被猎杀!

  胆小“隐身”保平安

  我国境内的六种麝,分布区从黑龙江到云南,从青藏高原到江南山地,遍及20多个省区。它们的适应力很强,栖息环境包括低地丘陵、多岩石山地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原麝、林麝、安徽麝),以及海拔2000~3800米的高山草甸(马麝),甚至是3800~5000米的雪线之上(黑麝、喜马拉雅麝)。

  麝一般在晨昏活动,天亮前开始觅食,取食真菌、地衣、苔藓、蕨类等,也会在食物匮乏的冬季食用松萝、干草、落叶等,有时还冒险跑进农田“偷菜”。它们喜欢独来独往,繁殖期才临时配对,从不结群。

真菌、地衣、苔藓、蕨类是麝的主要食物/Animalogic/YouTube

  由于身体弱小,麝天性胆小警觉,拥有一流的弹跳力和变向奔跑能力。林麝甚至能凭细长尖锐的蹄瓣和悬蹄,爬上一定高度的灌丛和树干。饶是如此,它们仍时常沦为豹、亚洲金猫、黄喉貂、亚洲黑熊等食肉动物的盘中餐。

麝的蹄子/YouTube@Animalogic

  麝前腿短、后腿长,擅长跳跃,跑动时经常连跑带跳。它们和鹿、羊一样,每只脚用两个脚趾(主蹄)支撑身体,但侧后的另两个脚趾(副蹄)很长(前足拉线)。它们在山地丛林中跑跳、攀爬时,副蹄能辅助抓地和支撑,提升了逃跑能力。

  麝牛和麝鼠

  麝牛/inaturalist@Len Mazur

  麝鼠/Pixabay@Bruno

  北极圈的大型牛科动物麝牛,以及被人当毛皮兽养殖的麝鼠,也以“麝”命名。这是因为它们在发情期,雄性也会通过腺体分泌物散发浓烈气味,但它俩的分泌物不能用作香料。

  千年宿命,有望解脱?

  为代替“杀鸡取卵”式取香,我国从1958年开始尝试圈养野生麝,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人工饲养与活体取香技术,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养殖种群。

  然而麝性情孤僻、胆小易惊,养殖成本和难度很高。因此长期以来,野生麝仍然遭到捕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野生麝还有200万~300万头,年产麝香2000公斤左右。

现在已是“底坐穿”麝/YouTube

  此后数十年,来自医药业、制香业等方面的需求,加之天然栖息地的破坏,让麝数量锐减。到21世纪初,全国野生麝数量已不足7万头。为此,我国2002年把麝类所有物种从“国二”提升为“国一”,随后又全面禁止了猎捕野生麝和交易野生麝香。

幼麝/wikipedia

  不过,让麝安全的最大希望,或许还是人工合成麝香,不再从麝身上“搜刮”。1975年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对天然麝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特性展开深入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

  如今,人工麝香已广泛用于香精和制药领域,价格只有天然麝香的十几分之一。麝终于有望摆脱上千年来的“血脉诅咒”——不再作为人类的活香瓶,而是作为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静静生活在山林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甄嬛传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