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瞭望 | 助力返乡拓天地

瞭望 | 助力返乡拓天地
2024年04月30日 14:25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社客户端

  青年喊青年回家,返乡队伍越发壮大

  团支部主动与金融部门对接,帮他争取到了“乡村好青年贷”80万元的授信额度

  只要耿付奇在“耿店村青年之家”微信群里吆喝一声,“小伙伴”们就会踊跃参与村里的志愿服务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力元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的耿店新村包括11个网格村,其中耿店网格村最有名。这个曾经人口外流、没有产业的鲁西村庄,不依山不靠水,却大棚遍地,被誉为“鲁西小寿光”。

  耿店网格村名声在外,是因为“三多”:返乡青年多,蔬菜大棚多,更重要的是,青年种大棚的多。

  助青年的身影在大棚里活跃,让青年的力量在田野间澎湃,曾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的耿店网格村团支部,积极引导青年返乡、带领青年创业、助力青年成才,推动乡村发展与青年成长“双向奔赴”。

  行走在村里宽阔整洁的街道上,“敢于追梦,勇于追梦,勤于追梦”的标语举目可见。以火热的青春为最亮丽的底色,这片土地“长”满了希望。

在山东省聊城市贾寨镇耿店村的现代化玻璃温室内,一位村民使用升降设备进行田间养护(资料照片)   李贺摄/本刊

  青年喊青年回家

  “80后”耿付建是村里第一个回来的青年。

  他曾在深圳打工,月收入4000元。感到“存不下钱,也没归属感”的耿付建,接到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的电话,说村里有人承包大棚,一年能挣4万元。

  刚开始,他不太相信。印象里,村里种大棚已有年头儿。父辈“早晨拉,晚上拽(草苫子)”,伺弄小土棚收入微薄。过年回家一打听,耿遵珠所说不虚。技术在更新,产业有发展,种大棚的收益越发可观,耿付建动了返乡的念头。

  2010年,耿付建与妻子回村,建起5个大棚。虽然缺种棚经验,父母也不理解,但两人卖力干活,很快回本儿,一鼓作气再包下6个棚,现在年收入逾30万元。

  “零基础”也能种好棚的故事传开,耿付建变身村里的“明星”,也成了村里发动更多青年扎根农村、振兴乡村的“招牌”。

  耿店新村团委书记耿付奇说:“团组织充分利用麦收、秋收、过年等时机,见缝插针召开青年座谈会,帮助青年分析返乡创业的利弊,交流种植大棚的付出和收益,引导年轻人优化择业观念。”

  许多在外务工的青年向耿付建“取经”。“既能照顾父母,又能挣钱,日子过得踏实。”他逢人就说。用“乡音”解读乡村振兴政策,用“乡愁”感召在外青年返乡,青年喊青年回家,返乡队伍越发壮大。

  家在东北的刘佰祥跟着媳妇儿回村,建起了5个大棚;“90后”耿付娟回村创建了电商平台,将蔬菜卖上了网……“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棚二代”成了耿店的荣誉和特色。

  如今,全村180户人家种着700多个大棚,年产蔬菜1.2万吨;116名青年返乡当起“棚二代”,还带回来十几名“棚媳妇”“棚女婿”;全村从事大棚种植的“80后”“90后”占全部大棚种植户的八九成。

  助创业一臂之力

  今年34岁的耿付征,小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脊柱侧弯。过去因为自卑,他习惯贴着墙根儿走路。读书时选择计算机专业,也是因为“不用见人”。他不想种棚,因为“父辈们天不亮就钻进棚,太辛苦。”

  2017年,党组织和团支部先后找到耿付征,帮他解思想包袱,减心理负担——“现在都讲智能化、标准化,种菜不费劲”“有啥不懂随时问”“不奋斗怎么过上好日子”……耿付征深受触动。

  团组织对“耿付征们”的创业扶持,始于对接教育培训资源,帮“小白”变“达人”。团茌平区委与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对接,开展种植技术、电商销售等培训课程;耿店新村团委和网格村团支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每年为种植户提供4~5次技术指导。耿付征积极参与,越学越起劲,越干越起劲:“种棚没多久,辣椒就迎来大丰收,一个星期就卖出去3万元。”

  针对青年在创业中面临的资源整合难题,团组织着力强化要素服务。耿店网格村村民曹有忠出生于198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多个城市打工。他想种棚,缺启动资金。团支部主动与金融部门对接,帮他争取到了“乡村好青年贷”80万元的授信额度。

  为了打开蔬菜销路,村里还建起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精包装加工厂,统一收购、售卖和结算,打响“棚二代”蔬菜品牌。“80后”村民耿付达说:“以前价格全凭对方一句话,稍微争辩几句,人家就不收了。现在是省心又省事。”

  事业蒸蒸日上,耿付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前穿衣服只选“黑白灰”的他,如今身上有了花色。下定决心离开“墙根儿”的他,给自己定了四个“小目标”:有事业,住楼房,买轿车,娶媳妇,如今已全部实现。

  “团”聚更多力量

  在多位返乡青年看来,耿店网格村团支部之所以能扎根田野,做强青春“引擎”,“密码”在于强组织、聚人才、优生态。

  “青”力量汇聚,组织力不断增强。2021年,当地进一步配足、配强、配优村级团干部。耿付建、耿付征等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的“棚二代”当选为耿店网格村的团支部委员。耿付征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他负责本村党员远程教育、智慧团建等党团工作,还“兼职”教村民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

  团员青年在哪里,“青”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当地积极整合阵地资源,做好联系和服务青年工作。耿店网格村先后成立“棚二代”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突击队、青年之家、返乡青年创业园等青年活动基地,极大增强了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青”活力迸发,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现在,只要耿付奇在“耿店村青年之家”微信群里吆喝一声,“小伙伴”们就会踊跃参与村里的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慰问帮扶……据不完全统计,返乡青年们已累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1700余人次。

  变化不仅发生在耿店网格村团支部。为帮助青年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山东各地基层团组织积极行动——开展乡村好青年“遍访”活动送政策上门;通过“乡村好青年贷”“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等“链接”要素服务、项目培育、教育培训、长效保障到青年身边。

  “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在服务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乡村中贡献力量。”耿遵珠乐见其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返乡瞭望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