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史前彩陶绝技在中国农民手中重启活态传承

史前彩陶绝技在中国农民手中重启活态传承
2020年01月17日 14:59 新华社客户端作者:新华社客户端

  

  视频为三足鬲煮茶。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兰州1月17日电(记者张钦、张智敏)隆冬时节,年届花甲的马成龙一早起来,架柴生火、清水煮茶,在品尝中国西北农村早茶“罐罐茶”中迎来新的一天。他的茶具不是一般的“罐罐”,而是三足鬲——这种陶器器型已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差不多三四千年。

  近百年前,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来到中国西北,在马成龙的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镇一带,发现了后来被命名为“齐家文化”的史前文明类型,三足鬲则是齐家文化的标志性器皿。这种陶器有着圆鼓鼓的三条“腿”,陶制的把手和排气孔。远远看去,就像一根大萝卜。

  史前彩陶绝技在中国农民手中重启活态传承

  三足鬲照片。受访者供图

  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许多史前文明类型都是以甘肃省大量出土彩陶的村落命名的。马成龙说,小时候,村民耕地时都能犁出大量陶片,陶片上的神秘纹饰令他十分好奇: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的先民,是怎样将脚下的泥土变成陶器的?这种古老的绝技为什么失传了?

  30多年前,马成龙从零开始学习制陶、烧窑,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摸索出就地取材、将脚下泥土变成陶器的一套方法。如今他的新梦想是让曾经只能把玩的工艺品,变成寻常人家可以居家使用的器具。

  他的新产品大多是仿制史前时期的各类器皿,其中包括三足鬲。马成龙说,如果古老的智慧能够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也就发扬光大了。

  如果说马成龙对史前陶器制作绝技的摸索纯粹出于个人热情的话,那么更多史前彩陶技艺的破译和“唤醒”,往往是政府、市场、文化考古界人士联手合作的结果。

  史前彩陶绝技在中国农民手中重启活态传承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制作陶器。新华社记者朱艺琳 摄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彩陶制作技艺正在成为当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朝阳产业。

  秦安县出土的大地湾彩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8000年前。上世纪70年代末,考古队员发掘大地湾史前文化遗址,大地湾彩陶重新面世。为了修复文物,考古专家带着图纸和残片,找到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的陶艺匠人康新田,请他帮忙。

  史前彩陶绝技在中国农民手中重启活态传承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彩绘。新华社记者周圆 摄

  康坡村是秦安县远近有名的陶艺村,然而数百年来,这里的百姓只能制作各类粗糙的盆、罐、缸、坛。虽然与大地湾文化的先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失传的彩陶对康新田这样的陶艺高手来说依然非常陌生。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他和儿子康存良最终摸索出制作大地湾彩陶的10道工序。

  如今,康存良是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在在兰州一家高等院校担任教授。康存良的儿子康晓龙、康晓刚则留在家里传习绝技,打理陶艺传习所。这个传习所也是当地的扶贫车间。每天,10多位村里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帮扶对象来到这里,一边务工,一边学艺。

  史前彩陶绝技在中国农民手中重启活态传承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陈列室展示制成的陶器。新华社记者周圆 摄

  走进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晾晒、烧制彩陶。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小巧可爱的彩陶罐、鱼纹盆和人头型器口彩陶瓶。

  57岁的康旺才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平均每天能挣100多元。“现在生活好了,大家更希望制陶绝活能传承下去。”

彩陶绝技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