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罗小波:中国开放给外企创造很多机会,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市场规模本身

罗小波:中国开放给外企创造很多机会,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市场规模本身
2020年01月26日 08:19 新浪网 作者 观察者网

  1月2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正式签署了英国“脱欧”协议。旷日持久的“脱欧”事宜终于要走到终点了。

  近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欧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眼下,欧洲又面临着英国脱欧的局面,脱欧之后,中英关系、中欧关系会如何变化?《外商投资法》施行后,对在华外资企业有何影响?观察者网就此采访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政治经济领事罗小波,以下为采访全文。

  【采访、整理/观察者网 凯莉、朱敏洁】

  观察者网:首先,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外交部门的工作似乎很神秘,您能否大致介绍一下您作为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领事的一些日常工作?

  罗小波:我想我的主要职责是连结英国和中国,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在英中之间搭建桥梁,增进英中两国相互理解。

  我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了解中国,第二是人员互访,第三是参与并组织各项活动。

  关于了解中国,我通常会关注中国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政策变化,然后与英国各界人士相互沟通、讨论,比如英国各大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可以据此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现状,也有助于英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

  第二项工作是英中人员互访,比如英国国际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此前访问上海,我们带她去参观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依托这类访问活动,希望能促进英中两国加深理解,从而在更多事务上能更好地相互协调。

  第三项工作是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参与并组织在中国的各类活动,我们有机会向中国人民介绍和展示英国。2019年在合肥举办的世界制造业大会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英国担任大会主宾国,这是一个向中国展示英国先进制造业的绝佳机会,可能有中国人会对英国先进制造业感兴趣。另外,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上海小猪佩奇主题公园的开幕式活动,让一些英国文化在中国受到欢迎。

罗小波:中国开放给外企创造很多机会,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市场规模本身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政治经济总领事罗小波(Robert Butler)

  观察者网:那么,去年英国领馆在中国具体有一些什么项目吗?主要参与方有哪些,如何推进?

  罗小波:去年我们工作的一个亮点项目是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马德斌教授请到上海,让他谈谈自己的经济学理论。马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经济史,属于经济学的一个细分领域,可能平时受到的关注不多;但这是针对国家如何发展的重要研究,尤其是涉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对中国有很多借鉴意义,所以我们就请他到上海、浙江等地交流演讲。与我们合作的上海当地单位包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委党校,以及企业界的一些合作伙伴。访问期间,我们和复旦大学、上海欧洲学会、当地官员、党校等机构进行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借鉴。这是加强英中纽带的好机会,同时能让大家领略目前某些领域内的世界前沿研究。

  观察者网:当然,领馆不仅是连接两国政府的桥梁,也是学术机构、企业之间的纽带。谈到企业,据您了解,目前英国企业在长三角或中国其他地区的总体情况如何,比如数量、种类、经营状况等?

  罗小波:在华英国企业,有三分之二的总部设在上海,其中不乏英国最先进的制造公司,比如制药领域有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汽车行业有路虎,航空航天领域则是罗尔斯-罗伊斯、吉凯恩等等。这些都是行业内国际顶尖企业,也是英国商业巨头的代表,他们把先进的工艺装备制造厂区设在华东地区。

  另外,目前我们在华东地区开展了一些教育领域内的合作项目。五所英国顶尖大学都有计划在距离上海车程一小时内的地方开设一个海外中心,其中包括OSCAR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注:OSCAR,Oxford Suzhou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这是牛津大学和苏州工业园区之间的一项合作,也是牛津大学在海外开设的首个工程科学中心。由此可见,这些一流的英国院校逐渐入驻中国开设海外中心的医院,也充分展示了英中两国的合作能力。

  观察者网:这些在华成功落地的英企以及与产业界的学术合作,可以说是中英交往的范例。但目前在华的英企是否也面临了一些问题,能否给我们提供一些具体案例?

  罗小波:不久前,英国商会着手开展一项民意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商会内的成员。我可以谈谈调查概况,最主要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有48%的英国公司认为在中国做生意更有挑战了。

  这项调查几乎覆盖所有行业领域,对英国公司在营商中面临的挑战进行排名,结果最担心的是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限制,有40%的公司表示去年的情况变得更具难度,同时营商模式差异以及垄断性竞争问题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不过,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限制仍是最大的挑战也并不奇怪,因为去年针对数据出境和数据访问出台了一些措施,对数据管控更为严格,安全评估机制也更进一步。

  不过,这份民意调查结果也体现出,英国企业对于中国营商环境的要素排名有了正面积极的变化,知识产权就是很好的例子。2018年,英国企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担忧排名第二,到了2019年,这个问题已经排在前十名之外,这当然有赖于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比如《商标法》、《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以及相关严厉法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法制保障。所以,我认为这项调查结果透露的信息是,如果中国政策环境改善是英国企业所乐见的,那么他们会对此作出积极回应。这就是双赢。

  观察者网:感谢您分享和解读这项民意调查。谈到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施行《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华英企对此关注吗?这项新法律能否充分解决外企和投资者所面临的困难?他们还有些什么期待?

  罗小波:当然,我想英国商界人士会把新《外商投资法》的出台看作是中国营商环境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迈出坚实一步。《外商投资法》主要出现四大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采用负面清单模式,不再区分内资外资,一视同仁,这涉及到政府采购、许可证的发放、政策扶持、业务拓展等。二是围绕基于双方意愿的技术转让。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已经出台相关法律对实施强制技术转让的人员或实体进行惩罚。三是让外资参与规范制定,中国政府持续与外国企业就《外商投资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磋商。四是关于外资企业能够自由汇入、汇出资金。毫无疑问,这个法律符合中国逐渐开放的轨迹,当然最后关键在于是否坚定贯彻执行。

  关于今后期待的问题,我认为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对《外商投资法》有关规定的落实,二是配套法律体系的完善。英企会密切关注政府采购、许可证发放等方面的平等待遇。我们非常希望中国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期待能在这些方面与英国开展合作。英国政府设有“跨政府繁荣基金”,专门划拨一部分用于这些方面,希望能与中国在提升商业法治方面一道努力。

  观察者网:是的,尤其在上海。近年来上海一直大力推动金融服务业开放,着重打造自贸新片区,这些开放政策对外资企业而言,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上海乃至更大范围的地区有什么期望?

  罗小波:我想这将给外国投资者创造很多机会,而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市场规模本身。按市值计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岸证券市场、第二大债券市场和第二大股票市场,所以中国市场有很多机会。第二个机遇是中国的持续开放。这些机遇可以极大提升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参与度,尤其到2020年底,外商可以全资持有券商、期货和资产管理公司,这对广大外国投资者而言,确实是很好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