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余鹏鲲:十七年后,工业转型让非医疗企业走进抗疫中心

余鹏鲲:十七年后,工业转型让非医疗企业走进抗疫中心
2020年06月07日 08:38 新浪网 作者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2002年末,中国爆发了SARS疫情。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医疗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防疫产品,其中就包括人们熟悉的额温枪。当时,非医疗企业尤其是民营非医疗企业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抗疫基础设施,对抗击疫情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捐款捐物上。

余鹏鲲:十七年后,工业转型让非医疗企业走进抗疫中心SARS疫情使得额温枪第一次大规模走入公众视野

  从2019年末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发热门诊中的医疗机器人、流动人群持有的健康码、社区防疫管理的云疫保、快速测量人员体温的热感系统、驱赶不规范聚集的巡逻无人机都是非医疗企业首先开发的,甚至还有一些非医疗企业参与到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中来。可以说在相隔17年后的这次疫情中,非医疗企业已经由壮气军变成了和医疗企业一样的主力军。

  非医疗企业涉及行业众多,在抗击疫情中大放异彩的原因也各有不同,笔者大致分为两类。互联网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服务器资源。其他科技企业的长处则是具有精深的专业能力和过硬的工程能力。

  但从根本上说,非医疗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就在于中国过去进行的工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互联网企业跨界的本钱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大特色是跨界,做网上购物的阿里跨界做了支付业务,做网络聊天起家的腾讯跨界成为了最大的新媒体平台。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企业再次跨界,提供了包括网课支持、信息发布、远程办公、健康码查询等丰富的基础产品,为抵抗疫情的蔓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这种跨界现象,其成因正如之前分析的那样,在于互联网企业拥有丰富的服务器资源。

  中国互联网市场拥有世界最大的用户群和丰富的商业模式,但和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市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中国服务器尤其是人均数量非常少。根据互联网技术网站W3Techs的统计,世界上有42.8%的服务器部署在美国,部署在中国的仅为2.1%,略高于加拿大和印度,甚至不及土耳其。

余鹏鲲:十七年后,工业转型让非医疗企业走进抗疫中心网络服务器所在地国别占比

  中国服务器数量少,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服务器硬件太贵,而是带宽费用太高。服务器硬件一般而言总是比类似配置的PC贵50%-100%,但是和带宽费用相比,服务器硬件高的这点价格实在是不算什么。笔者的朋友2017年就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以文字、图片为主的个人网站,选择上传速度为5M的公网宽带自建服务器,按服务器寿命7年进行计算,带宽的成本将达到服务器硬件成本的3倍还要多。如果是以视频或者下载为主要业务的网站,带宽成本还要高得多。

  中国互联网带宽成本这么贵,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个人和传统企业建站没有发展起来,换句话说就是网络服务器市场的玩家太少,无法有效分摊建设主干网的成本。另一方面服务器资源向互联网企业高度集中,又进一步打击了个人和传统企业建站的积极性,使得服务器资源进一步向少数互联网寡头集中。但是客观的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不高情况下,能够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与这样的产业集中是分不开的。

  今天像BAT这样的一流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数量可以是普通规模企业的四个数量级,带宽资源还要更高一些,管理成本则低了三个数量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互联网企业跨起界来是如此的轻松了,相反传统出租车公司这么多年也没能推出一个网络打车软件,反而是让滴滴占了先机。

  很多三流或者初创的互联网公司没有BAT这样的大体量,他们服务器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云上。由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等云服务器提供商提供云服务器资源,这样企业就不需要考虑服务器、机房和入网的事情,专注于业务就行了。但是云的诞生主要是方便了互联网企业或者物联网相关企业,传统企业上云并没有这么美好。

  宇视开发的云疫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宇视其实还不是互联网企业,主要是开发安防产品的,但是在构建安防物联网的时候就积累了云开发资源。2月10日,民政部陈越良司长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能不能开发一个服务社区抗疫的软件,这比捐款十个亿还管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