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带项目写科幻第二弹】巅峰对决,我们是如何在强敌环伺中拿到德国机车订单的

【国企员工带项目写科幻第二弹】巅峰对决,我们是如何在强敌环伺中拿到德国机车订单的
2020-09-26 12:43:15 观察者网

昨天发了一个帖《国企员工冒个泡,我是如何在写科幻小说的同时,搞定海外项目客户的,艾玛,这叫一个火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什么叫顶流网站啊(战术后仰)?观网威武!

看大家对“把中国机车卖到德国”很感兴趣,今天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再码一篇,再和大家唠十块钱的,聊聊内部员工视角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故事,从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看大国崛起。

话说这个订单,可是我们打败诸多业界豪强拿下的,含金量绝对是杠杠的。轨交圈的四大”豪强恶霸“,同行都知道,这挡在中车前面的四座大山,我再给大伙唠叨唠叨 :

德国的西门子,轨道交通领域的开山祖师爷,业务海了去了,又是德国本地企业,堪称德国版三星,绝对的亲儿子;

法国的阿尔斯通,轨道交通技术与电力传输技术两开花,2007年的阿尔斯通的高铁就跑出了574.8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冠绝全球;直到2016年,这个不败金身被打破,咱们中国中车的CIT500高铁在试验台上跑出了605公里/小时的高速!但是在实验台上毕竟和轨道上有差别,二者能否直接比较还有待论证;

加拿大的庞巴迪,号称全球唯一同时生产飞机和机车的设备制造商,也是全球第三大民用飞机制造商,技术平移玩的贼溜,航天黑科技往轨道交通上一平移下放,妥妥的降维打击啊;

还有日本的川崎重工,明治维新时期起家,一开口就是日本军工老字号了,业务玩得更花哨,实力也很强劲,什么飞船、飞机、轮船、轨道交通、摩托车、机器人都能造(庞巴迪:我脸疼),一手保留曲目《我的新干线》,那是多少早期公知的云打卡圣地啊。

德铁市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获取德铁的订单,意味着得到最严苛客户的认可与信任,排面拉满。这,注定是一场异常激烈的竞争!

具体过程就不展开了,此处省略1万字。大家可以带入一段古龙式描写感受一下:

冷风吹,刺骨。

雪花飞舞,万物如熔银。

一个素衣少年剑客雪中前行。

他要去见一个人。

一个江湖上的绝世美人。

三天前,美人广发英雄帖,招募勇士共赴西域谋通衢大计,以利万民出行。

城里的聋子都听说了,此次功成,将万古留名。

可少年来晚了一步。

挡在美人前面的,有四个人。

这四个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翻云搅海,手眼通天。

没有人见过他们四个人聚在一起。

今天他们同来,只为阻止这个少年。

少年抬头,隐约认得其中一人:”阁下可是西门吹雪?“

那人沉吟道::”我是西门子。少废话,出招吧。“

少年冷笑:”你们一一个一个上,还是一起上?“

四人齐声道:”有什么区别?“

少年答道:”结果都是一样的。“

对决之激烈,连看惯了江湖厮杀的美人也紧咬嘴唇,为之色变。

四个人躺在地上。他们的身体已经认输,但心有不甘。

”你刚才那两招……叫什么名字?“西门子问道。

”一招曰高度客户定制化,一招曰极致性价比。“少年将剑入鞘,叹道:”你们终究还是不了解美人。“

哈哈,是不是有古龙内味了?

言归正传啊,进入干货环节。我从个人经验出发,谈一谈中国和德国轨道交通车辆行业发展和技术的特点和差异。

德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的很早,铁路交通欧洲最发达,每偶数年举办一次的“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简称柏林展)是轨道交通行业两年一度的顶级盛会,全球主流企业会携自家搭载了最新黑科技、最新设计理念的明星产品参展。不过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柏林展已确定推迟了。PS:我们德国项目的机车就参加了2018年的柏林展哦,当时可是在现场掀起了一阵中国旋风。国内的行业展,有上海轨道交通展览会、广州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展览会等,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但从参展企业咖位、行业影响力上来说,德国的展会仍具有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技术标准上来说,我们国内项目的车辆设计遵循铁路行业一系列国家标准(简称GB体系),设计师对标设计,做好技术方案审查,车辆的技术符合性、质量和性能就有保障;而德国市场的技术准入门槛更为严苛,有一套庞大复杂的标准体系。为德国客户的的车辆设计需要同时满足几套标准,第一套是欧洲通用技术标准(简称EN体系),根据这些标准设计出来的车辆,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核认证之后,由认证机构颁发TSI(欧洲互联互通标准)证书;但取得TSI证书,只意味着一只脚进入了欧洲市场的门槛,要想在德国铁路上跑起来,还需要取得德国国家铁路部门的上线运营授权,即车辆需满足的第二套标准——德国铁路行业标准;这里的门道就多了,有很多针对部件的特殊要求,比如针对蓄电池、螺栓、铸锻件,车轴等等,都有一个单独的标准,里面有具体的强制性技术要求。这些统统要在车辆设计阶段考虑全面。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方的标准,比如车辆上线之前,德国保险协会会派人仔细检查车辆,如果发现车辆有不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存在可能导致司机受伤的风险开口项,车辆将无法购买商业保险。(为车辆购买保险非常重要,德国的铁路行业,人身伤亡事故的赔付额可达上亿欧元,真正的“德命贵”,赔不起赔不起)这一套层层考验通过,车辆才算合格,达到可验收交付的状态。

因为有层层标准的关卡,进入德国市场的门槛相当高,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加上有成熟的欧洲本土企业,德铁市场已然强敌环伺,这足以让一些重视短期收益率和财报的玩家望而却步。但我们是个例外。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敢于亮剑,勇于投入进行战略性开拓,集中优势力量打硬仗,调集技术骨干搭建一线设计研发团队,向德铁项目发起冲锋。技术方案被打回?没关系,马上整改再提交;英语交流不顺畅?没问题,立即聘请德籍顾问专家,广纳德国留学英才;这其中的付出与勇气,辛酸与挫折,只有咱自己知道。这一切的努力,换来的是从0到1的突破!想想还是挺自豪的。

实事求是,取长补短,既仰望星空理想远大,又脚踏实地地追求进步;既能按国标设计,又能按欧标、德标造车,我们体现出的是“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理念;对于“一山不容二虎,标准唯我独尊”的造车旧势力,这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能够打入德国市场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走向高端化,并开始反向输出。遵守规则,敬畏规则,吃透规则,今天的中国在任何领域,只要把标准琢磨透了,不出几年准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玩家。遥想当年我们厂引入德国西门子的机车技术拜师学艺,到反向输出向德国卖国产机车,这一沧海桑田,也才不过二十年啊。

Po一张集团近期举办的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中国中车5周年”互动活动照片:

(新国企,这个词儿我喜欢)

活动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uyANLNamSOucNxTb752fw

最后抛一个问题啊,咱们引入德国大众宝马奔驰这么些年,咱们的国产汽车有没有卖到德国去的?汽车相关行业的老铁们出来唠唠呗。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