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任三天,麦卡锡成立针对中国的特别委员会

上任三天,麦卡锡成立针对中国的特别委员会
2023年01月11日 16:04 新浪网 作者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 上任以后,美国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兑现承诺”,在众议院成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特别委员会。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众议院以365票赞成、65票反对的压倒性投票通过一项议案,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这是共和党控制众议院以来首次投票通过的议案。新委员会将由共和党威斯康星州众议员迈克·加拉格(Mike Gallagher)担任主席,他也是一名自诩对华“鹰派”的众议员。

  此前,自诩反华“鹰派”的凯文·麦卡锡在上任前就曾指责美国民主党拜登政府“对华软弱”,并宣称,如果他当选下届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之后,将会成立一个“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根据决议,这个特设委员会不具备立法管辖权,也无权对任何法案或决议采取立法行动。该特设委员会的唯一权力为进行调查,并针对中国经济、技术和安全发展及其与美国的竞争情况提交政策建议。

路透社报道截图

  资料图,麦卡锡

  众议院以365票赞成、6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成立“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决议,所有65张反对票都来自民主党人,其中一些人表示,他们担心共和党领导的小组会过于党派化。其他146名民主党人投了赞成票。

  根据决议案内容,“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将由最多16名成员组成。其中最多有七人经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经协商后任命。众议院议长将指定一名成员作为委员会主席。根据决议,这个特设委员会不具备立法管辖权,也无权对任何法案或决议采取立法行动。该特设委员会的唯一权力为进行调查,并针对中国经济、技术和安全发展及其与美国的竞争情况提交政策建议。

  这个特设委员还会根据其调查职能的有关方面议题召开公开听证会,不定期向众议院或任何委员会就其调查和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包括提供调查内容细节、政策建议和立法提议等。所有相关报告必须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交给众议院。所有的政策建议必须于2023年12月31日前提供给相关常设委员会。

  根据国会规则,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任期将持续至本届国会结束(2024年年末),期间可以进行重组。

  不少民主党声称这一委员会过于党派化,但一部分民主党“鹰派”则支持这样一个委员会,民主党众议员麦戈文是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由众议院议员和参议员组成,专门研究中国政策。麦戈文虽然投了支持票,但他同时表示:“我们当然不希望它变成一个延续反亚洲仇恨的地方。”

  麦戈文还引用了共和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过去的言论,比如指责特朗普过去曾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引发美国人针对亚裔的仇恨。

  而新任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10日决议案通过以后发言坚称,该委员会不会有党派之分。麦卡锡在讲话中敦促众议院支持该法案,他称:“我向你们保证和承诺,这不是一个具有党派性质的委员会。这将是一个具有两党性质的委员会。”

  在议案通过以后,麦卡锡叫嚣要利用该委员会“赢得对华的竞争”,他宣称该委员会将解决将就业机会从中国带回美国、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将供应链带回美国等问题。除了这些问题,还包括解决美中关系因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对华依赖、台海问题并关注中国国内的新冠疫情。

  麦卡锡还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称美国必须积极正视中国所构成的挑战,并为进行中的双边竞争进行准备。“对于未来,我们最大的担忧就是我们落后于中国。事实是,我们对中国的依赖所构成的危险是可怕的。”

  新晋美国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自诩是反华“鹰派”,他就上任前就曾称,如果他当选下届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之后,将会成立一个“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麦卡锡曾在上周赢得众议长选举后的首次演讲时也承诺称,将推动一个新的小组帮助美国赢得对华竞争,并誓言要建立一个所谓的“安全国家”和“问责政府”以应对中国挑战。

  对于成立这个委员会,彭博社称,随着共和党人赢得众议院的控制权,外界预计他们将向总统拜登施压,要求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对于美国近期不断在国会炒作“对华竞争”,我外交部有过多次回应。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期选举是美国的内政,选举结果由美国选民投票决定,中方不作评论。至于中美关系,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赵立坚表示,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找到中美新时代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进入专题:
美国众议院议长“难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