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比亚迪给了美国一个教训,不要低估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比亚迪给了美国一个教训,不要低估中国
2024-01-16 21:53:37 观察者网

【美国《时代周刊》:比亚迪给了美国一个教训,不要低估中国】“我们认为中国车企才是主要竞争对手,而非通用汽车或丰田汽车。”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强劲活力引人瞩目,正让一些国外同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时代周刊》1月13日发文称,中国车企比亚迪上季度击败美国车企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售冠军,同时也给了美国一个教训:不要低估中国。

《时代周刊》写道,在美国,人们会听到很多像通用、福特和 Stellantis这样的汽车巨头花费巨资追赶领头羊特斯拉,试图在电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的消息。然而,在全球竞争中,还有另一个也许更重要的竞争对手: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

文章称,上季度,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而其他一些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也正计划在欧洲市场快速扩张,产品价格比美国竞争对手低得多。实际上,比亚迪早已出现在美国人的生活场景中,比如比亚迪的电动巴士已经在美国行驶多年,人们乘坐的网约车可能也来自比亚迪。

“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重要性不容低估。”文章指出,汽车出口在美国和欧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美国汽车出口额总计约550亿美元,欧盟的这一数字甚至更高(按今天的汇率计算约为1740亿美元)。随着电动汽车成为消费者更受欢迎的选择,中国汽车制造商必然会增加市场份额并蚕食西方的出口额,特别是在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的新兴市场。

《时代周刊》形容,这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每个汽车制造商都感到了威胁。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去年曾表示,“我们认为中国车企才是主要竞争对手,而非通用汽车或丰田汽车”。

文章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得益于中国企业乃至国家层面十几年前的战略决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制造。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推出了多项补贴计划推进清洁技术发展,其中包括电动汽车。尽管美国也启动了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投资项目,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持续时间都比不上中国。

文章指出,正是中国对该领域的投入奠定了中国新能源技术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如今,从太阳能电池板到锂离子电池等一系列清洁能源技术制造领域,中企都居于领先地位,将美国公司甩在了身后。

《时代周刊》写道,“对能源和汽车以外的其他行业的公司来说,从中应得出一个教训:忽视能源转型,风险自负。对清洁技术的需求将形成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先行者将获得回报”。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广告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