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2020年02月11日 22:15 新浪网 作者 独立鱼电影

  昨天,《寄生虫》改变了奥斯卡的历史。

  成为第一部拿下最佳影片的亚洲电影。

  更是目前唯一一部同时拿下最佳国际电影(原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影片的电影。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今年奥斯卡将最佳外语片奖改名为「最佳国际电影长片」。

  除了风光无限的《寄生虫》外,其他几部提名影片也都非常值得一看。

  不少影迷心目中的卫冕之王《痛苦与荣耀》。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同时提名最佳纪录片的《蜂蜜之地》。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在戛纳拿下评审团奖的法国黑马《悲惨世界》。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以及,这部十分值得推荐给大家的小众波兰电影——

   《基督圣体》

  Corpus Christi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波兰。

  一个东欧小国。

  却孕育出过许多鼎鼎有名的电影大师: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十诫》)、

  安杰伊·瓦伊达(《灰烬与钻石》、《铁人》)、

  安德烈·祖拉斯基(《银色星球》、《着魔》)、

  罗曼·波兰斯基(波兰裔;《钢琴家》、《唐人街》)

  等等……

  复杂又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夹在东欧和西方之间的地缘环境、以及深入骨髓的宗教信仰,都让波兰电影在世界影坛上保持着某种独特的地位。

  导演扬·科马萨,也是这种电影文化的沿袭者。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本片作为他的第三部长片,凭借扎实的剧作和风格拿下了奥斯卡外语片提名,代表着业界的认可。

  烂番茄96%、观众98%的好评,口碑同样可见一斑。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

  简单来说,讲的是一位二十岁的少年假释犯来到小镇上,却阴差阳错地假扮成了一名牧师的故事。

  年轻意味着处事不深、假释犯意味着罪恶。

  这两个特质和「牧师」的权威、传统、稳重、正义的形象放在一起差得太远。

  这种「身份错位」的设定一贯很有戏剧张力。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男主角名叫丹尼尔。

  冷静沉默,一双忧郁的眼神背后仿佛藏着许多秘密。

  从「主流」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标准坏青年、社会的蛀虫。

  嗑药、抢劫、打架,年纪轻轻就进了少管所。

  甚至在监狱里,他也「不安分」。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电影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场监狱霸凌事件。

  一伙人对着一位狱友拳打脚踢,而丹尼尔是那个负责望风的人。

  此时的他,似乎对「善」没有太大的共情感。

  然而,画面一转,来到第二个场景。

  丹尼尔摇身一变,成为了少管所托马斯神父做弥散时的领唱者。

  他眼神里的虔诚和领唱时的专注投入,又看到了对「美」的追求。

  一正一邪,其复杂难辨的个性直观展现给了观众。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很快,丹尼尔获得了假释出狱的机会。

  他找到神父托马斯,询问自己能否进入神学院学习,日后成为一名神父。

  他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由于他有着抹不去的犯罪记录,基本上不会有神学院愿意接受他。

  最后,他被介绍去了一个偏远小镇的锯木厂工作。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小镇生活,枯燥而又乏味,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有天,丹尼尔来到小镇的教堂,碰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本地姑娘玛尔塔。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小镇是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会,小圈子里彼此都互相认识。

  玛尔塔一眼就猜出了丹尼尔应该是新来的锯木厂工人。

  但不知道哪里来的虚荣心,丹尼尔却硬说自己是过路的神父。

  还拿出一套偷来的祭服作为证明。

  年轻单纯的玛尔塔一下子被唬住了,于是把他介绍给母亲莉迪亚,也就是教堂的管理员。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当地神父得知消息,也热情招待。

  在真正的神父面前,丹尼尔自称是「来自华沙的托马斯神父」。

  小误会于是演化成了大骗局。

  捅了篓子的丹尼尔原本想要逃之夭夭,却正碰上当地神父病重不起的意外。

  在后者的苦苦央求下,丹尼尔决定当几天「代理神父」。

  他所要做的,便是努力保证自己不被人识破。

  首先,最常见的工作是在告解室听信徒的告解。

  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只好一边上网查手机、一边绞尽脑汁想办法回答问题。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一位家暴孩子的母亲哭着告诉他,自己十二岁的孩子学会了抽烟。

  丹尼尔便回复说:

  「买一包口感最强的烟给小孩抽一口,他就不会再抽了。」

  这方法很实用,却显然不是忏悔者想要的答案。

  这位母亲只是希望找个「缘由」让上帝原谅她家暴的行为罢了,她在寻求的是一种借惩罚为名施「小恶」的心安理得。

  丹尼尔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以神父的身份,他原谅了她。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告解还算是简单模式。

  很快,丹尼尔迎来了他最大的挑战。

  在教堂面对着所有人,他要为信徒们举行弥散活动。

  毕竟那么多双眼睛看着,稍有纰漏就可能原形毕露。

  非常考验心理素质。

  一开始的丹尼尔还有些生疏和胆怯,但是渐渐地,他像是真的成为了「神父托马斯」。

  他照猫画虎地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托马斯式弥散。

  并再一次唱起了他最擅长的圣歌。

  或许是原本的神父太过教条和死板,丹尼尔激情澎湃的祷告反而点燃了信徒们的热情,让原本参加人数不多的教堂逐渐热闹了起来。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故事至此,仍然在原本设定的正常逻辑中发展。

  但电影的野心并不在此。

  随着丹尼尔对人们的认识加深,他逐渐发现小镇隐藏的秘密。

  一切起源于小镇路口的纪念灵堂,那里挂着六幅年轻人的祭奠照片。

  丧失亲人的家庭每晚都会在那里举办一场祈祷,但是每当丹尼尔问起其中缘由,人们总是讳莫如深。

  丹尼尔想以神父的身份帮人们跳出痛苦,却也起不到作用。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直到莉迪亚把真相告诉丹尼尔,原来是一场车祸把整个小镇拉进了深渊。

  两辆汽车相撞,无人生还,警方也找不到原因。

  一边是六个小镇年轻人,一边是一位中年司机。

  司机成为了小镇居民用以发泄情绪的「凶手」,甚至拒绝他在小镇下葬。

  他尚且活着的寡妇更是这场悲剧的无言受害者。

  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出门,屋子外被人写下的「婊子」两个字像是封印一般把她囚禁在里面。

  小镇里的每一个人都写信咒骂过她。

  作为「神父」的使命感让丹尼尔下决心帮助司机下葬。

  哪怕是顶着全镇人的愤怒和反对甚至是报复,他也要坚持完成了这项「上帝的善举」。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在这部电影中,冒充神父的丹尼尔是一个矛盾难辨的人。

  他时而对清规戒律毫不上心,时而又固执地践行着教义里的善念善行。

  你看不透他到底是把宗教作为一种借口来逃避,还是内心真正为信仰所感化。

  这与小镇里的普通人恰恰相反。

  他们外表是虔诚的信徒,但背地里却免不了以「小恶」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宗教似乎依旧是一种心安理得的方式罢了。

  影片结尾,真正的托马斯神父出现,带他回少管所。

  丹尼尔为所有的小镇居民完成了最后一次弥散——

  他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露出了凡人肉体上的纹身和伤疤,然而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教堂。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在一次采访中,导演坦诚电影中的车祸影射了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事件。

  这场96人遇难(包含总统)的事故成为「战后波兰最悲剧性事件」。

  「领导者」逝去,一场空难轻易地把国家分裂成不同派别。

  有人单纯地视其为一次悲剧;

  也有人坚信这是一场「政治阴谋」。

  不同认识的背后反映着波兰的社会和政治分歧,甚至引发不同派别之间的猜疑和作恶。

  混乱背后,天主教徒占据86%的波兰,似乎都在祈祷能有一个从天而降的圣人,改变一切。

  然而真正能消除痛苦与灾难的圣人是不存在的。

  在本片中,当「圣人」褪去祭服露出最真实的肉体时,他也不过是一位凡人和虔诚者的综合而已。

它输给《寄生虫》,真可惜

  说到底,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故事。

  它不止于一个人的救赎,而是不同群体、不同观点之间的救赎。

  真正能够带给人们放下芥蒂、互相理解的,并不是对于宗教的信仰,或是对于奇迹的渴望。

  你不能指望某种来自外界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会改变现实。

  力量,从来都源于自身。

  对于每一个普通的、背负着某种过错的凡人来说。

  救赎有关于生命本身。

  是对于行善、宽容、真诚的信仰。

  对于一个由无数人组成的社会、国家来说。

  救赎有关于集体意识。

  是对于包容、理解和信赖的信仰。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圣人;

  而只有每一个凡人,步步朝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奥斯卡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