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抽象艺术先驱”中国特展亮相沪上,从康定斯基色彩里听见声音

“抽象艺术先驱”中国特展亮相沪上,从康定斯基色彩里听见声音
2021年05月21日 08:18 新浪网 作者 深圳特区报

  今年适逢俄罗斯绘画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诞辰155周年,上海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倾力筹划,推出“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特展,全面呈现其多姿多彩的创作生涯。来自艺术大师遗孀妮娜·康定斯基捐助和遗赠的数百件画作、手稿从遥远的法国来到沪上。这是康定斯基在中国的首次大展,更是2021中法文化之春的重头戏。展览展期将延至9月5日。

  康定斯基《作曲IX》

  亲历抽象绘画大师一生

  出生于俄罗斯的瓦西里·康定斯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及艺术理论家之一,他创造的“抽象绘画”概念极大地推动了20至21世纪的艺术发展,并对诸多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现代主义认知产生出深远影响。康定斯基在1911年出版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有一种艺术不再是重现物质世界,而是通过抽象几何形状的和谐与不和谐,以及色彩的力量来与观众进行一场视觉上的精神共鸣”的理念。由此,抽象图形、音乐、色彩、情绪在他的画布上平衡共振,他践行了视觉和听觉通感的绘画体验,让观众在点、线、面、色彩中与创作者完成精神和内心的对接。

  本次展览由“初始:技艺研习”“穆瑙:抽象的突破”“俄罗斯:间奏岁月”“包豪斯:理论年代”“巴黎:成熟时期”五部分组成,追溯了康定斯基在俄罗斯、德国、法国时期的人生历程,展品涵盖了艺术家从早年创作,走向抽象到成熟等不同阶段。策展方特别用心的是,将一组康定斯基于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设计的门庭壁画复原,以此为中心,引领参观者“漫步”画作中,亲历艺术家艺术探索的一生。

  创造听和看的通感绘画体验

  康定斯基曾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他用耳朵“听”颜色,再用眼睛看到的线条和色彩勾画声音。

  水彩画《致那个声音》就是艺术家画出的声音。他的妻子妮娜极为喜爱这件作品,一直把它挂在巴黎家中的餐厅里。据说,康定斯基在第一次见到妮娜前和她通了电话,随后,他把这令其心旌摇曳的声音画了出来。不规则的黑色线条叠加烟粉色块,灰蓝色的曲线与黄色的晕染交错。是妮娜曼妙的女声?还是艺术家波澜起伏的心境?在这里,声音既是具体所指,也是一种未知的可能——牵引艺术家创作直觉的神经。

  到了巴黎时期,艺术家明显更爱启用粉色和橘色,他摒弃了包豪斯后期的严肃工整,转而追求轻快明媚的形式,在细节上更为考究。《作曲IX》是“作曲”系列中的一幅。康定斯基说,“我用同一种创作方式去形成不同的情感表达。在这里,理性、意识、意向、效用起着主导作用。”

  喜爱东方艺术的西方艺术家

  不太为外人所知的是,作为西方“抽象绘画先驱”的康定斯基曾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1909年,他在慕尼黑参观了一场关于日本和东亚的艺术展览。此次观展令康定斯基深切感受到东方艺术的技巧和精美。而艺术评论家们则认为,康定斯基后期的作品与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相似之处。

  据推测,康定斯基可能参观过1934年春天在巴黎橘园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周、秦、汉代青铜器”展览。本次展览首次展出了艺术家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以及与中国相关的出版物,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画稿到中国哲学、小说、古董、建筑以及历史读物,涵盖中国文化的多个维度。

  为了呼应本次展览,上海博物馆特别借出5件商晚期至西周期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与画作联袂展出。由此,康定斯基携同他的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古代青铜器,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完成一次长久的对视。

  (原标题《“抽象艺术先驱”中国特展亮相沪上 从康定斯基色彩里听见声音》)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绘画艺术家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