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自信和自卑的孩子之间,只差这3件事

自信和自卑的孩子之间,只差这3件事
2020年02月18日 14:40 新浪网 作者 鲍秀兰诊室

  参加朋友的婚宴,热闹的互动游戏环节开始,现场的小朋友蠢蠢欲动,巴巴望着主持人手里的奖品,恨不得马上拥入怀里。

  只听主持人一声招呼,顷刻间,麻溜地上台了一群孩子。

  站在舞台中央,孩子们个个兴奋得摩拳擦掌,脸上写满了“自信”两个字。

  就在这时,我留意到了邻桌的一位妈妈和一个大概3、4岁模样的小女孩。

  只听妈妈不断在怂恿:“去呀,你也去舞台上参加活动呀,你看,叔叔手里的奖品多好……”

  小姑娘猛然收回渴望的眼神,显出惊慌的神色,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拼命拒绝:“不要,我怕!”

  “还有小朋友要上台的吗?”主持人追问。

  眼看着游戏就要开始,这位妈妈着急中试图强行抱起孩子,这一抱,却吓得孩子哇一声哭开了:“我不要,妈妈,我不要!”

  这位妈妈尴尬地放下孩子,一脸不开心,然后低声数落孩子:“真没用,上个台都不敢!”

  孩子抽泣着,肩膀一抽一抽,好在游戏已经开始,舞台上的精彩的活动,盖过了刚才这个小小的插曲。

  望着舞台上一个个落落大方的孩子,再望着舞台下这个孩子哭泣的孩子,我的心里不是滋味。

  一个孩子的自信与自卑,赫然写脸上,当我们在为自信的孩子鼓掌时,却常常把数落留给角落里那个自卑的孩子。

  殊不知,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其实只差了这3件事……

  当你在说“别人家孩子”的时候,

  别忘了夸夸自己孩子你真棒!

  网上曾经做过小调查: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十句话,你占了几句?

  其中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占据榜首位置。

  《少年说》中,有个初一女孩面对台下的妈妈吐槽“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话音落后,赢得全场学生热烈的鼓掌声,这番话,戳中无数孩子内心的痛点。

  “你看看XXX考试又得了第一!”

  “你看看XXX,比赛又获了奖!”

  “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你就那么差呢?”

  ……

  多少孩子在父母“别人家孩子”的比较声中黯然受伤,虽愤然反抗却显得毫无底气。

  在父母的衡量标准里,始终以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家孩子的缺点。自家的孩子,拿什么去胜出?

  也许父母本意只是想激励孩子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殊不知,每提一次“别人家孩子”,都是对自家孩子的打击。

  不但难以激发孩子的斗志,更会令孩子困在“别人家孩子”的魔咒中无法自拔,自我否定,失去信心,从而成为一个自卑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乐观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乐观的孩子。

  从奥运会表情包走红,到《我家那闺女》节目录制,幽默率真、乐观自信的傅园慧,以满满的正能量获得观众喜欢。

  傅园慧在节目中透露,她从小就是听着父母“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个天才”三句话长大。

  这些听起来有些天真的话,却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遭遇委屈的时候,承受不公的时候,变为支撑她的最强大力量源泉。

  其实自《我家那闺女》节目开播,傅园慧爸爸也以他风趣、幽默的性格成为最受欢迎爸爸。

  在傅爸爸的心里,他的孩子就是一个最棒的天才,他不仅这么鼓励孩子,也这么无条件维护着女儿的尊严。

  当年傅园慧刚进省队,自称是天才,遭到了其他队员的嗤笑。

  傅爸爸一本正经地告诉队员们:“是的,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孩子。

  纵然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我们的父母,也请把欣赏的目光投给自己家的孩子,告诉他:你也很棒!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的肯定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强心剂,让孩子从此变得自信而坚强。

  当你在爱孩子的时候,请不要加上条件砝码

  如果问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爱最无私”?

  答案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无数父母,为了孩子,甘愿付出一切。

  可或许爱过于深,期望过于重,却渐渐在对孩子的爱里悄悄加上了附加条件。

  生活中的这一幕,你一定不陌生:

  你再不听话,妈妈不理你了!

  你不哭不闹,妈妈才给你买玩具!

  你考100分, 我就奖励给你!

  ……

  当父母习惯性用加筹码的方式督促孩子听话进步,却渐渐在孩子心理形成一个逻辑:

  只有照着父母说的去做,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才能够得到父母的爱,包括自己想要的东西。

  于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悄悄被培养。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他们往往敏感、胆小,渴望被关注,内心却极度缺乏安全感,唯有不断自我牺牲,用来讨好父母。

  失去了自我的孩子,在潜意识也便觉得低人一等,逐渐养成自卑心理。

  无条件的爱,不是说要事事满足孩子,而是父母要懂得无条件地关注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

  电影《垫底辣妹》中,高中女生沙耶加无心学习,浓妆艳抹的她成日沉醉在昏天暗地的玩耍中。

  她的成绩从全年级倒数第一,最后一路逆袭考入日本名校,妈妈成为她最大的支柱。

  因为她心里非常清楚,无论她是一个差生,还是一个优秀生,她的母亲始终深深爱着她。由此,她无所畏惧,一路向前。

  电影中,沙耶加的母亲说:“我想让孩子们做能让他们喜欢的事情。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就算与全世界为敌,我一定会在她的身旁。”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我孩子,无关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她的内心更丰盈也更坚强,即便遭遇困难,也都能积极面对。

  因为她知道:这个世界上,她并不孤单,也不是一个人在作战,父母永远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请慎用“语言暴力”

  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一半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频频使用语言暴力。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孩子的表现越来越不尽人意,变得胆小懦弱,变得不敢直视你的目光。

  那么先审视一下自己,你是不是对孩子太过严厉,你是不是经常在对孩子说:

  你真笨!

  你真没用!

  你怎么那么没出息!

  孩子在成长中,一定会伴随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许父母真的很气愤。

  也许父母也不是故意的,可是口不择言的教育方式,却犹如一把无形的剑戳伤孩子的心。

  有太多的真实案例证明:长期生活在父母语言暴力下的孩子变得自卑,甚至心理出现问题,导致抑郁倾向。

  孩子小,心灵脆弱,他们远还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来迎对父母长期的语言暴力。

  在被苛责的压抑氛围中,孩子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断否定自己,从而失去信心。

  犹如心理学中的 “标签效应”,被肯定的孩子越来越好,而陷在父母否定评价中孩子,最后真成为了那个没用的孩子!

  英国知名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

  人在自信的情况下,能够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际都是一张白纸,自信还是自卑,其性格底色,往往来自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

  自信与自卑之间,其实只隔了一个“父母的态度”。

  培养一个乐观的孩子,父母给孩子充足的爱是沃土,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是阳光。

  而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是雨露,这样的环境,才能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

  -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