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30万游行队伍喊口令

我给30万游行队伍喊口令
2019年09月23日 08:34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我给30万游行队伍喊口令

  ▲王少甫展示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体育方队纪念照片。

  我给30万游行队伍喊口令

  ▲王少甫在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现场。

  我给30万游行队伍喊口令

  ◀王少甫参加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所获荣誉。

  本报记者  于丽爽

  【燃情时刻】

  王少甫,曾参加过1952年、1953年、1957年、1984年、1999年、2009年等数次国庆庆典活动。最初是作为小学生观礼,后来是体育方队中的一员,再后来是编导和教练。1999年,担任群众游行队伍总指挥,负责在受阅区起始线处喊口令。

  【祝福祖国】

  国家的发展意想不到的快,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从事体育工作,就是为了国民身体健康服务,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新中国成立70年了,是发展的最好的时候。祝愿国家的全民健康事业也和经济发展一样,越来越好。

  ——王少甫

  1999年9月,北京,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筹备到了关键时刻,在演练中指挥部突然发现,30万人的群众游行队伍,每个方队各喊各的口令,比较乱。能不能找一个人,一喊到底?

  30万人的群众队伍,有文艺方队、体育方队、少先队员方队等等,还有几十辆彩车。最大的方队1万人,最小的也有5000人。喊口令的人决定着每一个方队进入受阅区的时间,既要控制整体速度,还要合上音乐和节奏,一个口令喊错了,一个方队步伐就乱了,整个游行都会受影响。这个总指挥,压力太大,不好找!

  时任北京市体育局局长的孙康林推荐了一个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王少甫,“我和他一起组织过一万人在天安门广场表演太极拳,他的口令,一万个人听,都很清楚!”当时,王少甫在北京体育教师圈里,喊口令就有一号。

  王少甫当时在干嘛?他是国庆盛典体育方队的编排和组织者,一进入暑假,他就带着队伍在训练了。

  参加国庆游行活动,对王少甫来说算不上新鲜事了。早在1952年、1953年,十五六岁的王少甫参加国庆观礼时,就开始喊口令。

  “那时候,邀请工人、农民的孩子参加国庆游行观礼。第一次我正在房山琉璃河铁路职工小学念书,第二次是在琉璃河水泥厂职工小学,都选上了,因为我是大队长。”82岁的王少甫回忆。为什么十五六岁还在上小学?“解放前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解放后才有学上。”

  孩子们整齐地坐在天安门广场上,前面就是乐队。王少甫的位置在第一排正中间,游行队伍走过后,王少甫带头,喊着“毛主席万岁”,涌向天安门城楼。

  “一直跑到金水桥那儿,看见毛主席在城楼上向我们招手,看得特别清楚,心里那个激动啊!大家都不停地跳着喊‘毛主席万岁’!”

  1955年,王少甫第三次参加国庆庆典活动,这一次,他已经是体育方队中的一员了。

  “那时候只有初三、高一、高二的学生能参加,但总教练是我的体操教练,走后门,把我也放进去了,我的身高踮着脚才够。我们初二年级一共选了10来个人。”王少甫笑着说。

  那时候参加国庆游行,大家的愿望都是想看毛主席。游行回来后,班主任问王少甫,“你看见毛主席了吗?”王少甫委屈地说,“别说毛主席了,我连天安门都没看见!”

  原来,检阅的时候教练有要求,只能往前看,不许扭头,一扭头就会分神,一分神就会错,一错就乱了。当时,王少甫他们表演的是哑铃操,两手举着哑铃,边走边表演,哑铃撞击、晃动的声音哗哗响,每个人嘴里还喊着“一、二、三、四”,没法扭头。

  1957年,王少甫考入北京体育学校,这所学校,是历年国庆游行体育方队的主力。海浪操、拳击操、纱巾操、球操……每年花样都不一样。

  “1957年那年赶上下雨,我们表演旗操,旗子都湿了,做动作时一甩,甩后面的人一脸雨水。过了天安门到电报大楼那儿,群众还给我们鼓掌,我们就继续正步走继续表演。练体育的,观众越鼓掌越来劲。过了西单十字路口到菜市口,我们一直都是正步走,边走边表演。等走回位于先农坛的学校时,腿都肿了。”

  这样的经历还有一次。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此时,王少甫已经是北京体育师范学校的老师了,他带着20名男学生、20名女学生表演健美操。表演者站在行进中的车上,女生翻上翻下,还要踩到男生的肩膀上表演,动作难度、危险系数都相当大。

  也是到了电报大楼附近,有群众喊,“再给我们表演一遍吧!”王少甫在头车上带着学生们再次进行表演。“等回去以后,发现六七个男同学的肩膀都被踩掉了皮,但没有人叫一声苦,群众一鼓掌,继续表演。”

  但这一次,要给30万人的群众游行队伍喊口令,王少甫心里也没底。

  喊口令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王少甫曾特意请教过声乐老师,人有三腔:胸腔、口腔、鼻腔,相当于三个音箱。三腔都用上了,口令才会响亮,喊起来也不累。口令要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它代表着一种感情、一种激情,让每个听到的人都精神振奋、气往上提。

  王少甫提出,要去观摩各个方队的训练,指挥部就派车,拉着他东西南北城地跑。一圈下来,王少甫发现两个问题——文艺方队的第一步,上来迈右脚,而不是他习惯的左脚;现场乐队的演奏,通过大喇叭放送出去之后,会延迟半拍。

  游行时,在距离天安门东观礼台东10米左右,搭起两米多高的指挥台,距离受阅区的起始线也就5米左右。王少甫站在上面,拿着大喇叭,发出“一、二、一……预备!开始!”的口令。

  “一开始都晕。黑压压的一片,从东长安街走过来。到起止线那,停,静待我发口令才能走。这个刚走,那个又来了,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好在,没有喊错一个口令!”王少甫感慨,这就是一个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喊口令已经成了肌肉记忆。让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指挥30万人的群众游行队伍,这也是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光荣。

  20年过去了,回想当时,王少甫无限感慨。“这么多人,这么整齐,看的人受感动,我作为喊口令的人更感动。这是普通群众啊,为什么能这么整齐?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国心,再苦、再累,也高兴,也幸福!”    本报记者 饶强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游行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