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都理论界:书写新时代“中国之治”新篇章

收藏!首都理论界:书写新时代“中国之治”新篇章
2019年11月06日 14:20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昨天,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北京日报社和前线杂志社共同举办“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旨在畅谈学习体会,交流思考所得,推动全市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现摘登8位专家在座谈会上的主题发言。(详见文内链接、11月6日《北京日报》第9、第10版)

  收藏!首都理论界:书写新时代“中国之治”新篇章

  李忠杰: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13个方面的制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走向了系统化、整体化和规范化。这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的重要步伐。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赋予了全党全国人民极大的政治责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

  全文详见:《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顾海良:从“总目标”向“总体目标”升华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系统阐述了我国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制度安排,庄重宣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书斋中推理或演算出来的,而是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砥砺前行、坚韧不拔地干出来的,是历经艰辛探索而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也不是任何别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因势而新的理论结晶,特别是对中国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的思想凝练。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到“总体目标”的提出,是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升华。

  全文详见:《从“总目标”向“总体目标”升华》

  (作者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郑功成:创造人类社会新的制度文明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70年来的艰辛探索,已经以其卓越的发展成就宣告进入了目标十分明确、路径日益清晰、各种制度不断走向成熟的全面现代化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可以发现,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文明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文明,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有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民生保障制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明确要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对人民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最新回应,也是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佳维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对人类发展做出的最卓越的贡献,莫过于制度文明的贡献。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通过自己的伟大实践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由此构成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与成功,将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社会形态的全面升华,它完全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出一系列新的制度文明。

  全文详见:《创造人类社会新的制度文明》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汪同三: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以前的一些文件相比,《决定》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基本经济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是一个根本概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丰富发展了基本经济制度学说。

  《决定》还表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它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理好我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好我们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才是真正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全文详见:《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收藏!首都理论界:书写新时代“中国之治”新篇章

  郭建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如何实现这个“转化”?我认为需要进一步注重和彰显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把制度自信和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二是把制度自信和坚持公平正义结合起来。三是把制度自信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四是把制度自信和以人民为中心结合起来。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连着党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共和国最坚实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优势能否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

  全文详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邹吉忠:制度优势与战略定力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性重要会议,是研究解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

  战略定力来自制度优势。战略定力哪里来?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正确的战略思维,来自良好的战略心态,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战略定力推进自信发展。这种坚定的战略定力带来强大的自信,体现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于这种深沉而坚定的自信所推动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质上是一种自信发展。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怎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的战略定力、实现自信发展的潜能激发出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全文详见:《制度优势与战略定力》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民忠:为推动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作出贡献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的概括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发挥好党校职能作用,为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

  全文详见:《为推动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作出贡献》

  [作者为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赵靖云:讲清讲透“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逻辑

  (摘要)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实效,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无论以历史或世界的眼光看,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都是可圈可点的,纵向看是最好时期,横向比是世界一流。

  “中国制度”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确实应该很好地总结提炼,上升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层面的系统化认知。

  “中国制度”有效管用,因为它是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长期磨合的产物。“中国制度”有科学的理论基因。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科学的理论基因。“中国制度”有深厚的现实土壤。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吾土吾民”中生长起来的,接地气,管实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制度”有独特的修复机制。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革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制度”的核心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标识,也是今天中国人民的最大共识和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讲清讲透讲活“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逻辑。要讲清讲透讲活这个制度的生成逻辑;要讲清讲透讲活这个制度的实践逻辑;要讲清讲透讲活这个制度的发展逻辑。

  全文详见:《讲清讲透“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逻辑》

  (作者为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