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非首都功能疏解将改变现有区域城市空间体系

非首都功能疏解将改变现有区域城市空间体系
2020年01月16日 15:00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编制的《2020年首都发展报告》日前正式对外发布。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区域空间格局显著优化,以试点示范平台建设为代表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成效初显。关于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话题中,专家建议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将改变现有区域城市空间体系,应增强首都北京对区域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依靠北京自身的力量,还需要区域间的协同。也就是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北京高质量发展,应跳出北京看北京,从京津冀区域视角来规划首都的未来。

  发展报告指出,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相比于全球较为发达的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经济总量不足;

  第二,区域空间布局不合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京津冀地区人口、交通等诸多方面的中心,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特别是人口过度向北京集中,使得首都“大城市病”尤为严重;

  第三,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北京和天津都是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而河北省内城市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冀中南地区,缺乏有足够实力和较强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现“哑铃”形;

  第四,城市间发展差距悬殊。河北省内各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均与北京和天津有较大差距。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分析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腾出未来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北京减量提质发展,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另一方面,要通过疏解带动整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从区域层面来看,首都发展战略定位应当是围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展开,通过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改变现有区域城市空间体系,增强首都北京对区域其他城市,特别是河北省内各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