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肺鼠疫与伍氏口罩

肺鼠疫与伍氏口罩
2020年02月13日 04:34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肺鼠疫与伍氏口罩

      伍氏加厚口罩有效抑制了疫情传播。

肺鼠疫与伍氏口罩

      抗击鼠疫时,在傅家甸内成立滨江防疫疑似病院。

肺鼠疫与伍氏口罩

      伍连德(左)和同事在户外开展瘟疫实验。

      武锐

      口罩,成了这个冬天最紧俏的商品。中国人用上两层纱布中间包着吸水棉的加厚口罩,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中央医院的创始人伍连德博士密不可分。

      1910年10月,中国东北暴发严重流行性鼠疫,先后共有约6万人死亡。1910年12月,伍连德受命前往东北调查疫情。到达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听说有一位感染者濒临死亡,便急忙赶去患者家中。这是一位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女子,感染鼠疫,不治身亡。伍连德秘密解剖了尸体,从血管、心脏、肺叶等处提取标本做细菌培养,这是中国医生的第一例人体解剖。

      伍连德和他的助手很快发现,这场鼠疫不是常见的经由鼠与人之间传播,而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加上有发烧、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他首次提出“肺鼠疫”的概念,区别于已知的“腺鼠疫”。而人与人之间的飞沫传播,是“肺鼠疫”造成危害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对于人与人接触导致的飞沫传染,当时的人们没有任何防护知识和措施,伍连德用纱布设计了一种缝制简单的加厚口罩,两层纱布中间包消毒棉,要求所有防疫人员和居民必须佩戴,这种口罩后来被称为“伍氏口罩”。

      当时正值年关,为阻止疫情随返乡过年的人流沿铁路传播,伍连德提出了初步的防疫措施:控制铁路、公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隔离疫区;向关内征聘医生。他还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培训、调动包括邮递员在内的各行业服务人员一起投入防疫活动。他在回忆录《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中写道:“我扮演了一个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给医生、警察、军队,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为了切断疫源,伍连德提出火葬,这在当时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经过层层上报,最终由摄政王载沣拍板,同意伍连德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1911年3月初,哈尔滨肺鼠疫疫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扑灭后,满清政府拨款10万两平库银,邀请与中国有联系的各国,前来奉天(今沈阳)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研讨总结东北鼠疫防控。1911年4月3日,“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召开,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担当会议主席、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参会者中有33名鼠疫权威和传染病专家,包括独立发现鼠疫杆菌的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

      作为抗击此次鼠疫的总指挥,伍连德至此以“鼠疫斗士”之名享誉世界。此后,伍连德联合俄国考察团,在野外寻找鼠疫疫源,发现广布于草原的旱獭,是东北肺鼠疫流行的根源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疫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