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纾解医患矛盾不妨听听陶勇的建议

纾解医患矛盾不妨听听陶勇的建议
2020年04月01日 04:06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范荣

      受伤两个多月后,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鬼门关走一遭”,他依然心怀阳光,坦言“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康复后想回归临床岗位”。谈及医患矛盾,作为亲历者的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分级诊疗与建立信任。

      疾病是敌人,医生和患者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近些年,医患关系常常不够和谐,原因林林总总,其中诊疗体制不合理导致的就医秩序紧张是矛盾触发点之一。在现实中,很多人看病总习惯往三甲医院跑,但凡严重点就奔“北上广”。当知名医院的医疗资源长期“紧平衡”,不仅就医者面临“一号难求”的窘迫,临床医生同样压力山大、不堪重负。有医生直言不讳,“如果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了,如何做到耐心地倾听每一名患者的声音?”而对于一些跑大老远看病的患者来说,排队好几天、看病几分钟,一旦因沟通不充分出现罅隙或对诊疗结果不满,偏激者就容易情绪上头乃至“擦枪走火”。

      诚如陶勇医生所言,“就医秩序不好,对患者和医生都是煎熬。”构建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有序就诊模式,就是要从机制上理顺就医体系,让医疗资源分配更合理更公平。所谓“分级”,说白了就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进行转诊。这样一来,医疗资源的分配更有针对性,医患双方都能从容些。从患者角度说,不用啥病都往大城市跑、往三甲挤,看病不再糟心,有利于情绪平和。各级医生特别是专家也能多些时间与患者沟通,从而达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融洽状态。

      纾解医患矛盾,除了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医疗体制,人们的就诊心态也应重建。不得不说,很多患者看病时都存有“完美主义倾向”,觉得医生都是妙手回春的“扁鹊”,治病就该“花钱包好”“药到病除”。这种认知,实则是对医学的莫大误解。虽说出于救死扶伤的职业本心,哪怕患者只有1%的治愈希望,医生也会拼尽100%的努力。但医疗领域存在太多未知,治疗情况也存在个体差异,包治百病既不可能也不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医治不仅是一个从伤病到治愈的过程,也是从人到人的过程,只有医患双方彼此信任、团结一致才能更有效战胜病魔。希望透过陶勇医生的经历,人们对求诊能多些理性认知,对医生多些信任理解,将心比心、彼此爱护。医患关系更融洽,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看病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