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明确井盖病害10种类型,每类都有修复标准

北京明确井盖病害10种类型,每类都有修复标准
2020年10月09日 18:34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道路上一个小小的井盖,看似不起眼,可一旦发生丢失、破损、凹陷等病害问题,却可能给车辆和行人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井盖病害应该如何界定、怎么修复、修复后又需要达到哪些要求……今后,这些问题都有了统一标准。记者了解到,市城市管理委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市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和治理要求》,将井盖病害问题细化为10个类型,对每类病害的判定标准、治理方式以及质量安全要求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并明确提出,经过病害治理后的井盖,质保期应不少于3年。

  300余万套井盖亟需统一的病害判定标准

  地下管线检查井盖,是电力、电信、燃气、热力、自来水、再生水、雨污水、环境卫生等地下管线设施所附属的检查井、阀门井、消火栓、雨水口等井盖和雨箅的统称,用于保障检修维护地下管线或承接雨污水,是地下管线的重要附属设施。检查井盖裸露于地表,处于路面结构层中,易受人为扰动和车辆碾压,随时可能发生丢失、破损、移位、震响等病害问题。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井盖类设施335.02万套,包括井盖282.26万套、雨水箅子52.76万套,密集分布于大街小巷。井盖病害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不但会给地下管线管理、市民生活及交通出行带来不便,还有可能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现行水、电、气、热、通信信息等各专业地下管线的管理标准和作业规范,多侧重于规划、设计、施工和保障业务运行,对于检查井盖运行维护涉及不多,这导致了实际工作中,各个行业、单位在对所属地下管线检查井盖进行管理维护时,对标准要求的理解、认识、执行都不一致,使得井盖的运行管理存在不精细、不规范的现象。

  为此,市城市管理委等8部门在近年来组织开展病害检查井联合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检查井盖存在的病害问题细化为10个类型,并对每类病害的判定标准、治理方式以及质量安全要求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井盖病害包括10种类型

  记者了解到,此次印发的《北京市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和治理要求》中所说的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包括地下管线检查井和井盖设施存在的可能影响管线安全运行、人员车辆安全、道路通行舒适度、居民日常生活的不安全、不平整、不安静、不规范状态,包括缺失、破损、移位、震响、沉陷、凸起、井盖高差、井周破损、井盖错乱、无防坠落功能等10种类型。

  具体来说,缺失,是指井盖或井座缺失。破损,是指井盖或井座发生裂纹、缺口、破洞、变形,或井盖与井座无法严密闭合等。移位,指检查井盖倾斜、松动、偏离井口,井盖偏离井座,行人、车辆经过或管道内部水压导致井盖发生翘跛、翻跳。震响,指车辆碾压井盖时震动声音较大,造成噪音扰民。沉陷,指检查井盖相对地面沉陷,井盖或井座顶面低于道路表面超过15毫米。凸起,指井盖或井座顶面高于井周路面超过10毫米。井盖高差,指井盖顶面相对井座顶面高差超过10毫米。井周破损,指检查井盖边沿向外1米范围内路面发生碎裂、坑洞等。井盖错乱,指井盖盖反、井盖表面无规定标识、井盖标识不规范、使用非本专业井盖、井盖和井座不配套、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方法维修井盖设施等。无防坠落功能,指深度超过1.2米的检查井,未安装防坠落子盖或防坠网。

  针对这些井盖病害类型,此次印发的文件还明确了具体的处置方式。比如,对缺失、破损、移位问题,应边排查边处置,发现一座处置一座,不能立即处置的,应先行采取围护、设置警示标识等安全措施,并安排专人现场盯守,直至处置完成。对于井盖震响问题,若因减震垫圈缺失、老化引起,应补装减震垫圈;若因其他病害问题引起,应换装新的检查井盖。对无防坠落功能问题,应采取换装防坠落双层井盖、加装防坠落子盖或防坠网等措施处置。

  此外,新换装的检查井盖、加装的防坠落子盖还应具备防盗、防滑、防坠落、防位移、防震响功能,雨水井盖还应具备防反涌功能。井盖病害治理后,对井体周边道路开挖回填的,回填面积应不小于“井周破损”病害实际发生范围;井周路面修复应采用与原道路结构相同材料或超早强黑色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不低于该处路面的相应指标。进行过病害治理的检查井盖,质保期应不少于3年

  井盖设施数据库将加紧建立完善

  据了解,接下来,各区城市管理委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地下管线检查井权属(管理)单位加大巡查维护力度,确保井盖病害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加紧建立完善本单位地下管线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井盖类设施数据库,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强井盖运行情况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所属井盖病害问题,并对重要单位驻地和重大庆祝活动涉及区域、路段及其他重点部位的井盖类设施制定专项管理维护方案,加密巡查频次、加大治理投入,确保井盖运行安全平稳。

  市城市管理委也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井盖运行情况检查考核,推进全市城市道路范围内病害检查井联合治理常态化制度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