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唐子人:对战死神,不舍不弃

唐子人:对战死神,不舍不弃
2020年10月13日 13:40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医生不光是治疗疾病,重要的是传递温暖,做一个有担当有温度有能力的医生!”这是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唐子人在新冠疫情期间常说的一句话。

  “我今年50岁了,如果需要上战场,我随时可以!”言犹在耳,今年大年初三,唐子人接到命令,要求他作为朝阳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13位同事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他向队员们承诺:一定将大家平安带回北京。

  而这只是这些年他一次次出发中的一次。2003年,SARS疫情肆虐京城,唐子人告别母亲和妻子,离家“征战”。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唐子人作为卫生部医疗队成员第一批奔赴救灾前线;之后,又先后参加了卫生部赴海地医疗队和雅安地震医疗队。

  从而立之年到如今“知天命”,不变的是义无反顾,还有纷至沓来的鲜花——“时代楷模”“最美中国医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你信或者不信我,面对死神,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这是他微博的签名。他说,这也是为医者的使命。

首都机场集结出征武汉。

  聚会上

  所聊句句全是治病救人

  初识唐子人是在北京市第80中学的校友聚会上,笔者作为家属应邀参加。那天,唐子人迟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等待中,同学们无一人显出焦急,好像他迟到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他一定是被病人耽搁了。在他眼里,病人大于天,他从来就没有下班的概念。”“唐大夫可是个性情中人,他把校友的手机号都做了记录,24小时开机。谁有事半夜找他从没推托过。”“他有一个发小,亲如兄弟。后来这位发小因车祸去世了。唐子人痛不欲生,几十年来他一直关心照顾着逝者的家属……”同学们七嘴八舌。男生称他仗义局气,女生夸他仁义暖心。

  谈话间,他来了。外面秋风萧萧,他却一脑门子汗。进屋就道歉:“下午有个手术,年轻医生主刀我不太放心,一直在盯着。刚下手术台,我就赶过来了。”是啊!白大褂还没换掉呢。常言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外貌能反映出他的内心。曾国藩《冰鉴》里说,你的脸,就是你的命。唐子人长着一张端正的脸,眉清目秀。也许是他干救死扶伤这一行身上彰显着一种常人难有的气质。“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仪表堂堂,一身正气!

  茶没喝一杯,饭没吃两口,他就急切地希望同学们帮他联系社区,他要去讲心肺复苏术。

  他说:“在北京有74%医院外心脏骤停发生在家中,45%医院内心脏骤停发生在急诊。而院内心脏复苏成功率是院外的2倍多。所以,公众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不仅可以救助他人,关键时刻还能抢救家人的生命!”而在医院出现心脏骤停时,急诊科医生的救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就遇到一位大姐心脏骤停,所幸倒在了急诊科分诊台前,得到及时救治。“虽然猝死有百万个不确定性,但如果你掌握了心肺复苏术,那么在这一瞬间就会有百万个可能让生命重启天明。”所聊句句全是治病救人。

  饭没吃几口,他就张罗着先走,说是还要赶回医院值夜班,心放不下。女同学逗他:“什么时候能放下来呀?”他回过头说:“从来就没放下来过。”匆匆来,匆匆去,像一阵风。一会儿,服务员过来说:“唐医生把账结了。”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弘一法师曾说过:“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全力以赴,严阵以待。

  旅途中

  “最美中国医生”抢救美国老太

  唐子人从医几十年,不仅在工作岗位上救助患者,还经常冲在救死扶伤的各个战场。从2003年抗击SARS、2008年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2010年玉树赈灾……他如同“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阵阵不落”。问他挽救了多少生命,他说:“没统计过,我只知道重任在肩,不能有丝毫懈怠。”

  2018年夏天,北京出现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7月底的一天,4位生命垂危的热射病患者被送到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持续高温使患者体温出现异常失调,体内温度过度积蓄,引发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的严重损害。这种致命性疾病的死亡率高达90%,即使存活也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面对命悬一线的普通民工,唐子人果断地决定使用亚低温方法治疗,因为这项新技术可以对患者神经和脏器功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并改善愈后。在连续十几个日夜的抢救中,唐子人思路清晰,沉着应战,并一直守护在患者床边,几天几夜不曾合眼。经过集束化治理和精准目标温度控制管理,4位患者最终战胜死神,清醒出院。

  明代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唐子人对此的理解是,医生只是普通人,但是医学却是能够承载修行一生的殿堂。当灾难降临的那一刻,见证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于疾病诊治的过程中,阅读人生的无奈与欣喜;在温度传递到的一瞬间,体验人情的冰冷与暖意……

  唐夫人是朝阳医院眼科的护士长。唐子人说:“家庭于我来说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夫妇同行,彼此间自然有着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他们夫妻俩的合影。倦了、累了,看看照片,无形中会增添不少力量。

  2015年春节,唐大夫携夫人赴美旅游。一天,两人正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踏着鹅卵石小道散步,忽然发现前面十多米处一位美国老妇人晕倒在地。出于职业敏感,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朝前奔跑过去。唐子人即刻对老人做检查,夫人则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检查结果,颈动脉没有了搏动,呼吸已经停止。一旁的美国老先生急得不知所措。在亮明医生身份征得家属同意后,唐大夫立即开始做胸外按压。大约做了七八分钟,救护车到了。被抬上车时,老太太已经恢复了呼吸——唐大夫抢救成功了!

  夫妻二人擦去额头的汗,继续幸福愉快地旅行。

  一个多月后,一张唐子人在海洋公园抢救美国老太太的照片走红网络,多家中外媒体做了报道。网友纷纷转载点赞并夸其为“中国好游客”“最美中国医生”。谈及此事,唐子人早已淡忘。“治病救人是做医生的责任,这是常事。只不过这次是发生在异国他乡,真算不得什么。”这次美国之行,夫妻记得深刻的却是在迪士尼乐园的一个小剧场,花了近百美元购票入场竟看了一场中国吴桥的杂技表演。每次谈及此事,夫妻俩总忍俊不禁。

  “‘当你挽救了一个人的性命,就如同挽救了整个世界。’这句古老的犹太法典高悬在我曾经就读的WElL危重症医学研究所的墙上……这句话应该永远是医生的行医准则,同时也是对医生的最高奖赏。”唐子人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会商共诊。

  在武汉

  他给病区35位病人每人一个苹果

  在武汉,唐子人他们开展工作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并不是按照传染病院要求设计、建设的。为了保护好自己的队员们,唐子人第一时间进入病房内,提出隔离病房改造建议,协调病房改造事宜。遇到危重病人,他会将所有队员“拒之门外”。“我一个人就可以,没必要增加所有人的暴露风险!”

  熟悉唐子人的人,都知道他做事细致入微、善于观察。一天他偶然注意到重症监护室的内外门把手外形差异明显——门内的把手完好如初,门外的把手却“伤痕累累”。就是这道门隔开了患者与亲属的联系,甚至隔开了生与死.……这是何等焦虑和痛苦才让门外把手变成这般样子?他对科室里医护们说:“虽然生命无常,但是铁门内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做个有良心、有温度、有能力的医者,才能对得起门外那些痛苦无助者。”生命的觉醒和顿悟是际遇,不一定与年龄有关,但与生命的历练密切相关。

  初到武汉疫区,惊心动魄,他和战友们的心在流泪。有的患者是家庭聚集性发病,病人心理压力巨大。望着一双双渴求希望的眼神,他百感交集,泪水多次打湿防护镜。而这只会让他在工作中给自己一次次加码。

  面对突如其来新冠疫情,再有经验的医生也有拿不准的地方,他们只能尽快把对疾病的感性认识总结成理性的经验和指南。于是,唐子人和队员们每天都得花大量时间在病房了解病人详情,尽可能多掌握临床情况。

  急诊科医生是一个经常直面生死的职业,为了更好的工作,他们会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情感。可是在武汉抗击新冠的这段时间里,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急诊科主任,屡屡难抑感动。他总说,相比于他们这些援军的付出,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才是真正的英雄。作为医生,除了要与未知病毒搏斗,他同样看重与患者的心贴心。“他们需要你给予信心。”

  病房——手术室——办公室——病房,他一路小跑着,坚定的眼神始终没有改变。偶尔也合一下眼,那是因为过于疲倦,而当他睁开眼时仍然充满了坚定,面带微笑。他说:“医生的使命不只是治疗病人的疾苦,重要的是传递温暖。”

  在武汉与疫情“战斗”的日子里,唐子人和同事们默默地坚持做到了:只要走进病房,无论身体语言还是眼神,一定是充满温暖和力量的。“微笑的眼神传递给病人的力量胜过药物的疗效。”每当有患者治愈出院时,医生们都会送上一份礼物,写上鼓励的话……

  唐子人每次查房要用3个多小时,对所有病人提出的要求都认真记录下来。“只要我能办到的,就一定会满足他们。”忙里偷闲,他给病区里35名病人每人送去了一个苹果。这来自北京名医的苹果带着温暖,承载希望,寓意平安。拿着苹果,病人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想来,这苹果是那35位患者此生见到的最红、最漂亮、最甜、最香的吧。

向康复的患者送上祝福。

  生死间

  用高超医术兑现一个个承诺

  “今天,我兑现了承诺!记得在病房里第一次见到她,身上插满了管子……胃管、尿管、两根腹腔管、一根胸腔引流管。合并新冠肺炎,虚弱黄瘦,蛋白极低,病情危重。她在生完孩子的第三天突然出现消化道穿孔,住院手术期间又感染上新冠肺炎,转到了我的病房。”那段时间,唐子人的微信朋友圈成了他战“疫”故事的记录簿。

  他清晰记得那位妈妈平静地对他说:“不知是否还能活着出去,真想再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真想能陪伴他慢慢长大……”唐子人在朋友圈写道:“还好,当时我的护目镜满是雾气,没让她看见我来武汉后压抑许久的泪水……”当时他就给出承诺:我一定把你治好,让你和儿子团聚!

  为了实现这个坚强母亲的心愿,为了让骨肉相连的母子团聚,所有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竭尽全力。终于诺言变成了现实!“秋去冬梅开雪地,春后夏夜望月星,爱延续!相信在天空过滤了伤痛之后,岁月中,我们和她都会一起铭记和传递这份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暖意。”当他再次读起当时写下的这番话,语气已平缓,但内心想必依然激情澎湃。

  在抗疫前线,一位患者病情危重,处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给氧状态。病人营养不佳,需要经锁骨下静脉导管(CVC),这是职业暴露风险很大的操作,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穿刺不顺如果造成皮肤刺破感染,风险极大!“我来!”唐子人凭借高超医术,不出20分钟,成功完成了插管,俯卧位通气顺利!只是戴着4层手套,身着厚厚防护服加上护目镜的他早已被汗水浸透,站立困难。

  从武汉胜利归来的那一刻,他给共同战斗见证生与死的战友们发了一段文字——

  曾在最冷的寒冬里,倾听过苍穹下灵魂的呐喊与彷徨,经历过黑暗中内心的无奈和悲伤……也曾在最美的春光里,见证过危难时生命的奇迹与坚强,分享过人世间最美的微笑和希望。虽然一切终将会被遗忘,但是我知道,有颗不肯安歇的灵魂,为了答谢人生中这段激情岁月,曾经尽力地燃烧过……真正的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感恩生命中有你们坚强的陪伴,无数的感动已经深深刻在心里面……珍重,我的战友,江湖再见!

  “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党和国家以最高规格礼赞了抗疫史诗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们。唐子人大夫获得“抗疫先进个人”称号,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的表彰大会。

  会议一结束,他就急匆匆赶回候诊室,他离不开这里,患者也期盼着他。“谢谢祖国人民给予我们的厚爱!实话实说,这份荣誉绝不属于我个人,这荣誉应该属于全体医护人员、全体工作人员,属于做出重大牺牲的武汉人民,属于为此失去生命的烈士和逝者,属于奋斗在前线的建筑工人、保洁阿姨、送餐小哥……属于坚守后方为我们加油打气的亲人们。”硬汉唐子人落泪了。

  他说自己很幸运,人生路上遇到几次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机会。“SARS疫情时我是队员,不管不顾冲杀在前。这次武汉抗疫,我是领队,我要平平安安一个不少地把队员带回家!”他告诉笔者,武汉抗疫期间,他们连续奋战65天,累计收治患者345人,队员实现零感染。他们用医德和医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这场全民同心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中,唐子人也收获良多。“一是要有高超的医术,有了高超的医术你心里才有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逢凶化吉;二是要尊重科学,新冠病毒我们谁都没见过,应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探索;三是要有担当,生命至上,关键时刻要能够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不能瞻前顾后想得太多。”

  谈到今后打算,他笑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维强

  流程编辑:郭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