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30年记录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解海龙用摄影改变贫困生的命运

30年记录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解海龙用摄影改变贫困生的命运
2020年10月13日 15:26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30年来,我带着相机走遍26个省市的100多个县,见证希望工程资助家庭困难学生600多万名,援建2万多所希望小学,我也从青年小伙儿变成了后脑勺头发稀疏的老头儿。”10月11日,“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艺术沙龙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举办,摄影作品《大眼睛》作者、69岁的摄影家解海龙分享了当年拍摄背后的故事,令观众十分动容。

  一天徒步几十公里山路

  解海龙最早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始于1986年4月《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那时候我就琢磨,为什么要有这么个法呢?上学还是犯法不犯法那么一说吗?”他查阅资料了解到,中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失学率高达10%到15%。当他走到各地,看到的情况更是令他震惊不已。

  “我要为这些孩子喊一声‘我要上学’,用相机为他们做点事情。”解海龙在日记里写下这些话,自行开始对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跑遍了大别山、太行山、沂蒙山等地,有时候一天要徒步走上几十公里。

  因为观念问题,解海龙的拍摄也曾面临着许多误解和阻力。有一次在湖北拍摄时,一位老师认为解海龙是故意给国家抹黑,跟他起了争执。两人扭打中,解海龙被弄了一身泥水……

  “当时我心里真的想哭。”后来,他把募集到的42万港币捐给这所学校。在拿到教师宿舍的新钥匙时,那位老师羞愧地提出辞职,要求到更艰苦的地方去教书。“一直到2001年,我终于找到了这位老师,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被“大眼睛”的眼神感动

  在解海龙拍摄的众多照片中,《大眼睛》最广为人知。“1991年,我到安徽的山区里采访,在路上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背着自家缝的书包在赶路,一天要往返数十里山路。”在教室里,当小女孩抬起头时,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瞬间抓住了他的心:“那是惊恐、无助又充满希望的眼神,那一瞬间我真的是在颤抖,屏住呼吸拍摄下来。”

  这张极具感染力的《大眼睛》,被选为希望工程的一大标识,让无数人为贫困地区儿童慷慨解囊。让人欣慰的是,照片里这个名叫苏明娟的小女孩,后来从安徽大学毕业,进入银行工作。2018年,她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帮助更多贫困儿童。

  多年来,解海龙和他拍摄的孩子们保持着长期联络,约定每五年了解他们的最新变化。“当年有个孩子哭着说,‘叔叔你别拍我了,明天我就不上学了’,我跟她拉钩,说绝不让她失学,上不了学会帮助她。一个又一个五年下来,我看着她读完高中、研究生、博士生,又在国外深造,今年底即将回到祖国,到大学里任教。”

  捐建“大眼睛”希望小学

  这些年来,解海龙自己也没少为贫困地区孩子捐款。2006年的拍卖会上,《大眼睛》的限量拷贝以30.8万元成交,这些钱,解海龙又拿去在西藏捐建了“大眼睛”希望小学。“虽然当时家里还欠了几十万买房的钱,我跟家里人商量,我爱人也同意捐出去盖所学校,这体现出了我们摄影人的力量。”此外,有一次解海龙遭到侵权,他也将对方赔偿的1000万元捐赠出去。

  退休十年来,解海龙一直没闲着,“我还很有干劲,我的事业不会退休。”现在,他带着一帮年轻人继续走在纪实摄影的道路上,在他看来,“相机是有温度的,影像是有力量的,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拍出具有时代感的影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广燕

  流程编辑:郭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摄影基础教育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