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单霁翔出书讲历史:紫禁城是从大运河上漂来的

单霁翔出书讲历史:紫禁城是从大运河上漂来的
2020年11月27日 17:31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北京有句俗语“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本来自于民间传说,而在现实中,那条纵跨南北的大运河对北京城的意义也很重要。北京城的供给、交通、运输都依赖于这条运河,可以说是北京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日后的北京城的繁荣。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3000多千米,开凿于东周春秋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朝历代不断开凿运用,最终形成了连接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并哺育了沿岸城市,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北京的建立与发展与大运河密切相关,尤其是紫禁城这种举天下之力的大工程,更是因运河才得以完成,所以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曾说:“紫禁城是大运河上漂来的”。

  今年正值紫禁城600岁生日,单霁翔逢此时推出了他的新作《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将中国历史上两大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既讲故宫的建立,也讲运河的繁荣,一道自然景观,一道历史景观,改变了中国的样貌。单霁翔对于大运河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他还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时就曾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起保护大运河提案。从那时起大运河就深深烙印在单霁翔的脑海中,而后单霁翔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紫禁城的奇特建造经历更是与这条“中华大动脉”密不可分,于是结合两段资料,单霁翔为我们讲述了一座“动态”的紫禁城。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单霁翔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主要以砖石木为原材料,修建像紫禁城这样的宫殿建筑群,建筑材料的消耗自然是巨大。而作为中国最为辉煌的工程,当时更是集结了全国各地最好的工匠以及天下各种珍奇名贵的材料。大运河就好像现在的铁道线路,负担起了主要交通功能,确保来自原产地的材料能够完好地运输到北京。

  当时紫禁城内的石料主要来自北京的西南房山、门头沟一带,花岗岩则来自于河北曲阳。在古代人们运输这样大的石料是非常困难的,从开采到运输人力物力成本耗费巨大,比如紫禁城保和殿后的丹陛石重达250吨,是一块长16.75米,宽3.07米,厚1.70米的完整石料,这样的巨石仅仅开采就征用了1.6万人。这些巨石运输更是逢季节才能作业,到了秋冬时节,聪明的工匠沿路打井,泼水成冰,把石料放在冰上用人力拉,制造了一条“陆上运河”。

  产自北方的石料固然巨大但毕竟离北京城近,运输耗费和南方巨大木料比起来便不算什么了。西南深山中的木材,木质优良、不易变形和开裂、易加工、耐腐朽有着诸多优点,光是砍伐就得费一番周折,之后运到山沟里编成木筏,工人待雨季到来水涨船高之时,引木筏入江河,沿江而下进入运河。进入运河后再由纤夫协助一路拉上京城,这一路每个站点都有官员沿岸值守,从树木被砍伐到进入京城,这路程短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木材被运至京城后集中码放等待使用,催生了很多与之有关的地名,比如大木厂、台基厂、皇木厂等。

  修建紫禁城专用的青石砖则来自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尤其是山东临清,据单霁翔介绍,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有专门介绍山东临清青石砖的页面。明清两代修建紫禁城、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各种皇家陵寝用的砖都来自山东临清,临清的砖闻名全国,有着“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的美名。在书中单霁翔不光介绍紫禁城的营建史,具体到一块砖的烧制以及什么叫莲花土?什么叫阳水?在地理环境中如何形成这样优质的砖原料等等周边知识,单霁翔结合着地理材料也一并补充进书中。让读者对于“漂来”一词,有着深度的理解。

  随着运河而来的不光有材料,也有全国各地的文化,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方面,苏州这座城市可以说是和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条大运河就像一条传输带一样把以苏州为代表的南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从饮食娱乐到穿着配饰,从昆腔戏曲到苏氏园林,北京城里,紫禁城内无不透露着苏州的影响力。苏州的香山帮工匠可以说是紫禁城建造的一支核心力量,还有苏州的手工业匠人,用着超高的技艺折服了皇帝和大臣们,而后皇帝经常把造办处不能生产的东西交给苏州工匠来做,这也是对他们的信任和认可。

  除了一般器物与苏州的联系之外,单霁翔在书中还为读者介绍了,在紫禁城中苏州的手工艺人在宫廷用品修补、做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贯穿明清,苏州的匠人将各种优秀且创新的工艺运用到宫廷物品的制造和修补上。苏州工匠将成熟的制作工艺带到紫禁城,在北京城内通过有组织的人员培训等方式,将所掌握的技术渐渐渗透到宫廷中。整体提高了北京的手工艺品制作水平,也培养了大量人才提供制作技术方面的相关保障。以玉器来说,苏州匠人是宫廷玉器制作的最主要的技术力量,承担了大量的宫廷玉器制作任务,苏州的匠人参与到制作玉器的各个环节,有的成熟的匠人在宫中服务长达20年之久。

  据单霁翔介绍,故宫曾经做过统计,故宫博物院馆藏的180多万件藏品中,与苏州有着密切关系的占比非常大。尤其是织绣和家具两类文物,产自苏州或者以苏州工艺制造的物品尤其多。可以说在紫禁城600年的历史中,紫禁城与苏州的联系是最密切的,江南的各种先进文化,也借大运河大量涌向紫禁城。因此形成了有别于北京文化之外的皇城文化,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江南文化中的精致与圆融,讲究与博采众长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传统的皇家文化中。

  无论是营建紫禁城,还是后世的发展与经营,一条大运河带动了中国的文化融合与交流,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称紫禁城为大运河“漂”来的,不光是物质的也是精神上的。(责编:陈梦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