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留德不留财”!她把老伴儿45万元抚恤金捐资助学

“留德不留财”!她把老伴儿45万元抚恤金捐资助学
2021年06月22日 10:40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45年过去了,党员这两个字早已铭刻在了我心里,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6月18日上午,82岁的老党员董桂珍站在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前,为丰台区200多名新党员分享自己永远跟党走的初心。她说,作为共产党员,只有多讲奉献不讲索取,才是共产党员应该有的样子

  1939年出生的董桂珍,如今头发已经半白,因为化疗,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肿了一大圈。就是这样一位老党员,一听说希望她和年轻党员分享自己的入党初心,二话不说就答应了。14年来,她一直在所在的长辛店街道朱北社区为党员讲党课,党课从社区讲到企业、从军营讲到大学校园,即使胳膊弯曲困难,每次讲课也要忍痛认真书写讲稿

  董桂珍说自己是个苦孩子。5岁的时候父母因病先后离世,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她是吃着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15岁的时候就出来参加工作,当过小学老师、工厂教员、国企政工干部、工会主席,每一次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和帮助。

  “是党让我这样的穷孩子过上了好日子,党和老百姓就是我的恩人。”董桂珍说,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向往共产党,向往着成为其中的一员,一直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76年4月,董桂珍被批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那一刻,董桂珍心里就刻进了一句话:听党话跟党走,践行为人民服务!

  董桂珍一家有4代共产党员,她的公公192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婆婆是1925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她的老伴儿13岁就参加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戎马一生,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也都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基因在董桂珍家代代相传,他们一家四代曾经接力37年照顾一位老党员。

  “那是一位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她24岁那年爱人被敌人杀害,从那以后她一直没有再婚也没有儿女,我们一家一直在照顾着她,尤其是在她老了以后行动不便时,更是把她当成自己的老人那样照顾。”董桂珍说。

  1993年董桂珍所在的工厂破产了,她的组织关系转到了社区,从那以后她就把社区当作家,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践行着退休以后不离党、退休以后不离岗、退休以后不变色。

  “我们家的4代党员,见证了党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壮大的不朽历程,见证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党员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我想把自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讲给大家听。”董桂珍说,在社区的支持下,她从2007年开始给社区党员讲党课,这一讲就是14年,罹患癌症也没有让她停下脚步。为了紧跟时代,她经常出去听专家学者讲党课,回来再查阅资料、备课,然后结合自己和家人亲历的事情把自己的感悟讲给更多人。

  2015年,董桂珍的老伴儿李生秀去世,给董桂珍留下了沉甸甸的勋功章和45万元抚恤金,还有一句 “留德不留财”的嘱托。如何实现老伴儿的遗愿呢?董桂珍召开了家庭小组会议,商讨后决定,将抚恤金全部作为爱心基金用来支持乡村教育。

  很快董桂珍把目标锁定在了河北涞水县下庄村。

  “当时我看到一篇报道,下庄小学没有文体设施,没有课外书,甚至连一支彩笔都没有,孩子们课间就盘腿坐在泥地上,用捡来的石子下棋,看到这一幕,我很心痛。”董桂珍不顾已经年近八旬、罹患癌症的孱弱身体,让儿子陪着她亲自到当地了解情况。回到北京后她取出了第一笔爱心基金,为孩子们购置了图书,建起了第一个爱心书屋。

  在董桂珍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董桂珍爱心志愿服务队”。5年来他们的团队为涞水县建立了5个爱心书屋,捐赠图书3万余册,文体设施近200套,学校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当收到孩子们用诗歌给她写的信时,她开心极了。

  “凭自己的良心为社会做贡献,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作为一个妻子,我兑现了自己对老伴的承诺,作为一名党员,我兑现了自己对党旗的誓言!”董桂珍说,她还要把党课讲下去,多尽一份责,多出一份力,多发一点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中国共产党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