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居民无小事!北京这位社区干部创新推出午间办公和预约服务

居民无小事!北京这位社区干部创新推出午间办公和预约服务
2021年07月27日 20:12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社区虽小,把事干好不容易。”

  ——李文生

  穿过三里河公园的小桥流水,一座红砖砌的小院儿映入眼帘,这里是前门街道大江社区,860多户居民共同的家。“当家人”李文生推开社区活动室的门,三面墙都挂满了锦旗。“今年我们已经收到15面锦旗了。”

  不用说,锦旗都是社区“家人们”送来的。锦旗上的文字没有经过太多修饰,有的甚至就是大白话。“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报预警单为民接上水。”“耐心负责好服务,情真意切似家人”……

  说起这些锦旗,58岁的社区党委书记李文生如数家珍。大江社区属于拆迁滞留区,许多问题或多或少跟拆迁有一定关系。别的居民搬走了,只剩下一户两户,用水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起来就不太容易。李文生和社工跑街道,跑产权单位,联系维修部门,帮助居民解决用水问题。事儿小,但都很实。

  有的事儿,则是火烧眉毛般紧张。老孟家住西打磨厂,住的是亲戚家的房子。因为亲戚要搬回来住,一家人没地方去,就想在胡同里搭个帐篷凑合过。李文生上门了解情况后,马上找到街道,为老孟申请公租房。李文生了解到,老孟这种情况可以走“绿色通道”,不用排队摇号。他带来的这个好消息,让老孟一家高兴坏了。

  今年4月,已经住上公租房的老孟一家专程从常营送来锦旗,感谢社区为他们圆了安居梦。直到现在,两口子还经常坐公交回到前门,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在大江社区,像老孟这样的居民有很多。他们虽然搬到了别处,但舍不得这里的小桥流水,总是时不时回社区来看看。他们说,虽然不在这边住了,但“家”还在这里。

  其实,大江社区是一个由十几个社区演变、合并而来的超大社区。李文生也不是本地居民,2015年才来到大江社区工作。在这之前,他在国企当过团委书记、开过汽车修理厂,2009年才成为一名社区干部。

  那时候,居民们对社区的事儿不关心,对社区干部也不信任,压根谈不上“家”的概念。有的居民把怨气撒在社区干部身上,一进门,嗓门儿立马“高八度”。

  李文生刚到大江社区,就赶上了“煤改电”工作。为了让居民少跑腿,李文生摆了三张桌子接待前来办理的居民。他把办理“煤改电”所需的手续都印在展板上,让居民们一眼就能看明白。李文生天天站在社区门口,为居民答疑解惑,看手续是否齐全。为了方便居民,一位挂职干部还自掏腰包买来了打印机。

  通过这件事,大江社区90%的居民都认识了这位面容清癯的社区书记。“通过这个机会,我接触到了自己辖区的居民,居民们也能看到,我们确实是很用心地为大家做事。”李文生说,工作虽然辛苦,但他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仅仅两个多月,大江社区就完成了1100多户的“煤改电”工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结合拆迁滞留区的特点,李文生对社区的服务内容进行了创新。大江社区十年间搬走了3000多户,但大部分人并没有将户口迁走。这部分居民到社区办事,还是要回到这里。“有的居民是双职工家庭,他们从别处来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就中午了,还要等到下午社区上班才能办理。”这种滋味,对于“根”在这里的居民并不好受。为了方便居民办事,李文生创新推出了午间办公和预约服务。

  为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消除拆迁滞留区的安全隐患,社区又推出了举报有奖和接诉即动的机制。居民发现安全隐患上报,社区在及时排除隐患的同时,还会专门对居民进行奖励。在此基础上,社区还设立了四个服务日:每月5日为惠民服务日,12日为文体风采日,19日为胡同安全日,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为党员先锋日。四项服务内容和四个服务日相结合,形成了大江社区的“双四”服务机制,把860多户居民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争取在居民打12345之前就把问题解决了。”李文生带领大江社区党委创新工作方法,把问题解决在社区内,为居民办了不少实事。连续四年,社区党委被评为东城区“五星级”党组织。今年“七一”前夕,李文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社区虽小,把事干好不容易。”李文生说,把居民当成家人,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问题解决了,居民对社区满意,才会把社区真正当成“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北京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