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新建工程打造绿色低碳名片

北京新建工程打造绿色低碳名片
2023年04月24日 11:17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近年来,北京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城市面貌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在此过程中,北京既注重城市更新的速度,更坚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将绿色低碳理念深深地印刻在城市发展的轨迹中。这一点,在新建的重大工程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称赞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这不仅体现在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上,还贯穿整个筹办过程。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从规划建设之初就秉承“绿色办奥”理念,并综合考虑冬奥赛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长期运行的低能耗要求,在项目规划、施工设计、科技亮点、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实现了绿色、智能、可持续。

  在建设过程中,诸多“黑科技”的运用让近1.2万平方米的“冰丝带”的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这不仅震惊了世人,也成为中国兑现“绿色办奥”庄严承诺的生动案例。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黑科技”就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据北京国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常规使用的氟利昂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制冷剂可提升能效20%以上,每年可使“冰丝带”减少碳排放2.5万吨,超过种植120万棵树所实现的碳减排量。同时,冰场制冷所产生的余热经过回收转化再利用,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相当于北京6000余个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冰丝带”还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节能融入场馆设计的每处细节中:场馆使用的建材均由再生建筑材料制成,节约用料和缩减碳排放量80%;采用高效率空气源热泵作为观众集散大厅冬季地板采暖和夏季地板供冷的冷热源,每年预计可实现160吨二氧化碳减排;结合建筑造型,在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能力约为330千瓦;电动浇冰车相较于常规的液化石油气浇冰车可节能约75%,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国家速滑馆采用BIM技术,建立场馆能源监控系统和环境大数据库,通过制冰、水电、暖通、照明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场馆能耗最优化,及时准确的环境监测,保持场馆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技术成果的系统应用和可循环材料再利用,使“冰丝带”成为真正的绿色低碳智慧场馆。

  不止“冰丝带”,近些年北京几乎所有新建公共建筑都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正在建设中的通州三大建筑——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均严格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建设,通过使用节能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举措,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07吨,在城市副中心“近零碳”示范区建设中树立了标杆。

  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翠湖科技园,有一座被誉为“高保温的被动房”,这就是北京实创医谷产业园东区项目中的15号科研楼。据承建方中建一局总承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科研楼的最大特点是不依靠暖气、空调等设备,而是依靠建筑自身的设计、材料被动式调节室内温度,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较传统建筑可节能80%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建筑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