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深圳老牌国际高中联手腾讯布局人工智能创新教育

深圳老牌国际高中联手腾讯布局人工智能创新教育
2022年04月24日 15:28 新浪网 作者 深圳新闻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4月24日讯 (记者 曹园芳)如何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成长为一所既传承又创新、别具特色的受家长欢迎的国际高中?近日,“深国预·腾讯教育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深圳老牌国际高中——深圳国际预科学院(以下简称“深国预”)举行。

  据悉,“深国预·腾讯教育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是深国预与腾讯教育合作打造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探索平台与创新基地。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技术、人才优势,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项目制学习。在布局创新教育方面,除了与腾讯教育合作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深国预还启动了PBL创新教育中心和名家工作坊等创新教育项目。

  科技+教育,把创新教育打造成深国预闪亮的名片

  ——深国预·腾讯教育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

深国预董事长傅皓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且人才培养的模式机制要不断创新。”为什么选择布局创新教育?深圳国际预科学院董事长傅皓在活动中表示,深国预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成立了集培养创新思维与跨学科、探究式、项目式教学于一体的PBL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又与腾讯教育成立了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利用腾讯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入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深国预小而美的线下教学场景深度结合。深耕创新教育领域,把创新教育打造成深国预一张闪亮的名片。

腾讯教育华南区负责人刘双

  腾讯教育华南区负责人刘双、腾讯教育创想合作中心总监凌云参与了揭牌仪式。刘双在活动中介绍了腾讯教育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她说:“腾讯青少年科技学习中心是纯公益、定制化和人才培养全链条的青少年科技培养体系平台,为未来创新型人才提供全周期的定向培育体系,为国家储备面向未来的科技行业人才。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它对学生能力培养、教师角色转变、学校教育模式提出新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将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创新和替补,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们非常荣幸与深国预建立合作,一起加强我们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科技+教育”不仅应时代要求实现了教育变革,更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起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知识迁移和引用的能力,也最大化利用师资资源、打破时空界限,真正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灵活性的教学。面向未来,深国预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为大湾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助力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

  打破校园物理边界,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

  ——深国预PBL创新教育中心

  记者了解到,“PBL创新教育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深国预在创新教育工作里程碑式的突破。深国预PBL创新教育中心是一个以帮助学生在真实世界里定位学术兴趣,掌握从0到1的项目开发能力,形成个性化成长履历为目标的跨学科教研中心。中心将从实验室搭建、跨学科课程建设及校内外社区营造等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作为一个连接校内外社区资源的平台,将依托于学校与家长网络,引入优秀合作伙伴,输出实证教学成果,打破校园物理的边境,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创设真实的情景。

  深国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多元、丰富、创新的课程中,深国预始终以学术性国际高中的创建为核心,聚焦学生学术素养的培育,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个性的优势学习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基。

  教育资源有机整合,赋能学生终身发展

  ——深国预·名家工作坊

  深国预始终认为,家长是学校的合作伙伴,因此家校共建活动成为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桥梁。“名家工作坊”的成立,不仅进一步促进家校共建,更是加强深国预与家长、教育界权威专家的碰撞与交流,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需求共同促进、携手成长的开放性平台。

  办学十八年来,深国预一直不断为学生和家长引入一流教育资源,助力学校蓬勃发展。近年引入知名艺术家团队、林书豪-李群篮球联盟、世界冠军王冠团队,相继成立了艺术设计中心、国际音乐中心、国际篮球训练中心、现代五项运动中心等教育教学项目。“名家工作坊”的成立将为深国预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深国预创始人、院长傅腾霄教授

  在深国预创始人、院长傅腾霄教授看来,面向未来的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且必将一往无前的高度。他表示,“学校要根据已有的办学条件,整合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来规划设计并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才会水到渠成。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也应与时俱进,这要求我们扩充创新教育的内涵,拓宽创新教育的外延,并将其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当家庭和社会资源被整合进学校,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就为进一步实现全人教育、多元育人提供了条件,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共育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