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剑川县:党建引领绘就绿色发展“新篇章”

剑川县:党建引领绘就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1年10月08日 18:01 新浪网 作者 大理日报

  近年来,剑川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党员干部顶在生态环保第一线,带领人民群众守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生态释放“美丽经济”的路子。

  “红旗精神”树标杆

  剑川山水纵横,森林资源丰富。提到“护林防火”,“红旗人”可谓妇孺皆知。提到“红旗人”,大家都会对“红旗精神”竖起大拇指。红旗林业局曾经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国有森工企业,时事变迁,曾经的“伐木人”变成了“护林人”,几十年如一日与山为伴、与林为伍,守护着剑川的浩瀚林海。全县林地面积大,巡护面积广,每年的12月到次年7月森林防火期期间,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论风吹日晒雨打,红旗人巡山护林的身影遍布剑川的各个山头箐底。“我从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小孩基本就没怎么在身边带过,都是父母在老家帮忙带着。管护所建在山上,小孩带在身边读书上学多有不便。尤其是护林防火期间,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进驻林区防火,接连几个月见不到父母和子女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剑川县羊岑乡管护所相关负责人说。

  护林员在巡山

  把山守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和林区不法分子的斗争,则是真枪实弹的较量。“以前林区治安不是很好,管护中我们职工还会挨偷砍盗伐者的打。面对执法和森林管护‘两难’的局面,我们局党委牵头把全局58名共产党员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红色执法队”,这支队伍成为全局森林管护的骨干力量,带头和林区破坏森林的一切不法行为作斗争。”据剑川县红旗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在“红色执法队”的带动下,全体“红旗人”团结一致,认真教化偷砍盗伐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十三五”期间,全县完成公益林建设14.6万亩,林区治安持续好转,偷砍盗伐现象逐年减少,林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天保管护区森林覆盖率由68.32%提高到70.3%,活立木蓄积由802.05万立方米增加到967.73万立方米。红旗林业局国有林区管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1.4%,活立木蓄积由78.04万立方米增加到93.5万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天然林保护工程结出的累累硕果正源源不断惠及全县各族群众。

  “先锋出击”护剑湖

  剑湖是剑川人民的“母亲湖”,主要入湖河流为金龙河、永丰河和格渼江,流域面积918平方公里,其中剑川县境内496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农田面积约9万亩。2016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剑湖的流域及面源污染逐渐加剧,保护剑湖成了新时期摆在剑川各族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2019年6月,剑川县启动剑湖保护治理“一圈一带”党建示范创建,围绕“抓党建、建堡垒,护剑湖、当先锋”主题,剑湖湿地管护局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组建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巡查巡护、科研监测、宣传发动5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引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剑湖保护治理,形成了“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剑湖保护治理工作格局。

  2021年3月,剑川县启动剑湖保护治理及水质提升攻坚“七大专项行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和7个专项行动组,举全县之力启动剑湖保护治理及水质提升攻坚工作。

  开展清河行动(1)

  “虽然每个星期都要花费半天时间参与到‘清河行动’中,工作量增加了,但我们觉得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只要剑湖保护需要,我们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剑川县农业农村局青年党员董晓芳表示。剑川县把每周五定为“清河行动日”,剑湖保护“清河行动”成为全县各级机关单位的常态化工作。截至目前,共有72家单位参与到“清河护湖”行动,累计投入人力4000多人次、投入机械台班25辆次,累计清理白色垃圾、飘浮物、淤积物549吨。经过持续清理,入湖出湖河流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河道内垃圾明显减少,河流河湖面貌有较大改观。

  开展清河行动(2)

  通过综合整治和湿地保护恢复,剑湖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物种不断丰富,海菜花群落已恢复3个片区约600亩。据西南林业大学鸟类学研究团队近5年来的野外调查观测和剑湖湿地管护局的巡护监测记录,在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268种,隶属于16目63科,占云南省鸟类总数954种的28.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有4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4种。

  山青水秀绘新景

  今年7月中下旬以来,连绵的群山之中,大量野生菌破土而出,上山捡拾菌子贩卖成为剑川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

  当地群众在剑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野生菌

  何吉忠是剑川县红旗林业局羊岑管护所的一名生态护林员。随着雨季来临,他的主要工作从森林防火转向巡护森林。作为大山的儿子,几十年来,他用脚步丈量了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我每天从家里到山林巡查,往返一趟都能找到不少野生菌 。我们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可食用野生菌种类较多,尤其松茸,不仅品质好数量多,而且菌期长,每年到11月份都还有村民上山采摘松茸,一年下来 ,村里每户家庭售卖野生菌的收入都不会低于10000元。”8月31日下午15时,在剑兰公路羊岑乡石登村加油站旁的一个野生菌收购点,前来售卖野生菌的傈僳族群众何双龙从收购商手中接过当天的菌子收入960元。据何双龙介绍,他今年58岁,家住羊岑乡三甸箐村,每年雨季家里有劳动能力的四口人都上山采摘野生菌,今年7月以来他家的菌子收入已达3万元,预计后面两个月如果价格稳定至少还能再卖4万元。据收购商介绍,附近的村里像何双龙一样靠山吃山的群众不在少数,随着市场价格连年上涨,野生菌成了当地群众的“香饽饽”。当日下午16时,走进剑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产品收购车间,熙熙攘攘的群众正在将刚从山上采摘回来的野生菌过磅销售。作为剑川最大的野生菌收购和加工场所,该公司收购了全县半数以上的野生菌。在隔壁的产品分拣车间,10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将收购的菌子分拣、清洗、分级、切片。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些经过初加工的菌子在冷库速冻后将被送上飞机,发往意大利、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剑川生态“红利”日渐明显,剑川菌子不仅走向世界,也为当地群众就业致富开辟了新门路。“今年食用菌上市以来,我们公司已加工速冻冻干松茸、牛肝菌等成品近300吨。由于接收量大,用工量也大,现在每天用工量达300多人次,平均每人每天工资在200元以上。”剑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通讯员  段红池  文/图

  编辑:张世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十三五党建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