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洱源福和村:易地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洱源福和村:易地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2019年11月16日 01:06 新浪网 作者 大理日报

   □ 通讯员 李素敏 杨池艳 马果清

   金秋时节,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也洋溢在丰收的喜悦里:田地里种植的大荚豌豆一拨拨地成熟、采摘、交售;马铃薯也成熟了,一筐筐、一袋袋地运往周边县市销售;金灿灿的玉米也在各家院子里晾晒开来……

   在福和村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点,那一栋栋、一排排崭新的青瓦白墙、飞檐彩绘的白族民居特色院落,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靓丽;村里道路平坦通畅,车路延伸到各家各户的大门口;村内一排排太阳能路灯,一到夜晚就点亮了整个山乡。

   笔者来到村民罗树兰家时,她正和儿媳罗全义一起搞卫生,家里被婆媳俩打理得干净又整齐。罗树兰家是福和村易地搬迁随迁户,丈夫在青岛务工,儿子跑运输,她自己和儿媳在家照顾孩子和种田、养牲口。

   在笔者和罗树兰聊家常时,她儿子罗连福回来了,一回来就找活干,见花台里有杂草就忙开了。“我们搬出来到现在已经三年多,我们家的变化也不小。新房子比原来的老房更宽敞,厨房、卫生间这些都有了,现在的条件比之前好得多。”说起家里、村里的变化,罗连福笑意满满,“生活方面也改变了很多,以前电磁炉、电饭煲都没有,这两年全部都是电器化,电磁炉、电饭煲、冰箱这些都有了,还建了卫生间、洗澡间,比以前方便多了,变化相当大,完全是两个样子了。”

   罗树兰家建房时也借了一些钱,但他们一家人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他们相信,靠一家人的团结和共同努力,债务很快就能还清,日子会越过越幸福。“我现在跑运输,我妻子跟我妈在家种田,我爹在外面打工也有收入,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在七八万元左右,欠着的钱几年就还完了。两个孩子在读书,以后好好培养他们,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罗连福规划着未来的生活蓝图,一旁的婆媳俩笑声串串,农家小院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与罗树兰同村的罗文寿家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国家的大力扶持,他家易地搬迁盖了新房,于2016年年底脱了贫。如今,他和妻子在家种田的同时还养了十多头毛驴,儿子在昆明务工,收入增加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家里种玉米、洋芋、大白豆,还养殖毛驴,每年收入在两三万元左右。儿子在外打工,又有两三万元,全家一年的收入还是有五六万元,家里会越来越好过的。”算着这些收入账,罗文寿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抑制不住地笑了。

   但最令罗文寿高兴的事情是,他儿子的亲事定下来了,过年就办喜事。娶儿媳在过去是山区群众最头疼也最心酸的事,如今,房子盖好了,手头宽松了,日子好过了,媳妇也来了。

   多渠道创收增收是福和村稳得下来富得起来的法宝。福和村鼓励和支持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1443多人,有劳动力800多人,今年外出务工人数达300多人。福和村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探索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增加重楼、当归等中草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荷兰豆、马铃薯种薯等新兴农产品种植。同时,福和村还着力发展好产业发展互助金合作社,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保障脱贫户产业发展后劲。

   “三年来,我们福和村的易地搬迁点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建设完成,群众在这里已经安居乐业。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重点在订单产业上不断发展壮大,让群众的收入稳固提升。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让群众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福和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子赣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的福和村,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后焕发出无穷的干劲,相信他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福和村会越来越美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