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图失败-->
听新闻,就听重庆之声!
@重庆之声记者向含笑
带大家关注:我市将建女性恶性肿瘤大数据平台,可预测患病风险!
说起癌症,很多临床医生经常会被问:“我的癌还会复发吗?”“我不做化疗会发生转移吗?”这些目前还难以定论的问题,或许会在几年后由大数据来解答。
记者今天(26)从重庆市肿瘤医院得到消息,由他们牵头建设的“肿瘤临床多组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已经获得大数据智能化2018年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认定,未来我们不仅可以预测癌症,关键时刻还能逆转疾病。
在“肿瘤临床多组学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女性恶性肿瘤是头号研究对象。当前我市每10万名女性中就有约230人患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位列前三。
目前,重庆市肿瘤医院已累积了20多万份肿瘤患者的检验检查报告、诊疗记录、随访记录,肿瘤生物标本库已达120万份。这些数据能做什么?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学实验室主任辇伟奇说:“将来就可以通过挖掘一些标本数据,找到一些早期病例的标志物。比如宫颈癌,它从一开始病毒感染到最后发生肿瘤,有很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如果我有一些数据在支撑、有形的组织动态观察,通过这种科学的组学分析,然后证实在哪一个点上,是逆转它整个疾病的关键。”
辇伟奇介绍,研究中心将在2-3年内投入上千万元扩充平台数据,不仅是预测肿瘤风险,还能形成更精确的治疗方案。“我们现在是基本上很多乳腺癌的患者都要做化疗,其实绝对的化疗受益率可能只有10%到20%。将来如果能建立长期随访数据库的累积、标本的组学分析,将来知道少数人他的特征是什么?他适不适合做化疗?找到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法,把药用得更加精确。”
研究中心还将整合区县一级医院数据,开发符合我市肿瘤发病和分布特点的辅助诊断及筛查方案。“下一步会做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的图谱,就像地图一样。重庆的哪个区县、哪个肿瘤他发病率高?是什么样的分子特征?他的平均生存期有多长?形成这样一个分子地图之后,将来我就可以知道哪一个点,它需要什么样的疾病防控政策。”
欢
迎
关
注
重庆广播主频率!
听新闻,就听重庆之声。
▼点“阅读原文”收听节目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