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2020年04月02日 17:20 新浪网 作者 我们爱历史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金庸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里,有着“南慕容”美誉的慕容博、慕容复爷俩,满怀“兴复大燕国”的壮志雄心,手段也堪称阴险毒辣。但仔细推敲,却叫好多读者连呼蠢到感人:“复国”这么大的事儿,关键就得手里有兵。可这处心积虑一辈子的慕容博老爹,虽然也说要“建一支义旗”,却也只是嘴上说说。儿子慕容复成天在江湖上乱跑,成天想着“收揽人心”,还不惜给人当驸马认干爹,可唯有练兵打仗这事儿,半点没干。

  如此复国套路,等于是成天混在江湖上四处拱火拉仇恨,干等着天下大乱后浑水摸鱼,最后落得念佛的念佛疯的疯,也是毫不奇怪。这等没头苍蝇乱窜般的战略,比买彩票中大乐透的概率还低。但对这事儿,小说原著里,慕容博老爹也是一肚子苦水:“想我慕容氏人丁单薄,势力微弱,重建邦国,当真谈何容易?说白了,想在大宋造个反,太难了。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慕容博的这声哀叹,其实也非常靠谱。在大宋“造个反”有多难? 首先就要看看,大宋王朝“守内虚外”的军事制度。

  其实,造反这事儿,放在宋朝历史上,真不是稀罕事。大宋“田制不立”,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差役赋税压力更极重。别看“富宋”的城市高度繁荣,但哪怕在“梦华”一般的汴京,都是“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农民起义也就成了常事,比如在号称古代“最好四十年”的宋仁宗年间,农民起义就多达四十多次。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国祚,爆发农民起义二百零二次,每年都要“造一两次反”。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如此“造反成风”的朝代,慕容博爷俩凑个热闹,似乎是不难,但想成功,却比登天还难:北宋二百零二次农民起义不假,但全都是地方性起义,没有一次发展成类似黄巢李自成那样的全国性大乱。别管一开始声势多大,几乎多是很快被平掉。因为大宋这“守内虚外”政策,“守”得太彻底!

  就以军队来说,宋太祖年间,北宋禁军不过二十二万人,发展到八十年后的宋仁宗年间,竟膨胀到一百二十六万人。而且要注意,恰恰是《澶渊之盟》后的“宋辽和平”年代,北宋的军队开始滚雪球般膨胀,就是为了“防造反”。养兵更是不惜血本,哪怕你是禁军中普通一兵,平日傻吃混日子,也是躺着就有钱粮拿。大宋号称“富庶”的财政收入,六分之五都用来养兵。

  这么不惜血本养出的军队,三分之二以上都驻扎在汴京周围,哪里有风吹草动,立刻就能迅速开动。能不能打两说,但数量上却是绝对优势,普通的农民起义,人少且战斗力差,当然很快就给平掉。至于慕容博“建一支义旗”?那还真不够给人塞牙缝。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而且,哪怕慕容博父子“复国”决心坚定,不惜叫麾下“义旗”们修炼慕容家传武功,各个练成斗转星移参合指,打起来以一当十,也恐怕架不住北宋“守内”的另一个大招:招兵!在大宋朝廷看来,造反不就是为钱嘛,那就比比谁钱多?只要发生动乱或灾害,大宋除了开打,也摇起“招兵”大旗,经常把“与人为害者募之入军”。诸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之类的俗话,也正是从北宋年间起流行。以宋代学者吴儆的话说:“防盗莫先于慕名为兵”——把这帮人都当兵来“养”,大宋就安全了。

  如此操作,倘若姑苏慕容家真贸贸然造反,后果也可以想:就算一开始占了便宜,暴打宋军一顿,可大宋只要“招兵”。自家的“义旗”们,除了邓百川包不同等几位死忠外,恐怕都要分分钟投奔朝廷,只把自家闪成光杆司令。招兵买马?就算把燕子坞等“姑苏慕容产业”全卖了当军费,恐怕也竹篮打水一场空。造反如此艰难,慕容博慕容复爷俩选择“混江湖”,其实也是扬长避短。

  而细细看这事儿的话,大宋养兵的钱,招兵的钱,根子上说,还是要狠刮老百姓。如此下来,越造反越养兵,越养兵越造反。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就折磨了北宋一百多年,直到踩入靖康之耻的大坑。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但放在《天龙八部》小说里,相信也正是这“守内虚外”的制度,让知道自己斤两的慕容博爷俩,看到了“复国”新契机:大宋“守内”不假,对外边防武备可就“虚”了,挑起大宋跟外敌开战不就得了?如此苦心,正如慕容博给萧远山的一句解释:“倘若宋辽间战衅重开,大燕便能乘时而动。”

  可问题来了,你要拱火,却哪里拱不好,可为啥偏偏要挑起宋辽大战,为此不惜逮着萧远山一家人坑呢?因为放在《天龙八部》的背景年代,即北宋中后期时,这宋辽边境,就是大宋国防最薄弱的地方。

  北宋“守内虚外”,国防出名的“虚”,而作为北宋防御辽国屏障的河北要地,那更是“虚”到家。宋辽和平后,随着北宋腐败加剧,河北禁军也加速腐化,各级军官大多纨绔膏粱子弟,这帮守土有责的军将,以元祐年间(《天龙八部》背景年代)监察御史张舜民的怒斥说,简直“唯是饮食宴乐,优游暇日而已”,除了吃喝就是旅游。日常军事训练也“不修讲复”,就是一群吃货军官带领的“废物军团”。

  更可怕的是,就是这样的“废物军团”,到后来连数都凑不齐:比如河北的战略要冲定州,账面上驻扎着十万人,到了北宋中后期,平时竟只有六七千人。而且这还是“河北最为屯兵处”,其他的战略要地,兵员更是注水。如此“虚”的国防,自然就被慕容博爷俩盯上。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看过这样的国防,这样的“守内虚外”,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联金灭辽”战场上,河北禁军组成的宋军,先被辽国残兵打的稀里哗啦,又被金军铁蹄碾压的体无完肤,叫理论上重兵把守的汴京,轻易就暴露在金军马刀下——靠着“守内”和“养兵”,大宋获得了心理安全,然后心安理得的文恬武嬉,把国防糟蹋成渣。靖康之耻,正是为这一切买单。

  但比起这些触目惊心的北宋王朝败笔来,慕容博爷俩选择“混江湖”,却也来自宋代另一个社会风气:高涨的民间尚武风。

  宋朝常被称为“弱宋”,但事实证明,“弱”的是北宋的统治者,老百姓非但不弱,相反习武风气极盛。大宋的民间各地,更是习武“社团”林立,民间“结社”成风。比如在北宋中期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各地,老百姓就组成“弓箭社”,每个“社员”配备弓箭刀剑,平日里集合练武,一旦遇到外敌或盗贼入侵,就结伙抵抗。以大文豪苏轼估算,仅定、保两州,就有651个“弓箭社”,三万多人成为“社员”。

  如此盛况,也成了后世武侠小说的“素材”。慕容博父子混在其中,也是正常:这么个藏龙卧虎的“江湖”,当然是自己“复国”的助力。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成天混江湖?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弓箭社”当然没有帮慕容家复国,却成了大宋王朝的真正救星:当靖康之耻爆发,北方半壁山河沦陷时,正是北方大批“弓箭社”站出来,他们或结寨自保,或组成义军,哪怕装备低劣训练有限,却依然与强大金人浴血死磕。宋室南渡后,正是以“弓箭社”为骨干的北方义军们,多年如一日的不屈苦战,才为仓皇南窜的南宋,赢得了稳住阵脚的黄金时间,以及一次次大好的光复机会。只可惜,宁可杀良将认大爷送钱“换和平”的南宋王朝,对不起这么多忠勇的百姓。

  慕容博爷俩“混江湖”的话题,其实就是这么个小切口,足够帮我们看懂北宋的兴衰,更有多少反思在其中。

  参考资料:乐小鱼《北宋军事制度变迁》》、《“靖康之耻”全是因为腐败?八十万禁军不能打还真是个体制问题 》、范学辉《募兵制度与北宋的“百年无事”》 、何玉红、曹伟芹《禁军缺额与北宋军政》、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燕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