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陆金所脱下P2P外衣,金融科技故事怎么讲才动听?

陆金所脱下P2P外衣,金融科技故事怎么讲才动听?
2020年10月21日 08:48 新浪网 作者 郑亚苏

  1、陆金所从P2P大整治中全身而退!陆金所更为人知的是P2P,崛起于互联网金融最火爆的时期。作为昔日的P2P龙头,陆金所的成交规模更是连续多年蝉联各大平台榜首,这几年,随着监管收紧,陆金所开启了“去P2P”转型的过程。

  

陆金所更为人知的是P2P

  陆金所在风控方面做得相对出色,但也难免被暴雷和违约事件波及。在2017年-2018年间,陆金所代销的理财产品多次出现违约事件。包括龙力生物和凯迪生态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曾在陆金所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募集过资金,但都出现了债务违约。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曾谈到,中国P2P平台融资成本3-5万就可以做一笔贷款,但银行不会为了5万元贷款去做这件事,因为成本太高。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

  虽然没有造成更大规模的债务违约风波,但在国家要求做好“三降”工作的背景下(降存量规模、降借款余额和降投资人数),去P2P化已经是大势所趋。2017年下半年,陆金所叫停B2C产品,2019年停止P2P业务,全面进行转型。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网贷业务规模只有478亿元,占比12.8%。与2017年相比缩水了60%,那一年其网贷业务占比高达72.9%。

  数据显示,陆金所控股的网贷存量资产由2017年的3364亿元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78亿元,业务总占比从2017年的72.9%降低到当前的12.8%。P2P占比降至12.8%,客户留存率超9成。持股方面,平安集团持股42.3%。

  全国在运营的P2P仅剩15家。从纳入统计的6000多家,实际1万多家,到仅剩15家。如今民营P2P公司几乎全部爆雷,知名的如证大集团戴志康等一众大佬皆未能幸免于难,陆金所却能幸存下来,而且走到了赴美上市这一步,不得不感谢陆金所的好爸爸平安集团。陆金所2020年上半年净利下滑2.8%,超5成投资者来源平安集团生态。

  

证大集团戴志康

  2、陆金所脱下P2P外衣,金融科技故事怎么讲才动听?10月8日,陆金所控股正式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招股书,拟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LU",高盛(亚洲)、美国银行证券、瑞银、汇丰银行、平安证券(香港)等担任承销商。此次IPO发行价尚未可知,但根据其C轮14.11亿美元融资额来计算,IPO前估值已达3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700亿元。陆金所起步于P2P,曾是全球最大的P2P平台。2016年行业监管趋严后,陆金所将P2P业务剥离至陆金服,到2019年7月,正式宣布退出P2P业务,进一步转型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从招股书来看,与P2P"划清界限"之后,陆金所的业绩和客户增长,降速明显。陆金所曾被定位为金融业的"阿里巴巴+淘宝"。有行业人士表示,在去除P2P后,陆金所想要成为金融业淘宝,将面临巨大挑战。

  招股书中,陆金所着墨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少。陆金所2019年的研发费用仅19.5亿元,占总收入的4.1%,远低于蚂蚁财富的106亿元和8.8%。

  目前来看,陆金所似乎想要走一条“另类路线”,从而避免和竞争对手直接火拼。普惠金融是当前许多金融科技公司都喜欢讲的故事,虽然整个P2P行业遭遇强监管,但官方其实早已肯定了P2P的普惠作用。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陆金所的财富管理平台上拥有1280万活跃投资人,其中75.4%的资产达到30万元以上。考虑到国内私人银行的门槛最低为600万元金融资产,30万元就能在陆金所平台上享受财富管理服务,确实是“普惠”了不少。

  

平安普惠贷款利率很高

  平安普惠贷款在放贷的过程当中,利率很高,复合增长率将很多贷款人压倒,而且贷款人投诉无门,最终只能默默承受。不过,笔者认为,尽管陆金所金融科技成色不足,但背靠平安好爸爸,日子未必就过不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